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PLs服务能力体系的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

2018-03-06郑广文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西安财经学院后勤服务集团陕西西安710100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21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维度问卷基础

张 坤,郑广文(1.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710061;2.西安财经学院 后勤服务集团,陕西 西安 710100;.陕西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一、引 言

随着物流产业在全球的兴起,第三方物流企业(3PLs)快速成长,已成为衡量一国(地区)物流产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服务能力作为推动3PLs提升其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关键驱动力,在推动整个物流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关于3PLs服务能力的构建及运行机制等问题,日益受到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的广泛关注。同时,受制于3PLs服务能力的综合性、多维度等特征,3PLs在中国兴起时间较短以及研究视角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其服务能力的构建及内部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仍未获得较为统一、权威的结论。

基于此,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运营管理理论和资源基础观双重理论为基础,从三个维度对3PLs服务能力进行刻画,并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对各能力维度间可能存在的依存关系进行验证,以期在明晰3PLs服务能力内在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3PLs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关于3PLs服务能力的构建、评价、提升等相关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已成为学界、政界、商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大量相关研究的出现,在进一步推动3PLs服务能力相关理论完善和发展的同时,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现有的研究主要表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关于3PLs服务能力的界定分歧较大。鉴于物流产业具有派生性、复合性等特征以及相关学者研究视角的差异,现有研究中关于3PLs服务能力的称谓不尽相同,如物流服务能力[1]、服务能力[2]、物流能力[3]、物流资源[4];同时3PLs服务能力的界定及能力维度的划分仍未统一,如Yang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对最初的20个测量指标进行分析,在剔除两个无效指标后将剩余18个指标划分为物流可靠性服务能力、物流增值服务能力、物流弹性服务能力和物流信息服务能力四个维度[3];Lu等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将用于描述中国台湾地区国际分销商物流服务能力的14个指标划分为创新能力、顾客响应能力和弹性运营能力三个维度[5]。在现有研究中,虽然多数学者均认同3PLs服务能力是由多个能力维度复合而成的综合能力体系,但应该包含哪些能力维度,每个维度中又包含哪些具体的测量指标则分歧较大。3PLs服务能力内涵、外延和维度的不统一,使得相关研究的普适性和代表性较差,也削弱了相关纵向比较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多数相关研究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在3PLs服务能力的构建中,大多数研究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这种现象在国内尤为突出,如李忠民等在文献参阅的基础上直接进行援引、翻译、修改或开发相应的3PLs服务能力体系[6];王洪伟等基于在线评价对快递物流服务质量进行界定[7],使得相关研究显得经验有余而理论不足。

第三,3PLs“能-效”分析成为常态。企业能力构建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获取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进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关于3PLs服务能力的相关研究中,多数研究都将其纳入了3PLs“能-效”分析框架,如Yang等均从不同的角度探析3PLs服务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得出有益的结论[3-4]。

随着物流产业的迅速崛起,关于3PLs服务能力的界定、构建以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相关研究正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关于3PLs服务能力内部各能力维度间真实的运行机理及相关研究仍主要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如翁心刚等从定性的角度对中国快递企业物流能力的提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等[8]。鲜有学者对3PLs服务能力内部各能力维度间的依存关系和运行机理进行定量分析。

基于此,本文以OM-RBV双重理论为基础,在对3PLs服务能力进行界定、构建、维度划分及指标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探析其内部的运行机理和各能力维度间可能存在的依存关系。

三、模型构建及研究假设

(一)模型构建

运营管理理论(Operation Management,OM)作为指导企业提升运营能力,进而获得成功的重要理论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强调管理者对组织(企业)运营过程的动态化管理,如Safizadeh研究表明,运营管理能力作为企业特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于企业具体的运营过程中,既具有一定的恒定性,又具有一定的动态性[9]。资源基础观(Resource Based View,RBV)作为企业分析其内部资源、能力、知识与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重要理论分析框架,其核心思想之一是“资源的异质性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10]。

这两种思想前者侧重于能力形成的过程,即“动态化”,而后者则侧重能力形成的资源禀赋,即“静态化”,二者均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良好的社会价值。虽然近年来部分学者逐步将运营管理(OM)或资源基础观(RBV)引入物流领域,并据此对3PLs服务能力进行刻画和构建,但鲜有学者将这两种理论相结合,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综合构建3PLs服务能力。拥有一定的资源禀赋(静态)是企业获得生产与发展,乃至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但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对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才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基于此,本文以运营管理理论和资源基础观(OM-RBV)为理论基石,以中国3PLs服务能力为研究对象,结合现有的服务水平及特征,对其服务能力进行刻画,即:以3PLs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性资源集为基础,以企业内部独有的服务流程和管理模式为依据,经企业内部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拟和复制的一组特定能力群,并且该能力群能够以快捷的响应速度、便捷的服务方式、经济的服务成本向客户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这既是3PLs核心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也是保证3PLs未来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结合系统论、层次论等理论思想,本文构建了包含三个层次(基础层、应用层和战略层)三个层级维度的3PLs服务能力体系,其中基于资产性资源的基础能力层,是整个企业得以正常运作的基本前提,在整个能力集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3PLs只有拥有或控制一定的资产性资源(厂房、机器、设备等)才可能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基于服务过程和结果的应用能力层,其服务提供的过程也是对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各自资产性资源应用的过程,其服务提供的结果同时亦是对各种资产性资源使用的结果。良好的资产性资源对其服务提供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反之亦然。同时,强有力的应用能力,势必会构成3PLs某种特定的竞争优势,进而推动3PLs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现。基于竞争优势的战略能力层,作为3PLs整个服务能力体系的顶层设计,既是对其具体运营能力的升华和深化,也是对其资产性资源再配置与再优化的真实体现。三者间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3PLs服务能力体系,详见图1。

图1 中国3PLs物流能力理论模型图

由图1可知,本文所构建的3PLs服务能力体系,由基础层、应用层、战略层这三个能力层次所构成。

第一层为基于资产性资源的基础能力层(基础层),该层次主要刻画和反映了3PLs在某一时段所能拥有或控制的各种资产性资源,一般具有“静态性”特征[11],其构成了3PLs在一定时期内的物质基础。结合相关研究,用于刻画该能力层的具体变量选择详见表1。

第二层为基于服务提供过程和结果的应用能力层(应用层)。由于物流(服务业)有别于制造业等第一第二产业,其价值创造(服务提供过程)与价值实现(服务结果)具有同步性和不可分割性,因此在该层次中包含了服务提供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一般具有“动态性”特征。该能力层是对3PLs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具象反映,结合相关研究,用于刻画该能力层的具体变量选择详见表1。

第三层为基于竞争优势的战略能力层(战略层),主要用于刻画和反映3PLs依据其现有的竞争优势而制定的战略目标,以及为实现其战略目标而应具备的能力集,较之于前两个能力层,该能力层更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抽象化”。结合相关研究,用于刻画该能力层的具体变量选择详见表1。

表1 3PLs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注:本量表的形成主要但并不仅仅依据上述表中所列参考文献。

(二)研究假设

由图1可知,本文所构建的3PLs服务能力包含三个层次,其中基于资产性资源的基础能力层(基础层),是3PLs能力形成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其服务提供的逻辑起点。Amit等指出,企业能力形成于其内部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特征[11];同时Lu等表明,在企业中不同方式和手段的资源配置势必将产生不同效果的企业运营能力,进而使得企业绩效有所差异;Yang等 (2009) 均指出,企业所有的资产性资源是其能力形成的基础,通过对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能力的培育继而获得超级表现和有利的竞争优势。因此,对3PLs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是该企业能否拥有高水平物流服务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拥有或控制一定数量的优质的资产性资源,也是其在未来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必要前提,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基于资产性资源的基础能力层(基础层)对基于服务过程和结果的应用能力层(应用层)有着正向影响效应。

H2:基于资产性资源的基础能力层(基础层)对基于竞争优势的战略能力层(战略层)有着正向影响效应。

基于服务过程和结果的应用能力层(应用层),作为连接基础层和战略层的桥梁和纽带,在物流企业的整个服务体系中,既是对基础层各种资源进行配置的量化反应,同时也是对企业战略能力的有力支撑,进而支持企业更高更远战略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基于服务过程和结果的应用能力层(应用层)对基于竞争优势的战略能力层(战略层)有着正向影响效应。

综合上述理论分析可知,3PLs各能力层次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3PLs各能力维度间假设关系图

四、实证分析

(一)问卷设计及数据搜集

为进一步刻画和反应3PLs的服务能力,并科学揭示其内部运行机理,本文借鉴关于问卷设计的相关法则,按照“草稿-评阅-修正-初稿-再修正-正稿-小范围样本发放-微调-终稿”的设计流程进行问卷开发,并将问卷终稿上传至在线调查问卷平台——“星问卷”。通过中国物流学会获得A级物流企业名单及通讯方式,借鉴Dillman(1991)研究成果,通过对方预留的E-mail、QQ、电话等联系方式向所有A级物流企业发出参与调研邀请,经过为期三周的问卷在线展示与回收,共计获得问卷308份。为保证问卷质量,按照完成问卷所用时长、各题项分数的一致性等原则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在剔除39份无效样本后,共获得有效样本269份作为后续研究的样本集。

(二)样本有效性分析

问卷设计的科学合理、样本收集的真实有效是进行实证分析的逻辑起点和先决条件。由于本问卷的形成一方面充分借鉴了近期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严格按照“草稿-评阅-修正-初稿-再修正-正稿-小范围样本发放-微调-终稿”的设计原则,经与七位专家反复沟通后所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问卷所设题项在内容和结构方面的有效性。为进一步保证问卷设计的结构有效性,本文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对理论模型中各能力层次及整体进行验证,各能力层及整体模型的拟合情况都符合要求,各子能力模型中,所有潜变量的因子载荷值均大于临界值0.30,且均在1%水平下统计显著,从而说明该问卷在设计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结构有效性;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以问卷回收的响应速度为依据,将整个问卷发放期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时间段,并以两个时间段内分别得到的有效样本量为比较样本组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样本在5%水平下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即该样本整体符合无偏性特征;同时,对样本数据作相应的KMO 定值检验,结果表明该样本的KMO值为0.933,大于临界值0.900,本研究收集的样本数据集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另外,通过对该样本进行相应的Cronbach's Alpha检验,结果表明各能力层及整体能力体系的Cronbach's Alpha值均大于临界值0.700,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样本具有良好的信度。由上述分析可知,本文所设计的问卷科学合理,据此采集的数据也具有较高的质量,进而为后续实证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样本特征分析

受访者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和决定问卷数据的质量。本研究中受访者特征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调研受访者特征分析

由表2可知,受访者的职位分布较为合理,管理层合计占比约75%,表明大多数的受访者都身居相应的管理岗位,对问题的理解也会更加全面和透彻;年龄分布中,40岁以下的占比89.6%,表明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新兴产业中,与现实情况相一致;受教育方面,本科及以上约占整体受访人数的2/3,表明本次受访对象多数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在公司成立时间及规模方面,10年及以下的企业为48.7%,500人以下的企业约占受访企业总数的六成,年收入3 000万以下的企业约占受访企业总数的1/3,均表明物流产业作为中国十大新兴产业之一,仍处于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以上分析说明,本问卷的受访者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进而为后续实证研究及相关结论的提出奠定基础。

(四)实证结果

由上述分析可知,本文所构建的问卷科学合理,所采集的样本数据真实有效。为进一步验证各能力维度间可能存在的路径关系,本文以Mplus 6.0为主要的分析工具,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各能力维度间的假设关系进行验证,具体的结果详见表3。

表3 各能力维度间路径关系实证结果

注:表中***表示在1%水平下统计显著。

由表3可知,该结构模型的CFI=0.961,TLT=0.954,均大于临界值0.900;SRMR=0.050,RMSEA=0.047,也均小于或等于临界值0.050;λ2/DF=1.88,小于临界值3,表明该模型设计较为合理,数据能较好地拟合模型。在所有的路径关系中,基础层对应用层没有显著的正向效应(λ2=0.189,p=0.272),即H1未能获得支持;基础层对战略层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λ2=0.610***,p=0.000);应用层对战略层也存在着显著的正向效应(λ2=0.898***,p=0.000),H2和H3获得支持。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以普遍应用于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领域的运营管理和资源基础观理论为基础,结合层次分析思想,本文构建了包含基础能力、应用能力和战略能力三个子能力集的3PLs服务能力理论模型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无偏性分析等组合计量分析法对269份有效样本进行分析,主要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本文所构建的3PLs服务能力理论模型及指标体系均通过了相应的定量预分析,表明该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样本真实有效,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二,基础层对应用层具有正向效应但统计不显著(λ2=0.189,p=0.272),H1未获得支持,即中国3PLs所拥有的硬、软件等资产性资源对其具体服务质量的提升不能产生应有的促进作用。

第三,基础层对战略层具有正向效应且统计显著(λ2=0.610***,p=0.000),H2获得支持,即中国3PLs所拥有资产性资源对其未来占领市场、扩大优势、提高竞争力有着十分显著的支撑作用。

第四,应用层对战略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λ2=0.898***,p=0.000),H3获得支持,即中国3PLs提供日常服务的方式、方法、理念等对其后续市场竞争优势的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讨论及进一步研究

首先,本文以运营管理和资源基础观(OM-RBV)双重理论为支撑,结合物流业发展特征,对3PLs服务能力进行界定;结合层次分析思想从三个层面对3PLs服务能力进行剖析和构建,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通过定量分析3PLs服务能力内部各层次间的依存关系,更加清晰地认识到3PLs服务能力的内在运作机理,这对于理清各能力层次间的关系,制定相应的能力提升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向性和针对性。

再次,对各能力层次间的关系进行验证发现,基础层和应用层均对战略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但基础层对应用层的影响效应则不显著(λ2=0.189,p=0.272),这一结论与国外相关研究中“3PLs的资产性资源对其应用能力(服务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相悖(Liang et al,2006;Yang et al,2009)。对此,本文首先对模型构建、问卷设计、样本发放与回收、样本分析等已有相关工作进行复查,认为各环节均科学可靠。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发现,国内部分学者的研究结论与国外相关类似研究的结论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左,如赵午泉等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与物流规模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对区域物流规模具较弱的负向效应等,并据此给出了合理的解释[15];同时,最近颁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3—2020)》,其中也明确提及现阶段中国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对当地物流业的发展非但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反而表现为一定的抑制性等,随着物流基础设施投入的结构性改善,其对区域物流业的作用会逐步由反向抑制向正向促进进行演变,在此演进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中性不相关这一过渡阶段。宏观现实情况是对微观企业主体的浓缩和集中写照。同时本课题组对此问题进行的二次补充调研表明,在受访的85家企业中有92%认为,近年来国内3PLs在硬软件等资产性资源的投入中,正在逐步由过去的“盲目投资”向“理性建设”转变,在此过程中,虽然由于过去“盲目投资”而导致企业亏损现象正在逐步渐少,但因逐步回归“理性投资”而应该产生的正向影响效应还需时日,即已经由前期的“抑制性效应”转向“中性不相关”的过渡阶段,进而支持了本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正确性。因此,如何引导3PLs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资产性资源的投入与建设,使之能较好地服务于3PLs服务提供的过程和结果,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3PLs能力构建与提升的重中之重。

[1] Cho J J K,Ozment J,Sink H.Logistics Capability,Logistics Outsourcing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an E-commerce Marke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08,38(5).

[2] Liu C L,Lyons A C.An Analysis of Third-part Logistics Performance and Service Provision[J].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Research,2011,47(3).

[3] Yang C C.Assess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Innovation Capabilit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gistics Service Capability and the Firm Performance for Ocean Freight Forward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A Leading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12,15(1).

[4] Karia N,Wong C Y.The Impact of Logistics Resourc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Malaysian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s[J].Production Planning & Control:The Management of Operations,2012,20(2).

[5] Lu C S,Yang C C.Logistics Service Capabilities and Firm Performance of International Distribution Center Operators[J].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10,30(2).

[6] 李忠民,夏德水.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设施效率分析——基于DEA模型的Malmqusit指数方法[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9).

[7] 王洪伟,宋媛,杜战其,等.基于在线评论情感分析的快递服务质量评价[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7,43(3).

[8] 翁心刚,索晓旭.快递企业物流能力提升途径研究[J].物流技术,2011(12).

[9] Safizadeh M H,Ritzman L P,Mallick D.Revisiting Alternative Theoretical Paradigms in Manufacturing Strategy Production[J].Operation Management,2000(9).

[10] Wernerfelt B.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5(2).

[11] Amit R,Schoemaker P J H.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3,14(1).

[12] Kim S W.Effect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Integration and Competition Capability on Performance[J].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6,11(3).

[13] Lai K H,Ngai E W,Cheng T C.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in Hong Kong’s Logistics Industry[J].Transportation Journal,2005,44(4).

[14] Yeung J H Y,Selen W,Sum C C,et al.Linking Financial Performance to Strategic Orientation and Operational Priorities:An Empirical Study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06,36(3).

[15] 赵泉午,廖勇海.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与物流规模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1998—2010年省域空间面板数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2(3).

猜你喜欢

维度问卷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整式”基础巩固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