APP下载

现代化视阈下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研究

2018-03-06尚峰郭改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协商公民民主

尚峰,郭改玲

(1.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2.四川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民主协商政体的建设初见成效,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形势的变化,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方向,需要对协商民主政体的未来进行一定的思考。探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的起源,研究其主要思想内容,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是当前学者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我党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现代化视阈下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和理论来源

1.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

一般来说,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为中心,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在形成重要决策之前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确定最终决策的一种决策形式。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界定中可以看到,社会主义的建设必须在一个前提下进行,即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选举制度有很大的不同,选举是通过投票产生决策,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在最高领导人、重要机关职务等问题上可以采用选举的形式,选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意,能够体现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建设原则。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健全,选举制度逐渐受到人们的怀疑,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就需要牺牲少数人的意见,对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是不利的。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此不同,其基本理念是求同存异,能够将所有人的意见进行整合,在人民内部形成统一共识,最终采纳全体成员共同认可的方案。

1.2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来源

1.2.1 民本思想

经过封建社会长时间的发展,认识到底层社会的民众是历史的主要创造者,坚持民本论的学者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所起到的作用,在一个朝代成立的初期,统治阶级不仅对于民生疾苦较为关心,同时对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对民众的引导也较为注重。在明清两代,封建权利达到了顶峰,学者顾炎武和黄宗羲等开始关注民意对于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所起到的作用。从现代化视阈来看,之所以会产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就是因为我国社会分化严重,不同阶层的人民对于利益的诉求是有差异的,为了加强不同阶层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才产生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因此传统社会的民本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体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1.2.2 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思想

我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持续了较长的时间,这样的社会状况导致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需要加强与其他党派的沟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而奋斗。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思想逐渐萌芽,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同盟的支持,坚持用枪杆子夺取政权并将协商民主的理念进行落实。在取得同盟支持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原则,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壮大自身发展,成立了两个联盟,一个是工农联盟,这是统一战线能够发展的前提,也是中国共产党掌握统一战线的重要基础;另一个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处于主导力量,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农民阶级的重要辅助力量,民族资产阶级是大革命能够推进的重要推动因素。这些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为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政体的发展完善提供了基础。

2 现代化视阈下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2.1 渠道建设

中国共产党采用与其他党派进行协商的形式,共同决定国家大事,这对于提高其他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的热情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也是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体的一个有效渠道。在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采取与其他党派共同协商的形式,决定中国未来的走向,随着政治文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在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逐渐对民主协商的形式进行了完善,发展出了其他形式的民主协商。2014年,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对于我国协商民主的形式又做出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协商座谈会每年举行的次数是固定的,入会人员在中国共产党营造的良好文化气氛下政治地位平等,各个政党和各个阶层都派出一定的代表参与讨论,这就大大增强了民主协商政体的号召力。我国中央负责人曾经提出,座谈会是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座谈会的经验要进行总结并应用到以后的民主协商当中。另外协商民主还有一个重要的形式就是书面建议,书面建议是其他党派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不同看法的一个重要形式,书面建议的产生要经过实际情况的调研,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有一个清晰而深刻的了解,还需了解广大群众的诉求,当前在协商民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2 法律法规的建设

法律法规是维护社会治安、实现党和政府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对公民权利的一种保护,这种保护既体现在法律法规的层面,也体现在地方和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层面。当前我国协商民主法律法规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基本法上,我国的法律法规对协商民主制度做出明确规定是在1990年,规定将协商民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策进行实施并在以后的发展中坚持推行。在遵循协商民主的基础上,法律规定公民可以对政府工作者的工作提出改进建议,这一规定对于提高基层人民参与国家管理的热情有着极大的帮助。我国的协商民主制度的建设明确规定在宪法当中,除此之外各级部门的规章制度也对协商民主制度进行了认可和推行。从人民政协的角度来看,对于规章制度进行了多次完善,以健全其中对于协商民主的规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状况出现了新的特点,针对这种现象,中国共产党对于坚持协商民主政体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再次申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协商民主制度的形式得到了较大的丰富,建设也逐渐完善起来。

3 现代化视阈下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完善措施

3.1 培育社会主义公民文化

美国学者阿尔蒙德最早提出公民文化的概念,其主要含义是处于政治体系内的成员和各个团体对这个政治体系持有的观点。一个良好的公民文化体系,应该得到公民对政治体系的认可,认同政府的服务效率,将自己作为政治体系中的一员,对于政治决策能够进行参与和探讨。从表现特征上来看,良好的公民文化吸收了传统文化的优点,同时摒弃了其中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部分,建设良好的公民文化能够为我国协商民主政体的建设提供可靠的文化保障。

要想形成健康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第一,要将学校教育功能放在重要位置。学校教育是沟通政体和基层民众思想的一个重要方式。应该对学生宣传公平、法制、理性的社会主义概念,加深公民对政党建设的理解,提高其对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认同感,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家的管理当中来。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共产党应该将教育放在建设的重要日程,提高不同年龄公民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公民的政治文化素养,形成公民对政治建设的关注度,才能引导建设良好的公民文化。第二,应用科技手段,加强政治宣传。不仅要运用传统手段,还要应用现代科技方式,加强对平等、科学等基本概念的宣传,在媒体和其他舆论方式中进行渗透,将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精神进行解释,逐渐形成适应我国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特点的公民文化,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铺平道路。第三,对于网络领导人才,应该加强引导,分辨网络协商信息的准确科学性,将协商民主的最新信息传达给公民,建设良好的网络协商制度。

3.2 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和法制建设

(1)提高对实体制度和程序制度的重视程度,加强制度建设。从实体制度上来说,应该重点对协商民主制度中的政协协商、政党协商、人大协商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完善,从全局的角度对这些制度进行改善,采取措施促进制度建设的完善,促使协商民主制度能够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对于网络协商的范围进行划定,出台相关文件进行指导,防范网络协商带来的潜在威胁,促使法律法规规定的协商步骤、协商对象、协商手段能够平稳地推行下去。从程序制度上来说,应该重点对不同协商手段的程序进行规范,为协商民主制度的施行提供可靠保障。

(2)从思想上对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给予重视。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平稳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能够为协商民主制度的长期运行提供保证。对于网络协商来说,不仅要克服其本身存在的缺陷,还要健全相关的制度措施。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应该重视对网络协商的规范建设,出台相关的规定和文件,对网络协商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指导,引导网民正确参与网络协商制度的建设,将网络和现实联系起来,为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制度做出贡献。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对协商民主制度程序的完善,加强对参与协商民主主体的规范,对协商的各个流程进行全局安排,促进协商民主制度能够顺利推行。

3.3 处理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的两对关系

(1)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关系。无论是协商民主还是选举民主,都是针对我国的实际国情推广应用的,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手段。选举民主主要是指通过投票选举的方式,决定国家和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协商民主是指在做出决策以前,应经过充分的民主协商程序,听取代表的意见,保证公平公正。从概念上来看,两者都是为社会主义民主服务,并不是一对对立的概念。从本身的特点来说,两种民主方式都有着各自的长处和不足,这就决定了我国在建设现代化协商民主制度的过程中,需要综合两种民主实现方式,取长补短。通过对我国的国情进行深入分析,考量两种民主实现方式在我国现实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共产党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平衡发展。

(2)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协商民主主体的关系。这是中国社会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协商民主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的重要方式。在对两者关系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健全我国的法制和制度建设,还要重视与其他协商民主主体关系的建设。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本身的性质较为特殊。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在协商民主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这个原因,在建设协商民主制度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该发挥主要作用,与其他协商民主主体展开充分合作,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是确保协商民主制度保持活力的重要举措。要想实现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协商民主主体的共同发展,中国共产党可以从历史发展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今后与其他协商民主主体的关系发展提供参考,从平等的角度进行协商。另外也应该给予其他协商民主主体一定的话语权,这样能够充分听取其他协商民主主体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想法,对于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有意义的建议,应该积极采纳。

[1]宋俭.关于政党协商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J].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5(1):28-33.

[2]莫岳云,唐丕跃.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创新[J].南京社会科学,2015(7):40-46.

[3]董树彬.习近平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的理论架构[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7,3(1):55-62.

猜你喜欢

协商公民民主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十二公民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