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纵向一体化是市场与合约的必然演化形式吗
——基于转换成本视角的实证检验

2018-03-06董晓波常向阳安徽财经大学合作经济研究中心安徽蚌埠3304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0095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专用性合约费用

董晓波,常向阳(.安徽财经大学 合作经济研究中心,安徽 蚌埠3304;.南京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0095)

一、引 言

市场、合约与纵向一体化是否呈现递进演化关系,交易费用理论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克莱因等认为进行专用性投资后,会产生可占用性准租金,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可能性较大,合约与一体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方法,随着资产专用性程度的提高,签约成本也会逐渐增加并超过纵向一体化的成本,此时纵向一体化被认为是更为经济的方法[1]。威廉姆森也指出,随着资产专用性程度不断加强,市场会让位于合约,合约最终会被纵向一体化所取代[2]。交易费用理论认为在资产专用性的影响下,市场、合约与纵向一体化呈有序递进演化关系。

格罗斯曼和哈特以及哈特和摩尔提出的GHM模型在“双边关系专用性投资”的假定下,指出了纵向一体化导致剩余控制权变更后事前投资不足的问题,表明纵向一体化也会产生成本,纵向一体化并不能总是降低交易费用[3-4]。GHM模型不仅考虑了资产专用性较强一方实施纵向一体化的动机,还考虑了交易另一方在纵向一体化后的行为选择,从交易双方在纵向一体化中的成本收益角度研究纵向一体化的产生机制,这使纵向一体化的研究回到了“交易”的本质上来。

聂辉华在此模型基础上加入农户转售成本变量,得出了农户转售成本越高或龙头企业市场势力越大,“公司+农户”的关系契约越稳定的结论[5]。罗必良以东进公司与农户从商品契约向要素契约转化的过程说明了资产专用性对纵向一体化的影响,检验了企业资产专用性引发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高昂交易费用,最后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降低交易费用的逻辑,也指出了纵向一体化后农户仍可通过提高租金、提高工资等方式继续对企业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事实[6]。周立群和曹利群指出了企业资产专用性对维系商品契约的稳定性有积极作用[7]。

GHM模型从交易双方行为选择出发研究纵向一体化的影响,却限定了“双边关系专用”,这一假定与中国企业和农户的现实不完全吻合,本文在GHM模型基础上,放松“双边关系专用”的假设,从企业和农户转换成本的视角检验市场、合约与纵向一体化递进演化关系,对因地制宜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正确处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转换成本的概念及维度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论述分工的三大好处时,指出分工可以节约从一种工作转向另一种工作通常要损失的时间,他较早地注意到了工作转换中的成本[8]。霍特林在《竞争均衡》一文中,指出古诺(Cournot)模型、阿莫罗索(Amoroso)模型和埃奇沃思(Edgeworth)模型中忽略了顾客从一个供应商转向另一个供应商时成本和价格的变化,他注意到了市场交易的转换成本[9]。波特指出转换成本是买方从原供应商转到另一供应商那里时所遇到的一次性成本,他不仅明确地提出了转换成本这一概念,还多次指出转换成本会影响讨价还价能力[10]。

转换成本的研究范围从消费者市场逐渐扩大到生产者市场,研究对象从一方转换成本分析逐渐扩展为交易双方的转换成本分析。由于研究对象不同,不同学者对转换成本的维度界定不同。范瑞尔等将转换成本分为交易费用和关系专用性成本两个维度,克莱姆佩勒将转换成本分为投资融合成本、替代交易费用、学习费用、不确定性、价值折损和心理损失六个维度[11-12]。

借鉴他们对转换成本的维度界定,结合企业和农户的特点,将转换成本分为替代交易费用和关系专用性成本两个维度。替代交易费用是指在转换交易对象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关系专用性成本是指为当前交易关系投入的专用成本以及转向其他交易对象所产生的损失,这个概念包含了交易费用理论中资产专用性的概念与GHM模型中交易价值折损的概念。关系专用性成本的不可逆性表现在如果交易关系破裂,那么这些成本将无法收回。

三、转换成本视角下市场与合约的比较

企业选择农业合约的条件是:

(1)

整理得Pc

(2)

整理得Pc>Pm-λn。由式(1)和式(2),可得出企业和农户可接受的合约价格区间为:

Pc∈(Pm-λn,Pm+λq)

(3)

从式(3)可以看出,企业和农户转换成本越大,企业和农户可接受的合约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距越大,农业合约履约价格区间越大。此时,企业与农户以农业合约替代市场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合约价格高低受企业和农户转换成本的影响,根据纳什谈判解可得农业合约价格为:

(4)

从式(4)可以看出,合约价格随着企业转换成本提高而上升,随农户转换成本提高而下降。据此,可提出第一个命题。

假说1:企业和农户转换成本越大,农业合约产生的可能性越大。

四、转换成本视角下纵向一体化与农业合约的比较

当农业合约优于市场时,有λq+λn>0,此时纵向一体化比较的对象是农业合约。企业一体化的条件是:

(5)

农户接受纵向一体化的条件是:

(6)

(7)

假说2:纵向一体化实施的条件是企业和农户转换成本的差额在一定范围内,否则纵向一体化将会使转换成本高一方受益,使转换成本低一方受损。因此,随着转换成本的增加,纵向一体化不一定优于合约。

五、实证检验

(一)变量定义与测量

1.因变量

比较市场、合约与纵向一体化三种组织形式,其中“市场=1,合约=2,纵向一体化=3”,采用多元Logit模型,以合约为参照类别,可以检验转换成本影响下市场、合约和纵向一体化是否呈现递进的演化趋势,也可以对假说1和假说2进行检验。

2.自变量

1)企业替代交易费用

同村种植农户数。霍特林指出交易费用与交易对象的分布有关,农户以村为聚居单位,企业先与最近的农户交易。企业替代交易费用不能以更换单个农户的交易费用来衡量,应以更换村庄的费用来衡量。霍布斯指出交易费用与特定市场环境下交易双方数量有关[13],马文用供给商数量反映交易费用的研究方法[14],以“村里种植农户数”表示企业替代交易费用。种植农户数指的是符合企业要求的种植农户数,不完全等同于同类作物种植农户数,例如有的企业指定品种,虽然种植水稻的农户很多,但种植企业指定品种的农户可能很少。

企业采购量。为了反映不同企业替代交易费用的不同,我们引入了“企业年采购量”这个变量,规模与交易费用正相关[15],因此,企业采购量越大,替代交易费用就越大。

运输距离。很多学者用运输距离表示两个交易者之间的交易费用[16],将农户由近至远排列,按每吨每公里1.5元运费计算,如果每斤大米0.1元利润,水稻收购的运输边界大约是每吨133公里。运输距离越短的农户对企业越重要,企业与附近农户的当前交易费用较小,但企业的替代交易费用较大。所以,我们引入了“运输距离”表示企业的替代交易费用大小。

2)农户替代交易费用

农户替代交易费用的衡量与企业不同,农户可选择的交易对象有当前企业、小贩子、粮库(中储粮)和其他收购站等。交易费用主要包括运输费用、仓储费用、信息费用、检验费用。对交易费用进行从低到高排序,从低到高依次为1,2,3,4。表1显示了农户交易费测量的结果。可以看出,作为替代交易,农户与小贩子和其他买者的交易费用低于与当前企业的交易费用,农户与粮库的交易费用高于与当前企业的交易费用。农户与小贩子和其他买者的交易构成对企业的威胁点。

表1 农户交易费用测量(均值与标准差)

注:括号内数字表示标准差。

3)企业关系专用性成本

专用资产投资。与收储企业相比,米业公司投入的专用资产较多,“专用性”表现为“用途专用”,特别是加工设备和烘干设备等。如果失去当前交易农户,企业找不到其他农户时,收购距离超出“运输边界”,原粮供给不足,设备会存在“开工率”不足现象,专用资产会发生最大额的折损,这是较为常见的资产价值折损,用途专用性也就成为了关系专用性。

特定品种。交易价值折损用“农户是否种植由企业指定的品种”来测量。企业指定农户种植特定品种水稻时,其他品种水稻不能完全替代该水稻。一般情况下企业对“粳稻”和“籼稻”做大的分类,区分“水分”、“长短”、“杂质”等指标,做不同的处理,没有特殊的品种要求。有些企业应下游客户要求,必须提供某类大米时,特定品种水稻作为“引致需求”而产生。如果在目标农户以外交易,企业将会产生价值折损,这也是GHM模型的含义,只不过企业所面临的农户不是一个,可能是很多户,所以这突破了GHM模型中对双边垄断的假定,共同之处是企业对目标农户的依赖性增强,有特定品种水稻需求的企业比没有该需求的企业会产生更高的关系专用性成本。

参与生产管理。根据实地调研发现,有些企业针对特定农户,会对农户选种、播种方式、施药施肥、收割等有要求,例如,品种不能混种,收割时杂质不能太多等,并会进行三到五次的“田检”,一是为了查看农户是否按要求进行种植,二是为了对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只要是在选种、播种方式、施药施肥、收割等项上有一项企业参与的,我们就视为是“1”,没参与任何一项的视为“0”。因此,我们用“是否参与农户生产管理”作为其他专项投入的测试项。

4)农户关系专用性成本

种植面积。水稻播种插秧后,很难改种其他作物,这是土地的“用途专用性”,但不足以表明农户与企业的“关系专用性”。极端情况下,如果企业是唯一的买者,土地的“用途专用性”就等同于“关系专用性”。在农户有很多交易者可选择时,土地的“用途专用性”还在,“关系专用性”就下降了。一般情况下,企业附近的农户对企业的需求较为了解,会有针对性地选种,此时农户与企业的“关系专用性”较突出,离企业较远的农户,不将企业的需求作为选种的依据,可以将水稻卖给小贩子、收购站、粮库或企业,此时农户与企业的“关系专用性”较弱,因此,农户水稻种植面积这个变量与其他变量一同交互性发挥作用。

农户成本变化。根据GHM模型,当农户选择其他买者时,成本增加,那么农户与当前买者的“关系专用性”就较强。就水稻种植户而言,成本变化表现在不同出售时间,水稻自然损耗不同,从而成本会所不同。如果企业与小贩、收购站点、粮库相比,收购时间早得多,农户成本变化就会较大,农户与企业的“关系专用性”就较强。

农户专项投入。农户的专项投入并不都能形成资产,但其价值会因转换交易对象而消失,如特殊种子投入,田间管理投入增加等。普通水稻种子每斤2.5元左右,有的农户种植的特殊品种水稻种子每斤4.5元左右,每亩地种子成本增加600元左右,如果企业不按期收购,增加的种子成本将无法收回。

3.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了企业和农户特征变量以及政府政策作为控制变量。

1)企业注册资本。注册资本可能体现企业的经营规模。但是企业注册资本与固定资产投资不同,企业注册资本较为固定,固定资产投资是变化的。

2)农户户主年龄。农户户主年龄越大,替代交易费用的影响越大,就近销售成为他们的主要选择。

3)农户文化程度。农户文化程度越高,信息来源越广,对合约等事物接受度越高。

4)农户非农收入。农户非农收入越高,越可能选择纵向一体化。

5)政府政策。地方政府鼓励土地流转会推动企业实施纵向一体化。

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的详细情况见表2。

(二)数据来源

为研究企业与农户的交易关系,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15日,我们对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祁县镇、萧县庄里乡、宣城市溪口镇、滁州市来安县水口镇、芜湖市无为县襄安镇、安庆市太湖县小池镇、合肥市庐江县汤池镇、阜阳市太和县税镇镇的米业公司以及与其有交易关系的农户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 500对,回收1 473对,有效问卷1 285对,问卷回收有效率87.24%。样本来自其中的69家企业与63个村947个水稻种植农户,其中653个水稻种植农户与48家企业之间采用的是市场交易,198个农户与14家企业签订了农业合约,96个农户将土地流转给了7家企业。

表2 变量定义与测量

注:根据调研数据整理而得。下表同。

表3 样本数据组织形式分布

(三)研究方法

由于此处涉及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包括市场、合约和纵向一体化。我们的研究目的是比较市场、合约、纵向一体化的关系,特别是观察市场、合约和纵向一体化在替代交易费用和关系专用性下组织形式是否呈直线关系。所以,采用了多项Logit回归方法,以合约为参考类别。如果市场、合约和纵向一体化在转换成本的影响呈现线性分布,则市场与合约比较,以及合约与纵向一体化比较,转换成本的影响都应是显著的。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组织形式下各自变量之间的差异。签订合约的企业和农户的转换成本与市场下的企业和农户的转换成本差异较为显著,前者要大于后者。纵向一体化与市场比较,一些转换成本变量并未明显高于市场下的转换成本变量。

(四) 实证分析结果

表5显示,市场与合约比较模型中,企业替代交易费用、企业关系专用性成本与农户关系专用性成本对合约的影响较为显著,表明转换成本越高,合约越优于市场,这支持了假说1。合约与纵向一体化比较模型中,企业替代交易费用、关系专用性成本以及农户关系专用性成本变量的影响较为显著,但并非是正向影响,这表明随着转换成本的提高,纵向一体化并不一定优于合约,合约不必然向纵向一体化转变,这支持了假说2。

表4 不同组织形式下企业和农户转换成本均值比较

注:***、**、*分别代表t值显著水平为0.01、0.05、0.1,参照点为市场。下同。

表5 市场、合约与纵向一体化的比较模型

六、结论与讨论

通过数理模型和实证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企业和农户转换成本越高,越可能选择合约。转换成本高表明对当前交易对象依赖程度高,当企业和农户相互依赖时,可产生稳定的自我实施合约。

第二,随着转换成本增加,纵向一体化不一定优于合约,合约不必然向纵向一体化演化。企业和农户转换成本差距过大时,纵向一体化会使转换成本高的一方受益,却会使转换成本低的一方受损。

第三,无论是商品契约还是要素契约,交易双方转换成本越高,交易关系越稳定。不能简单地判断商品契约与要素契约孰优孰劣,而应分析当前契约条件下交易双方各自转换成本的大小。

据此,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从企业和农户双方利益角度思考土地流转问题,正确处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关系。企业实施纵向一体化,不能让任何一方利益受损,无论是短期利益还是长期利益。对于水稻种植户来说,转换成本低,讨价还价能力较强,土地流转后,这种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就会消失,在推进土地流转中,需要考虑转换成本较低的农户的利益,尽可能让其分享土地流转后的成果,不丢掉原有的强势讨价还价能力。

第二,对于转换成本高、辐射范围广的项目给予补贴,打破投资困局。企业转换成本高时讨价还价能力较弱,“溢价”收购会增加企业采购成本,纵向一体化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也会使农户讨价还价优势消失,由此便产生了投资困局。政府应弥补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足,给予企业扶持,既能推动项目实施,又能真正促进农民增收。

第三,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同步推进。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是资本逐利本性的体现,资本没有“益贫”的属性。单纯的土地流转,会使农民失去资源,失去讨价还价的能力和机会。如果农民掌握的资源丢失了,资本将资源吸入到工商企业中去,农业可能发展了,农民却在贫富差距中被边缘化了。较好的政策建议是,在推动发展新产品、新项目,引入工商资本的同时,提高企业和农户的关系专用性,让农户参与其中,使农户通过现有资源,争取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实现农业发展与农户增收同步推进。

[1] Klein B,Crawford R,Alchian A.Vertical Integration,Appropriate rents,and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8 (21).

[2] Williamson,Oliver E.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Firms,Markets,Relational Contracting[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5.

[3] Grossman S,Hart O.The Cost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Integr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4).

[4] Hart O,Moore J.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6).

[5] 聂辉华.最优农业契约与中国农业产业化模式[J].经济学(季刊),2012(1).

[6] 罗必良.合约理论的多重境界与现实演绎:粤省个案[J].改革,2012(5).

[7] 周立群,曹利群.商品契约优于要素契约——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契约选择为例[J].经济研究,2002(1).

[8] 亚当·斯密.国富论[M].唐日松,等,译,北京:华厦出版社,2012.

[9] Hotelling H.Stability in Competition[J].The Economic Journal.1929(39).

[10]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北京:华厦出版社,2003.

[11] Farrell J,Shapiro C.Dynamic Competition with Switching Costs[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1988(1).

[12] Klemperer P.Competition When Consumers Have Switching Costs:An Overview with Applications to Industrial Organization,Macroeconomics,and International Trade[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5(4).

[13] Hobbs J E.Measuring the Importance of Transaction Costs in Cattle Marketing[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7(11).

[14] Marvin B.Lieberman.Determinations of Vertical Integration:An Empirical Test[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Special Issue on Vertical Relations,1991(5).

[15] 何一鸣,罗必良.产业特性、交易费用与经济绩效──来自中国农业的经验证据(1958~2008年)[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

[16] 蔡荣.“合作社+农户”模式:交易费用节约与农户增收效应——基于山东省苹果种植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11).

猜你喜欢

专用性合约费用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资产专用性是否影响资本结构
——对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
医疗费用增长赶超GDP之忧
公司治理、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
专用性投资、关系机制与企业绩效
资产专用性的度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