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体验为动力的乡村旅游开发整合研究※
2018-03-06张晓红
张晓红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一、乡村旅游的研究背景研究
乡村旅游是在地理空间上以乡村地域为特点的活动场所,在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信息要素的认知与体验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不同领域的发展:
(一)有助于推动乡村多元化景观基础之下的多功能农业开发
我国的乡村地域广阔,在人们的观念和旅游意识不断得到转变的前提下,乡村的多元化景观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视线,发展以多元化景观为基础的多功能农业成为了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人们不断增长的旅游体验为特点的乡村旅游,要对乡村景观进行文化与环境的高度融合,不断拓展其价值,将生态、经济、美学、娱乐、空间的五大属性聚焦,可以极大地推动乡村多功能农业的发展。[1]
强劲的旅游市场推动了以生态文明体验为主题的乡村生态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它与传统的本土式农业相比,具有多维的、多层面的新型体验,也对乡村的开发提供了发展机遇——现代多功能农业。现代多功能农业的定义主要表现为:经济性功能的农业、社会化功能的农业、生态化功能的农业、教育化功能的农业,这是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是传统农业由单一功能向多元功能转变的持续发展过程,与我国的全面推进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相适应,与乡村发展的要求相适应。[2]
(二)乡村旅游有助于乡村多功能性景观建设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乡村旅游的需求动机也在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乡村旅游者更为注重以愉悦的心情亲近乡村,希冀用乡村生态、乡村文化、乡村民俗等内涵,丰富旅游者的生态体验,这对纯粹观光式的乡村旅游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城镇化的景观不同,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的经济社会形态、生态环境和文化表现都有极大的差异,在乡村旅游生态景观多功能性开发的背景下,以产业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为依托,乡村旅游可以实现多功能的农业服务,通过多功能的农业服务伸展其乡村景观价值。
乡村旅游景观是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要对乡村生态景观进行价值与功能的重构,调控乡村旅游景观空间格局,有效控制和治理乡村景观的逆向变迁必须加强生态体验过程,将景观各要素紧密地衔接在一起,生成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内涵”景观。[3]
(三)有助于实现以生态体验为驱动力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鉴于人们对于生态体验旅游的向往心愿,乡村旅游以多功能的乡村景观为基础,开发其旅游产品的功能及价值,进行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强调生态体验为主题的旅游形式,其字义即为:生态旅游+体验旅游,这些对于乡村景观的深层次开发,不但可以增强游客与乡村环境的互动体验,而且有助于推动乡村旅游产业与乡村环境的密切互动,促进了乡村生态环境的持续和谐发展。
二、乡村旅游的生态体验理论基础分析
在对乡村旅游景观构建的过程中,通过对其乡村景观的系统化资源配置,提供多功能的生态体验,需要一定的生态体验理论作为基础:
(一)多功能农业理论(MFA)
这是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农业综合发展的现代化理念,它与乡村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密不可分,与乡村的空间拓展和产业发展相辅相成,在这一理论支撑下,乡村旅游融入了更多的功能涵义,除了原有的产品贸易功能之外,还融合了诸如社会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生态保护功能等,它成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驱动力,通过提高乡村区域设施建设,发展出生态产业、加工产业、农业服务产业、农业创意产业等内核,同时将生态体验的方式归入多功能农业体系之中,更从理念上推动了乡村旅游系统的知识转换与升华。
(二)“生态体验场”构建理论
为了实现乡村地域内的多功能农业生态系统,要以乡村景观生态为主题,构建“生态体验场”。这一理论基础与人类的审美价值、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想象相一致,其中,“生态体验场”的主体既可以是旅游者,也可以是旅游产品及服务的提供者,这是一种基于生态体验理念下的互动“审美感知”,而不是被动的“审美感知”,这种互动的生态体验是维系审美感知行为与生态体验景观空间的重要纽带,通过无限、平等的互动,构成了一个由地理空间和社会关系共同组建的生态体验景观行动者——网络。[4]
三、生态体验理论驱动力下的乡村旅游整合开发路径
(一)构建乡村生态体验旅游产业产品和服务体系
基于“生态体验场”和生态体验景观基础上发展的乡村生态体验旅游,要与乡村多功能农业网络中的各要素相联接,通过对其乡村景观、乡村生活、乡村生产、乡村社会和乡村环境诸要素的整合,构建乡村特定区域的产业链。在这一旅游开发链中,主要可以归结为五大体验要素:
1、饮食
在乡村环境中的饮食具有独特的、传统韵味,在乡村旅游者的返朴归真体验需求之下,农家所特有的传统烹调方式、自产自销的粮菜蛋油等农家食材,是游客最欢迎的产品和服务。乡村旅游体验者可以在“生态体验场”中享受独有的农家体验:上架采摘南瓜、塘边(湖边)悠闲垂钓、小溪边触摸鱼虾、推磨碾汤、柴火做饭、动手剥葱炸酱等,这些所特有的生态体验,让乡村旅游者感受到“剧情”般的田园风光享受。还有不同地域环境中的乡村体验,也可以让旅游者大饱口福,如:传统东北的满族农家饮食:猪肉粉条、苞米面大饼、大葱蘸大酱等;南方乡村地域环境中的各色香辣小吃等,让乡村旅游者意趣连连,深刻体味到乡村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内涵。[5]
2、住宿体验
乡村旅游不可缺少的服务环节即是住宿的提供,对于乡村旅游者来说,乡村农家建筑下的凉席、火炉、火炕等可以让乡村旅游者倾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嗅到泥土、花草地的原始芬芳,空气也更加澄明,不同季节下的住宿体验可以让旅游者真切触摸到乡村地域所能容纳的宽广。
3、旅行体验
在乡村旅游的旅行体验中,旅游者无论以何种乘坐方式、以何种速度都能随心所欲,或是牛马车承载,或是徒步慢行,都可以让旅游者感受到乡村的粗犷与潇洒,旅行体验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勾起旅游者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对于美好追求的体验。
4、浏览体验
不同于城市的楼盘大厦,乡村地域环境提供了宽阔的空间,生态旅游体验者可以穿越原始的乡村森林,可以在原始温泉中自由沐浴,可以在冰天雪地中滑雪橇……在不同的浏览体验中,旅游者感受到乡村生态环境的原始与神奇,可以在浏览中涤荡自己的心灵,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尘俗,感受乡村生态所带来的不一样的心境体验。[6]
5、购物体验
乡村生态旅游除了可以自己参与乡村过程,还可以采购农家传统的菜式农产品、传统的具有乡村意韵的纪念品等。这种乡村情趣下的采购体验,可以增加旅游者对乡村地域的留恋,它承载了人们对于乡村生态的美好回忆,延长了旅游者的体验过程。
(二)拓展乡村旅游体验的理性增值内涵路径
在对乡村生态体验旅游的过程中,旅游者通过与乡村生态的互动方式,进行了生态审美的调节,它提供的是一种情感体验产品和服务。同时,乡村旅游体验产品更是一种理性体验产品和服务,它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生态体验,是情感体验在乡村的升华与价值的增值过程。
1、角色塑造
在乡村旅游的生态体验中,可以将旅游者纳入特定主题的旅游表演中,并形成相应的对等角色关系,用乡村生态环境所提供的资源进行整合,旅游者不但要进行感性的体验,还要通过角色的扮演进入理性的感知。不同主题的角色创造,可以使旅游者实现其行为与环境的互动,最终形成旅游者的理性认知体验。
2、时间流转
在乡村生态体验旅游中,可以将时间要素置入更替或流转的情境之中,对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进行改造。如:将乡村环境改造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背景之下的风情,让体验者在情感抒怀的同时对于地域乡村有理性、全面的教育认识;还可以将自然地貌中的水、土壤、农作物、动植物等要素与地理变迁过程相对比,使旅游者在感性体验的同时,对地域生态环境的成长知识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3、空间错位
由于乡村旅游者的所处地域和环境不同,其行为与日常生活表现大相径庭,可以利用空间的错位,引发旅游者的深层次体验。例如:对于成人而言,乡村旅游情境中的互助与理解,就显得无限扩大;对于学生群体而言,乡村现实课堂与书本课堂相比,自然要有趣得多,从中可以激发对知识的获取激情。
4、元素融合
在乡村旅游者的体验过程中,必须融合各方面要素,包括旅游者的教育知识理念与教育文化体验的融入,产生旅游行为与旅游环境的不平衡性,在变化的体验状态下,旅游者通过与生态旅游主题的融合实践,可以最终达到和谐一致。
四、结束语
乡村旅游生态体验在理论的指引下,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和多维度的价值,在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整合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其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及民俗风情的原始生态性,丰富功能性内涵,最大限度地提供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
[1]郑辽吉.基于GEM-ANP模型的海岛旅游竞争力评价——以辽宁省为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2]刘宣,王小依.行动者网络理论在人文地理领域应用研究述评[J].地理科学进展.2013(07)
[3]孙凤芝,许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评述与展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07)
[4]赵霞,姜秋爽.体验经济时代休闲旅游的多元发展趋势[J].财经问题研究.2013(06)
[5]杜海波,吴正方,张娜,宗盛伟,孟祥君.近60a丹东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变化特征[J].地理科学.2013(04)
[6]吕一河,马志敏,傅伯杰,高光耀.生态系统服务多样性与景观多功能性——从科学理念到综合评估[J].生态学报.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