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日职业院校医学病理检验技术教学比较研究
2018-03-06石海峰
石海峰 ,王 博 ,朱 骏
(1.天水市卫生学校,甘肃 天水 741000;2.天水市中医医院,甘肃 天水 741000;3.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目前,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而肿瘤性质的确定、预后判断及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等都依赖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水平是衡量医疗水平的金标准,而高水平的病理技术是正确诊断的前提和保障,病理技术的进步为病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支撑[1-2]。
全国开设病理检验技术课程的学校不多,且培养层次普遍不高,很多基层医院病理技术人员只有中专学历。病理专业人才严重不足,而医院病理诊断量逐年增加,除各级医院病理科外,高校病理实验室、大型医学检验公司及医学生物制片公司等都迫切需要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高素质技能型病理专业人才[3-4]。因此,为缓解医疗卫生行业病理专业人才短缺的现状,天水市卫生学校于2010年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病理检验技术课程,以培养高素质病理专业人才。
病理检验技术的任务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和工具,将患者病变组织或细胞制成切片或涂片,以便病理技术人员观察、分析和做出诊断。病理检验技术是一门实践医学。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病理检验知识和技能,就要提高病理检验技术教学质量和水平[5-6]。通过与日本职业院校病理检验技术教学模式进行比较,提出优化中国职业院校病理检验技术教学模式的建议,并总结两国职业院校病理检验技术的教学优势和特色,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期提高我国病理检验技术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病理检验技术人才。
1 中日两国职业院校病理检验技术理论教学模式比较
日本职业院校病理检验技术教师理论教学以绘图讲解为主,PBL教学为辅。边绘图边讲解能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学内容,而PBL教学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课后需要查阅大量文献和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而中国职业院校病理检验技术理论教学以播放PPT讲解为主,以课堂提问为辅,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 中日两国职业院校病理检验技术实践教学模式比较
病理检验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所以中日两国职业院校都采用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所谓“工学结合”即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日本职业院校病理检验技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时开展,每节理论课后学生分组进入医院进行实践操作。在医院实习的每天都有具体的实习内容,每天都有学习交流会,以提问形式或讲解形式复习当天的学习内容并预习第二天的理论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相互渗透。中国职业院校病理检验技术实践教学是学生一、二年级学习理论知识,三年级进入医院实习,采用“2+1”的实践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3 中日两国职业院校病理检验技术教学内容比较
中国职业院校病理检验技术教学内容主要是病理组织切片和细胞学涂片的制作、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尸检、病理标本资料的整理登记及统计等。日本职业院校病理检验技术教学内容除了这些,还包括细胞学初步诊断及临床小标本的取材等。
4 中日两国职业院校病理检验技术全国专业职称考试模式比较
科学有效的考核方法能客观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对人才培养能发挥引导、监控、规范、保障、提高的作用。日本学生在毕业前参加病理检验技术全国专业职称考试,如果考试不及格,就会很难找到工作。所以日本学生在校学习非常刻苦,以便顺利通过考试。而中国病理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要到毕业一年后才参加全国专业职称考试,毕业后学生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疏于复习,所以考试通过率不高。但由于病理检验技术人员紧缺,这些学生还仍然在岗位工作,未被辞退,这使在校学生对全国专业职称考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5 关于优化中国职业院校病理检验技术教学模式的建议
5.1 改革理论教学模式
我国职业院校病理检验技术传统教学一般先理论、后实践,与临床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一定抑制,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引入PBL教学模式,课前教师布置问题,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寻找问题答案,再返回课堂进行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还可引入模块教学,通过调整课程设置,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重视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的应用,达到鼓励创新、发散思维、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5.2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与实习医院密切联系,对学生实习内容、时间、教师安排等达成共识,使学生实习真正做到系统性、正规性。以临床岗位任务为中心,强调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实践教学工作由医院病理科技术人员承担,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不仅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还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适应社会和岗位工作能力。
5.3 改革教学内容
通过走访基层医院病理科、医学检验公司等,了解病理检验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和人才质量要求,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与医院病理诊断一线人员共同探讨制订以岗位分析和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教学内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需求、职业需要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体系为主体的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让学生逐步掌握临床病理技术岗位需要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
5.4 改革考核模式
组织学生在毕业前参加全国专业职称考试,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不断完善课程考核体系,理论考核参照全国卫生资格考试大纲,并将理论考核穿插在平时和期末实践考核过程中,以口试、笔试等多种形式进行,适当增加理论成绩在本门课总成绩中的比重,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为学生将来顺利通过全国专业职称考试做好准备。
[1]刘彤华.国内诊断病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8):466-467.
[2]王伯沄,王文勇,闫庆国,等.我国病理技术学的发展[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20(1):1-3.
[3]朱崇先.基于工作过程的病理检验技术课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211-215.
[4]丁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病理技术员[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1):69-70.
[5]邓步华.病理检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罗萍.高职检验医学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与实践[J].检验医学教育,2007,14(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