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业成就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探究
2018-03-06高梦珂
高梦珂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淮北 235000)
影响初中生学业成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属性,非智力因素起主导作用。那么影响初中生学业成就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做一探讨。
1 初中生低学业成就形成的原因
导致初中阶段学生学业成就个体性差异的因素除了众所周知的智力等先天性能力的不同外,还包括对构成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意志等起着更为关键性的作用的非智力因素,虽然这些因素不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成效,但却是其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诱导因素。高学业成就不仅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同时对于学校和老师方面也是一面折射其教学成就的镜子,从这一方面来说,导致初中生的学业成就低的因素值得广大教育学者的关注。
1.1 缺乏良好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抓手。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对某一知识感兴趣,就会产生持续钻研的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今普遍存在一种初中生被动接受式学习的现象,这部分学生不再是主动获取知识探索创新的主体,多重因素导致了学生心态浮躁,无法很好地静下心来钻研探究,浅尝辄止,甚至产生厌学的不良情绪,这些负面因素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锐减,学业成就感低,学业水平低下这一恶性循环。学习失去了兴趣而仅仅被视为一种公式化形式的存在,被动地接受知识,急功近利地追求结果,可想而知,没有充实的过程积累,从何而谈好的结果。兴趣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结果。如何有效地激发并不断提升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难题。
1.2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是从完全依赖教师过渡到自主独立的特殊时期,由于学习难度的跨越性加大,单纯地依赖教师课堂讲授将不能够更有效地理解接收知识。这时学生的思维水平已经达到了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和探究的层次,学生要有充分的学习主动权,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整体认知系统,这一时期对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至关重要和关键,会对以后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提供便利的方法保障。然而,现实情况中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意识,养成了思维上的惰性和依赖性。具体表现在:学习无计划,课前不预习,课堂学习效果差等。学习方法和习惯是高效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保障,对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这一现状,教师需要从教学方法和策略上加以反思。
1.3 缺失正确价值观
价值观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无形地贯穿于文化氛围中,教育是“文治教化”的载体,所以教育需要关注文化因素,宣扬正确的价值观。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跨国信息交流和文化价值观碰撞成为了潮流。学生处在极度信息化的时代,接受着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熏陶和观点影响,但这繁荣的背后却存在着危险的隐患。信息是把双刃剑,初中生社会经验尚浅,还没有很强的辨别是非的自我过滤能力,这一时期的学生个性鲜明,喜欢标榜自身的价值观,又好奇心旺盛,很容易使他们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助长自身不良行为习惯的滋生,严重制约其学业成就的有序发展。出于这种情况,如何确立初中生正确价值观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显得极为必要。
2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培养初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启示
著名教育学及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结合现今影响初中生学业成就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以及存在的部分初中生学习动机弱的现状,恰好解释了这些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归因于非智力因素。初中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出多元性,具体涵盖了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学业能力倾向的差异、学习风格的差异、先前知识的差异、学习动机的差异等,这些差异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情况,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在能力,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相应的方法和策略,因材施教,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业成就中的重要作用。
3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对培养初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启示
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初中时期是学生从具体运算阶段跨越到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数理逻辑思维、社交能力、自我认知建构能力都已经接近了成人水平,随着思维认知的不断成熟以及社会性经验的不断积累,初中生的个体差异性凸显,这一阶段青春初期的个体开始体验到角色统一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它包括有关自我已拥有的能力,信念,认知等一贯的经验和概念。自我既与过去的经验,又与当前面临的学业任务、角色变化、社会价值观形成有着密切联系。如果个体能够在这一时期很好地整合这些方面,将有助于身心全面发展,相反则会产生叛逆的消极不良发展倾向。正是这一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和个体差异性,要求我们重视引起这些差异的非智力因素,以便更好地关注促进这一群体的成长,在立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更好地引领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效促进教与学的互动。
4 培养初中生非智力因素的策略
部分学业成就低的初中生并不是由于智力障碍所致,最根本的归因于没有发挥好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初中生处在一个特殊的成长时期,面临着心理上、生理上、社会、家庭带来的诸多影响,同时由于多种角色的转化带来的心理上的变化,会产生很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扰,这些都左右着初中生良好心态的保持,侧面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1)激发学生有益的学习兴趣。有益的兴趣是初中生能否高效开展认知活动和主动进行深层次探究的内在动力。部分初中生学业成就低,不是智力局限,往往是由于思维局限打不开,僵硬地完成学习任务,脱离了良好的情感注入,甚至从本意上排斥厌恶学习,失去了乐趣,何谈高效率学习?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观察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惯有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遵循认知的自然发展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来从根本上解决初中生厌学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避免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畏难和抵触心理,教师可以采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劳逸结合的方法。教学内容上,为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将知识很好地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教师要寓教与景,将孤立单调的理论知识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课堂组织上,运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思考的能力,跳出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在讲授式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教师用以兴趣为纽带来引领教学而不是单纯的任务式教学,会使学生在这种活跃的氛围下调动起对学习的渴望和动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阶段的知识水平相对于小学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科目的增多、考试系统性增强,需要初中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部分初中生学业成就偏低主要归因于方法不得当,效率低,抓不住重难点。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课堂学习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决定能否取得良好学业成就的关键性因素,知识重难点主要是通过课堂教授式来呈现的,抓住了课堂就等于抓住了知识的精髓,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初中生好动,好奇心强,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些都需要教师课堂上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趣味教学法,动静结合,劳逸结合等。擅用鼓励性的语言和欣赏的眼神来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信心,培养他们主动探求知识的习惯。
(3)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2015年10月10日,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经验交流暨德育工作会议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习生活各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发展需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融汇到实践活动之中,在实践中真正实现它在学生价值观体系中的基础性价值。督促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义务劳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扶贫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体验到劳动的意义,在集体中培养互帮互助,乐于奉献的精神。在社会义务劳动中提高学生自身的劳动技能,锻炼意志品质,在艰苦环境的磨练下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增强社会适应性,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结语
通过对初中生学业成就中非智力因素的探究,结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剖析非智力因素对初中生的影响现状和路径并提出相应对策。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初中生处在一个思维认知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一阶段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等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在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初中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正确价值观的全面培养。旨在呼吁社会和教育学者们更多关注初中生的现状以及非智力因素在初中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