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农机市场十大关键词
2018-03-06张华光
张华光
2017年,我国农机市场步入稳健发展期,虽然热点产品市场销量大幅度下滑,但众多小众产品市场的崛起为农机市场的稳健运行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纵观农机市场整体走势,可遴选出2017年农机市场十大关键词。
1 企稳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我国2 500家规模农机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61.05亿元、利润213.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6%、7.47%。市场在经历了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三年的下滑之后,凸显复苏迹象。2011-2017年(截至10月底)主营业务收入走势见图1。
2 转移
市场需求转移是2017年农机市场的突出特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在我国13个农机子行业中,畜牧机械制造、渔业机械制造、棉花加工机械制造、营林及木竹采伐机械制造四大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度攀升,其中渔业机械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达64.11%。与之相反,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拖拉机制造主营业务收入要么增幅趋缓,要么出现下滑,市场需求明显减少。详见表1。
3 探底
进入2017年以来,我国拖拉机市场、三大粮食收获机市场全线飘绿。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累计销售各种拖拉机127.79万台,同比下滑12.32%。其中,100马力以上大拖、中拖和小拖销量同比分别下滑18.78%、14.55%和12.32%。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履带式谷物联合收获机、玉米收获机销量同比分别下滑36.26、11.49%和37.4%。
4 大型化
农机市场需求大型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推进的必然结果。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为农机市场需求大型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大型化、高端化是2017年农机市场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它较为准确地反映了我国农机市场需求的重大变化。无论是动力机械还是收获机械,功率向上延伸的趋势都十分强烈。2017年国际农机展参展的131家拖拉机企业,大都推出了200马力以上机型。大喂入量粮食收获机需求量增加,插秧、播种机械向多行、高端推进,大型耕整机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产品,干燥设备大型化也成为市场发展趋势。
5 小众市场
与传统市场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众市场的崛起。2017年烘干机销量快速增长,插秧机市场稳步发展,花生、马铃薯、大蒜、生姜等块茎收获机及畜牧机械市场需求旺盛,农机市场进入一个重要的拐点:大众市场降温,小众市场顺势崛起。
小众市场的崛起既符合农机市场发展规律,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农机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基本解决了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环节的机械化问题,但相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全力推进的农业全程和全面机械化,差距依然较大,经济作物种植、收获,粮食烘干、贮藏、种子加工、高效植保、高效施肥等环节机械化水平偏低已成为全面和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毋庸置疑,随着农业和农机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小众产品成为主流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6 异军突起
进入2017年以来,我国烘干机市场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累计销售各种烘干机1.48万台,同比增长39.19%。回溯近年我国烘干机市场走势,不难看出,烘干机市场发展呈现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高位运行。销量从2012年的1 500台,猛增至2016年的1.87万台。二是增幅大。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增幅都在80%以上。
烘干机市场需求旺盛有如下原因:一是土地的流转与集中促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也改变了传统的粮食晾晒和储存方式,增加了粮食烘干和加工机械需求;二是随着粮食期货市场的发展和粮食加工企业的不断增多,粮农逐渐改变以往收获之后就地卖粮的习惯,学会先储存起来等行情好时再出手售卖,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粮食烘干和加工机械的需求。烘干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及产品技术、质量、品牌的快速提升为烘干机产品市场高位增长奠定了基础。我国烘干机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今天已经初具规模。据业内人士统计,截至2016年末,我国具备批量生产能力的烘干机生产企业有300余家,行业总产能在10万台左右。在这些企业中,虽然不乏低端仿制、实力弱小者,但关注品牌建设、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品牌企业越来越多,产品技术水平提升较快,为广大用户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机会,市场潜在购买力不断增强。
图 1 2011-2017(截至10月底)主营业务收入走势
表 1 2015-2017年(截至10月底)农机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7 出口增长
截至10月底,累计实现进出口额98.85亿美元,同比增长12.33%。其中出口额79.89亿美元,进口额18.9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33%和-4.33%。出口顺差60.94亿美元,同比增长18.79%。预计全年农机出口额可望实现97.5亿美元,同比增幅有望达到10.7%。
农机出口一改近两年之颓势,增幅显著的原因在于:一是世界经济尤其是亚洲、非洲经济复苏,为我国农机出口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2016年农机出口大幅度滑坡,形成出口市场“洼地”, 2017年能量释放,推动农机出口增长。三是我国农机商品尤其是大型农机商品品质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对农机出口产生较强的拉动作用。
8 供给侧改革
2017年是我国农机市场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攻坚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市场下形成的理念、模式及规则或将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推倒重建。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农机制造业在产品技术、管理、工业体系等各个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表现为:产品质量有待提升,产品的精细化不够;产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力不强;制造技术与制造水平不高,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品质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需求。由此决定了我国农机制造业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认证了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农机市场先后经历了“价格为王—渠道为王—终端为王—产品为王”四个阶段。如果说在前三个阶段农机市场的竞争聚焦价格、渠道、终端,主要依靠营销力量去影响人、获取竞争优势,进而主导市场的话,那么,未来农机市场的竞争必然聚焦于产品,是“挟产品以令市场”的崭新时代。可以断定:未来最好的广告一定产品本身,最好的产品也一定具备最大的广告效应。
9 蓝海市场
在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经销商共同推动下,我国农机市场正进行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即向农机化薄弱环节发起冲刺,一些蓝海市场呼之欲出。在2017年中国国际农机展上,经济作物种植、收获机械明显增多,块茎类作物收获机、高端大型播种机、畜牧机械、大型多功能植保机、蔬菜瓜果烘干设备等新产品填补了我国农机市场空白,撩起了农机蓝海市场的面纱,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10 模式创新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和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推进,我国传统农机流通模式面临空前危机,新的模式正在孕育中。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销商盈利模式将出现转变,正由经销型向服务型转型升级。二是互联网在营销、传播等领域将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三是融资、租赁模式逐渐浮出水面。四是定制化、个性化、个体化是今后营销面临的三大主题,附带着强烈文化气息产品的厚利时代即将到来。五是跨行业经营模式将获得更快发展。譬如农机与家用商品融合的牟平模式,农机与旅游联姻的青园模式、农机经营与耕作服务结合的黑龙江模式等,这些模式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农机未来发展取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农机流通市场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