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建构研究
2018-03-06郝娟
郝娟
(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寿光 262700)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融入了信息化时代,通过与互联网的融合衍生出了不同的产品营销模式和推广方法。尤其是“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对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让传统的行业迸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史长河中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也是我国同其他国家最主要的文化差别。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予以传承、对糟粕部分也要认真的鉴别,做到有放弃的传承。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个国家的思想文化都在这个时代浪潮中互相激荡,相互影响,而且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各种文化信息的获取手段越来越便捷,因此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说,一定要借助“互联网+”时代的便利条件,突破传统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进行梳理,采用“互联网+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新思维模式来实现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建构,开拓新模式、创造新思路。
1 “互联网+”时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便利条件
1.1 “互联网+”推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速度
互联网媒介是随着信息化时代而发展起来的网络媒介,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对于加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互联网能够将线上和线下的交流有机地融为一体,打造文化交流共享的优秀平台,同时还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普及率高以及信息传播便捷迅速的优势,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数字化媒介转化,适应当代社会对于文化的需求,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阅读和学习习惯,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承载模式,能够达到在广大网民中迅速传播的目的,推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和更快速度中传播与交流。
1.2 “互联网+”实现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跨界协作
不同的行业在跨界融合的过程中,由于业态结构和技术标准各不相同,因此在融合过程中总是会存在一些阻碍。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说也是如此,在与“互联网+”跨界融合过程中同样会存在一些问题,这时就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创新跨界新思维模式。通过“互联网+”让传统优秀文化在不同行业、不同组织机构中实现共享,互惠互利,打破了传统的文化传播思路,提高了文化传播的覆盖面,也增强了文化传播的影响力。通过“互联网+”还可以开发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品,实现互利和共赢。
1.3 “互联网+”促进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互联网+”时代已经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与人之间、人与文化之间都可以实现实时的无缝连接。这就消除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区域和群体之间的传播壁垒。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传统的优秀文化阅读方式向现代阅读方式转变,由原来的书本等平面阅读方式转化为互联网多媒体的立体式阅读方式,从而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快捷、更方便、更流畅的传播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人民通过互联网都能够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够增强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也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全世界的传播。
2 “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构建途径
2.1 通过“互联网+”构建各级文化管理机构和机制的协调
在“互联网+”时代的优秀文化传承以各种文化全面参与、取长补短、技术渗透和资源整合为前提,能够形成各种多样的社会参与机制和跨界融合的管理机制,形成指导服务组织和各省市县区的议事机构,从而实现由政府统一督导引领,文化部门主管调控、其他部门、组织和个人来配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联动机制,既能够实现横向融合,又能够实现纵向贯通,从而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机构支持。
2.2 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平台
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平台,不同的部门和组织都可以在平台上互相协作,达到工作上的无缝连接。利用平台的联动和协作,将人力和物力通过智能化的信息手段进行分析并及时地做出反馈和决策,确保文化传承的实效性,从而能够在技术层面保证各个层次和体系之间的相互配合。
2.3 利用“互联网+”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的传播平台
通过“互联网+”的融合作用,传统的文化产业可以和科技教育以及旅游开发等各种产业整合在一起,通过有机的融合形成一个既具有完善的功能、又具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简便快捷的文化交流以及传播平台,在“互联网+”时代,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借助各种公共场所或者媒体媒介来对文化传承和建构进行宣传,比如在城市的道路站牌、商场电子屏、旅游景区的宣传栏当中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宣传,让人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息,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将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这种文化传播途径覆盖面广、影响力大、传播路径和纬度多,能够让中华优秀文化达到最好的传承效果。
2.4 利用“互联网+”思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和转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想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建构就必须根据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文化的感知和审美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不断拓宽传统文化传播的途径,首先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为出发点,通过不断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掘、提取和研究,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科技、教育和传媒互相融合,形成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跨业态融合,产生以传统文化为内部驱动力的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品进行大胆的创新,开发出多元化和智能化的文化产品,更加符合现代人的文化吸收理念。还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项目化的管理改造,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示范区,带动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向纵深方向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改造,既能够创造文化的社会价值,也能提升文化的经济价值。
3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必须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不断地传承下去,构建适合传统文化传播的新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和普及程度,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融合,能够为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也能够大幅度提升文化传播的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