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之维探索文化自信与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2018-03-06牛磊磊
牛磊磊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4)
文化作为一种基因和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影响广泛而深远。当下中国,多种文化交织、冲击、交锋,多元文化价值观也相互碰撞渗透,当代大学生易受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大众文化肆意传播,它“以颠覆传统、消解权威、放逐理性的方式,迎合大学生逆反逐新的心理,使大学生在各种价值观念的相互激荡中彷徨四顾”[1]。当代医学生未来担当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重要职责,面临社会巨大变革,现代医学技术理性与人文价值理性激烈地碰撞与冲突,造成部分医学生理想信念的迷茫、价值的困惑、人文精神的迷失。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传统和内在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自身文化发展进程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2]。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中担当着重要社会责任,应基于对中国文化自知、自辨、自信、自强,升华对中国的自信心与使命感。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加强文化自信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1 文化自信与医学人文精神的价值
1.1 文化自信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四个自信”的论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3]。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自身禀赋、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其文化生命力保持坚定的决心和信心[4],是一个民族确证自我、肯定自我、悦纳自我的前提和基础[5]。文化自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石,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精神支撑。当下医学生面临各种文化冲击,价值理性迷茫,文化选择意识薄弱,崇洋媚外心理突出,文化自信亟待建构。在文化素养和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背景下,医学生对外来文化缺乏辨别能力,难以抵抗西方价值观对其输出,有可能丧失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因此,只有确立了文化自信,才能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产生认同、肯定、接纳与热爱,对自己的职业增强敬业感、责任心与奉献意识。
1.2 医学人文精神的价值
现代医学科技飞速发展,带来了诊疗技术与效率的提高,现代医学注重医学科学成果发明与转化。相比技术发展而言,医学的科学精神、职业精神、道德、伦理等构建的人文精神体系被遮蔽。医学生人文情怀的缺失,会造成学习功利性增强,缺乏对文、史、哲、伦理、社会等学科的学习兴趣,造成通识知识匮乏、人文关怀缺失、沟通技能不强、价值取向偏离等,从而背离了医学发展的精神诉求。
医学人文教育包含医学哲学、医学法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等[6],这表明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和人文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当代的医学生,缺乏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传统文化知识;不足的不是临床技能,而是人文精神。由于我国医学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医学院校偏重基础研究、重视实验的特殊性,片面追求专业教育,轻视人文教育,造成医学生普遍缺失基本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就是通过道德熏陶和人格培养,提升医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
目前全新的医学人文教育目标已经确立,即树立全面认知医学与社会的医学观念,建立关爱并尊重生命的医疗体系;培育医学生职业道德、伦理、情感、意志,规范道德行为;依靠人文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提升医学生的文字及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临床思辨能力、管理与创新能力等[7]。医学人文教育审视狭隘的伦理思维,注重医学与人文的结合,重视人和社会的文化,注重病人的主体性、社会性、文化性,尊重个人尊严与价值、道德取向与精神需求。
2 文化自信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内在统一
2.1 统一在文化之维
文化自信和医学人文都统一在文化之维,都是在文化的领域进行不断解构、生成、建构,凝练出各自的价值体系。文化自信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甄选、提炼、发扬,升华中国文化的风骨与精髓,增强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责任感、自豪感。医学人文精神也是建立在文化的维度,基于医学科学精神的人文因素,结合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历史、哲学,关注医学的人文情怀与人性的温情,对人的生存、健康、信仰、权益、伦理、心理均进行理性思索与尊重,而这些都离不开文化深层内在的影响。
2.2 统一在目标一致
文化自信和医学人文精神的目标指向性是一致的,都是致力于通过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知、体验、内化,夯实文化基础、加深文化浸润、增强文化认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实践,逐步增强职业认同感、责任心、使命感,提升民族自豪感。
2.3 统一在共同促进
医学生文化自信增强与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是相辅相成、双向互动、共同促进的。二者从文化的视角出发,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校园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手段,增强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加深文化内涵滋养,丰富文化载体设置,增强职业精神、人道主义、人文精神培育,增强教育合力。
3 医学院校文化自信增强与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大学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结合,但是在高校中往往有不同的侧重,特别是偏重科学教育的医学院校,对人文教育体系的建设缺乏创新和力度。人文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关键环节,不仅仅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和知识的普及。医学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做人的教育,通过研究文化自信教育教学的途径策略,聚集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价值实现。
面对当下多元文化交织涌动,西方文化从影视、节日、商业等多渠道强势袭来。当否定成为习惯,崇外成为自然,便很难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1]。因此对医学生应重视加强文化自信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
3.1 拓展人文课程,增强医学院校的文化建设
第一,多方面加强人文教育。增强对文化的认同,首先要了解并掌握中国文化,增强文化底蕴,加强文学修养。学校通过拓展人文课程,增设选修课程,设置阅读专栏,举办人文知识竞赛等,加强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增加医学生人文知识储备,提高人文修养水平。
第二,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校训、校歌、学校标志、校园品牌特色等活动,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精髓,融合医学人文精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展示现代医学院校的精神风貌。
3.2 把握思想动态,重视价值观培育
第一,要关注医学生思想动态与行为特点,关注价值观取向。面对西方不良思潮言论,应引起警觉与关注。深入细致地关注学生思想波动,积极做好文化传承、文化选择、文化引导、文化传播,明辨文化价值差异,反思文化价值诉求,鉴别外来文化价值取向。
第二,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增强文化自信,首先要对自身文化自尊自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有趣的学生文体活动与座谈会、主题班会,增强学生的国家建设主体意识,强化责任意识,增强爱国之情。积极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职业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民族文化认同、内化与践行。
3.3 全员关注,全程教育,加强文化自觉
第一,全员关注。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者、学校职工都应承担起医学生的教育职责。教师都应以学校及医学事业发展为目标,关注医学生的文化内涵、道德情操、职业素质,在授课及各类活动中渗透文化修养、医学人文精神、道德、品行、意志、职业精神、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等的教育。
第二,全程教育。在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全程关注医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职业发展,引导医学生主动汲取文化知识,涉猎文、史、哲、社、艺、法等多种学科门类,提升综合素质。
3.4 加强职业教育,增强文化自信
提升医学生专业知识、技术的同时,对医学生加强人道主义、仁爱精神、进取精神等的教育,加强职业精神培育,借助中国文化中丰富的医德思想培养学生伦理与道德思想,陶冶情操。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学内容融入医学人文教育中,增强医学生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为其他三个自信提供精神支撑,是对自身文化发展的一种信念、信心,是一种主体心态[8]。人文精神培育的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也就是教医学生如何做人。现代医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娴熟的医疗护理操作技能、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较高的人文素质修养等。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是培养新世纪复合型医护人才的必然要求。在医学院校,医学生文化自信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是精神相通、内在一致的,做好二者的培育工作,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也是树立医学生爱国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崇高职业理想的重要途径。
[1]朱瑾,占建青.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及其培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9(3):111-115.
[2]韩震.中国文化建设的历史定位——兼论文化自信[J].理论参考,2011(32):32-34.
[3]冯鹏志.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价值建构[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707/c49150-28532466.html.
[4]曲青山.关于文化自信的几个问题[J].政策,2016(11):5-13.
[5]欧阳爱权.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之整体性思考[J].理论观察,2014(3):74-75.
[6]Evans H M.Affirming the Existential within Medicine:Medical Humanities,Governance,and Imaginative Understanding[J].J Med Humanit,2008(29):55-59.
[7]牛磊磊.变革与超越:国外医学人文教育的先进性对我国的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5):444-448.
[8]张妍,李庆霞.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精神家园“意义”层面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5):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