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8-03-06黄媛媛殷波恩
黄媛媛,殷波恩
(东莞卫生学校,广东 东莞 523186)
1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的含义及特征
1.1 含义
学生社团是社会团体的一种,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是指在校中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追求,通过自愿报名的方法,按照规章制度组成,有固定的成员和特定的活动,经常开展以文化、学术或公益性为主的非营利性活动的学生组织[1]。中职学校学生社团以中职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社会活动为表现形式,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活跃了校园的气氛。
1.2 特征
自从2012年7月搬新校以来,我校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较之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在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方面取得了佳绩,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实用型护理人才。与此同时,学生社团建设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社团数量大大增加,社团种类包括专业技能类、文化艺术类、体育健身类、志愿服务类社团等。社团规模不断扩大,据调查,参团学生比例占在校中职学生总人数比例的40%,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学生社团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的自发性。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向校团委申请组建一个社团,其他学生根据自己意愿自主决定是否入团。(2)目标的趋同性。中职学生具有年龄相近、素质相当、生活经历相似的特点,他们根据兴趣爱好参加社团。(3)活动的创新性。中职学生是一群活力四射、拥有满腔热情的年轻人,社团是他们施展才华、不断寻求创新的一个平台。(4)成员的模范性。社团中优秀成员的思想意识、待人处世的方式对其他成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受学校办学理念和管理机制的影响,在学校不断扩招的情况下,学生社团建设暴露出诸多的问题。
2.1 社团发展不平衡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中体育健身类、文学艺术类、社会实践类和娱乐类的社团是热门社团,参团的学生也较多,其社团规模大,活动内容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而一些有较强专业性的社团和新兴的志愿者服务类社团是冷门社团,它们缺乏创新、活动较少、发展不景气,愿意参团的人数也少。我校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社团的数量迅速增多,但是各个社团发展不平衡,没有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2.2 社团管理不完善
社团的主管部门是校团委,而校团委对社团的指导是宏观管理,社团活动的开展绝大多数是社团内部的自我管理,由于缺乏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大部分社团组织松散,无法形成长效的发展机制。据调查发现,不到30%的社团成员反映其所在的社团有简单的规程和管理规定。大部分社团从创建到运作甚至到解散,社团管理无章可循,缺乏有效的社团活动,社团资料混乱,常有社长说了算的现象发生。我校缺乏专门的监督考核制度来规范校团委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来提高社团管理部门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2.3 社团保障不到位
目前,制约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瓶颈主要是活动经费短缺、活动场所缺乏、指导教师不足。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首先,学生社团经费主要来源于校团委行政经费和社团成员自行缴纳的会费,但是由于社团数量众多,校团委拨款微乎其微,自筹经费又难以维系,没有活动经费的支持,社团活动难以开展;其次,学生社团是自发的学生组织,学校无法给每个社团提供固定的活动场所开展活动,他们只能把学校体育馆、操场、教室、实训室等作为开展社团活动的场所,一旦与学校其他活动发生场地冲突,社团活动只能被迫停止;再次,社团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必须得到专业教师的指导,但指导教师有课堂教学、科研论文、职称晋升等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要做,大多数指导教师只是挂名罢了。因此,挂靠在团委名下的中职学生社团主要是由学生主导,缺乏科学有效的深入指导,使活动缺乏整体规划,学生参与性不高,最终导致学生社团停办。
2.4 社团激励匮乏
学生社团虽然是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的团体组织,但是学生社团是中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应该重视社团活动。但是学校对学生社团活动缺乏相应的鼓励政策,没有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2.5 社团对外开放不足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除了要在校园里学习专业知识,还需要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实践锻炼。但是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的活动范围和内容依然自我封闭,兄弟学校社团间交流活动不足,各中职学校之间交流学习的机会又少,没有完全实现学校间社团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建议
3.1 把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中职学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由于他们大多数是未成年人,知识文化水平低,社会阅历浅,若缺乏正确的指导,很容易被社会上错误的思想文化误导,走上歧途。因此,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社团建设的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团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意识形态渗透到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中去,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的个性和道德同时得到正确引导[2]。校团委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宣传栏、校刊、电视台等校园媒体对学生社团进行宣传,打造精品社团,加强学术型、技能型社团建设。
3.2 完善学生社团管理的规章制度
通过建立完善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保证学生社团活动的规范性,引导学生社团持续稳定的发展。首先,制定并完善《学生社团活动管理办法》《学生社团管理条例》,规范学生社团活动的策划、方案、申报经费的制度,严格社团成立审批制度的把关,明确规定成立社团的目的、意义、活动形式、指导教师等,避免出现社团泛滥的现象;其次,校团委要完善对社团成员和社团学生干部的竞争选拔和淘汰机制,把素质好、能力强的积极分子吸收到学生社团的管理队伍中来,由于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对于那些不遵守学生社团规章制度的社团成员、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应进行劝退或者辞退;再次,学生社团在校团委宏观调控下实行学生自行管理,成立社团理事会,每个社团每个专业各设一名理事,由理事通知会议及活动,校团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定期对社长和理事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3 加大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支持力度
学校要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扶持力度,在社团活动场地、经费支持、指导教师聘请方面为社团创造条件。首先,要加强学生社团的场地、设施建设,给社团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学生社团活动场地、设施使用的相关条例,整合现有资源,为学生社团服务;其次,学生社团要取得长远的发展,就得加大经费投资的力度,学生经费预算中应该安排部分经费在学生社团活动上,并且实行学生社团活动项目申报制度,按相关流程进行申报,通过申报的社团应该得到经费的支持,从而促进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最后,学校要帮助学生社团聘请学术造诣深、有特长的优秀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发挥其在社团管理中的指导、监督和保障作用。
3.4 加强学生社团的激励保障
校团委应该在每个学期末开展社团活动的总结大会,对各个社团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肯定社团做出的成绩,并且召开社团表彰大会,对突出的社团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例如:开展明星社团、精品社团、优秀社团成员、优秀社团干部、社团活动积极分子等的评选活动,保证社团管理工作可持续性发展,激发学生参团的热情。
3.5 鼓励学生社团对外开放
积极为学生社团创造与兄弟学校学生社团联系的机会,实现社团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促进社团发展。校团委要鼓励学生社团“立足学校,面向社会”。通过建设社团网络、微信公众号、微博等途径,向社会宣传自己的社团,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展示自身的才华。
[1]鲁芳.培育道德精神:大学德育之思[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2]孙碧艳.德育视角下中职社团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亚太教育,2015(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