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学能量流动原理的图书馆知识传递研究
2018-03-06黄桂英
常 春,黄桂英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1 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图书馆研究现状
使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功能,选择主题“生态+图书馆”,在文化、教育、历史类核心期刊中,限定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18个中文核心期刊,检索时段设置为2002-2017年,共检索到285条记录。文献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大量文献是关于生态图书馆、信息生态、信息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生态位、信息生态链、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服务等主题。《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图书馆建设》等期刊是刊出此类文章的主要中文核心期刊。
无论是将图书馆看作一个生态系统,还是基于生态学角度,还是从图书馆资源建设视角,从用户服务角度,都有相关的研究成果。居德华从高新技术角度提出建设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设计方案已经实际应用到具体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1]王曰芬等在知识融合、知识生态原理方法基础上,设计了大数据知识融合体系构架,提出从生态学视角进行资源建设的构想。[2]严一梅从经济与信息生态位视角讨论了图书馆资源建设策略,将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数据库商提供的电子资源进行了分析,认为图书馆与数据库提供商是相互依存的本质关系,是一种新的资源生态平衡,任何偏离终将回归正常的生态平衡中。[3]毛刚等从生态学视角,研究了图书馆用户需求管理理念与模式,将生态学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应用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4]康蠡对国内图书馆信息生态研究进行了述评,发现国内图书馆信息生态研究文献量呈波浪形上升趋势,但也存在研究力量分散、研究方法不够多样、研究内容有待深化等特点。[5]毛刚从生态学视角对图书馆用户需求展开全面研究,提出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概念,通过实证研究了图书馆用户需求的开发能力、用户需求的获取能力、用户需求的实现能力和用户需求生态服务链的结合能力等。[6]
国际上同样有大量的信息生态相关理论实践研究成果,[7,8]Nardi等提出信息生态概念,认为任何信息都会处在一个人、操作、技术和价值的局部环境中。[9]作为信息、知识和文化殿堂,图书馆同样处在一个类似的信息生态环境中。
以上文献调研说明,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图书馆建设和服务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许多学者试图使用生态学的原理解决图书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图书馆健康有序发展。其中,生态学的原理主要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方面,但有关基于生态学能量传递视角在图书馆的应用文献研究较少。
2 生态学能量流动规律应用到图书馆知识流动研究观点的提出
2.1 生态学能量流动与图书馆知识流动结构功能的对应
在地球这个大的生物圈中,绿色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中,部分植物将化学能转移到食草动物中,食草动物又将部分能量转移到食肉动物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呈现单向性和递减性。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递减性也决定了能量传递一般为3-5个营养级,能量的递减使处于更高营养级的物种获得足够能量的难度增加而难以生存。
人类知识具有生产、积累、传递、应用等特征,图书馆在人类知识传递中构成一个重要环节。从生态学能量流动角度看,人类通过生产实践、科研活动获取了各种各样的知识,通过著作、论文等总结为显性知识,这些知识成果可以对应为绿色植物营养级;图书馆主要进行资源遴选、主题分类、编目标引、用户服务等知识组织与传递活动,可以假设图书馆资源建设与知识服务对应食草动物这一营养级;用户进行检索、获取、下载、借阅等使用文献用于生活、生产、科研等活动,可以对应食肉动物这一营养级。如果从量化理解看,对于个体用户,知识传递与能量流动也有相似之处,如果把图书馆作为一个知识流动的节点,即知识从图书馆知识总量到每个个体用户,每级知识传递间同样有类似的递减特点,这与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特点是一致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图书馆知识传递结构功能对应框架图见下图。
2.2 图书馆知识传递的单向性
在“人类社会知识→图书文献→图书馆→用户”这样的知识传递链条中,按照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规律,知识的传递应该是单向的。从图书馆获取知识是人类终身学习知识的一个渠道,知识流动的方向是从图书馆单向流动到用户,图书馆的知识也主要是从人类生产实践、科学研究活动中流入的,这就构成了知识流动的单向性。那如何理解当今Web 2.0时代用户与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互动现象呢?可以理解为,用户上传的知识是图书馆的知识源,这时用户的身份已经成为知识发布者,也即从知识发布者→数字图书馆→新的用户,可见知识单向流动还是成立的。
图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图书馆知识传递结构功能对应框架图
2.3 图书馆知识传递相对个体用户的递减性
同样的人类知识,有的图书馆用户可以将之转化为自己掌握的知识,有的用户就无法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一点上与生态系统能量递减流动又是一致的,即并不是所有食草动物营养级的能量都能转化到食肉动物营养级中。由于目前人类对知识的计量似乎还不完善,对知识的属性、产生与传递等认识还处于研究中,如果对知识无法计量,那知识流动递减现象只能进行定性研究。信息或知识的传递有一定的条件和环境要求。如,因特网上有一个如何制作炸药的网页,具有化学知识背景的恐怖分子可能照方制出炸药,但没有化学知识背景或对这样的知识不感兴趣的用户,就会出现知识传递终止现象。可见,知识传递的受众拥有的知识背景、是否愿意接受知识、是否具有相关的知识需求等,是能否实现知识传递的一个重要因素,表现出的总体结果就是知识传递递减的现象。
2.4 知识生态链3-5级传递特性
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一般为3-5个营养级,对应图书馆知识传递环节为从“人类社会知识→图书馆采集的知识→用户获取的知识”三个营养级。根据知识采集渠道、加工渠道的不同,图书馆资源建设中,有些知识是图书馆直接从社会上遴选采集而来,如直接从出版社购买的著作类文献信息;图书馆从数据库商处购买经过公司统一采集、编辑、组织等规范化处理的批量文献信息,如清华同方、万方数据等文献资源。在后一知识传递链条中,数据库商拥有的数据也可以算一个营养级或知识传递环节。在图书馆的用户服务中,可以是用户直接借阅图书或下载论文,也可以是图书馆学科馆员知识服务、定题服务等提供的专题信息服务,即知识传递给用户之前还增加了一个知识遴选、聚合、融合、优化等环节,这样图书馆知识传递可以从传统的3个环节变化为5个环节,不同规模、不同功能属性的图书馆,知识传递的环节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图书馆,其知识传递环节的类型是并行存在的,如读者可以直接借阅图书期刊等,图书馆同时提供专业知识的定题情报调研服务。
3 图书馆知识生态学流动规律应用价值讨论
3.1 图书馆知识单向传递应用讨论
图书馆知识流动的单向性,确定了提升图书馆工作效率的两个重要途径,一是提升图书馆用户服务能力,二是培育和了解用户知识需求,从而促进图书馆的知识传递活动。自从有了人类文明以后,为促进能量的传递,人类进行了作物栽培、动物驯化和家养等活动,促进了自然界能量的传递。对应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同样存在类似的组织活动。一方面,图书馆对知识的分类研究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图书馆对资源进行遴选,为用户提供更加适合其需求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对用户信息需求的培育,只有用户有相关的知识需求,才可能实现知识的传递。图书馆发展成为人类生活的第三空间,为图书馆用户提供生活娱乐、信息知识等全面服务的观点与实践,也是促进知识传递的相关活动。[10]
3.2 图书馆知识传递递减规律应用讨论
图书馆知识流动递减规律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两个方面启发。一是图书馆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增加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理论上图书馆拥有的知识量越大,才有可能让用户获得更多的知识;二是促进图书馆知识向用户知识的转化量,林得曼定律的1/10能量转化是一个不同生态系统能量转化的平均数,能量从上一营养级传到下一营养级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是有差别的,图书馆加强其资源建设的前提条件应该是采集符合用户需求的资源,是用户愿意获取的知识,才能实现知识转化的最大化。另外,图书馆对文献信息知识分类、组织加工等,为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奠定基础,知识分类越精确、颗粒度越细,知识传递效率越大。
3.3 图书馆知识生态链传递长度讨论
图书馆知识生态链传递长度一般为3-5级,涉及到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两个方面,数据库商提供的资源可以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补充,或减轻工作量、提高资源采集效率的常见办法,但图书馆完全依赖数据库商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就是说如果明确增加了知识流动的环节,造成知识传递链加长,有可能减弱知识传递的效率。与知识传递相关的另一相关环节是图书馆定题服务或知识服务,这个环节也不宜再细分出两个或更多的环节。如果有人提出图书馆应该进行比学科馆员更加细化的知识服务,即任意增加知识传递的环节,依据3-5级的知识传递特点,以上的观点就需要推敲,需要考证工作业务是否可行,因为知识传递环节如果大于5级,用户获得足量、有效的专业知识难度将增加。
4 结论
在图书馆知识传递中,人类发现、生产和创造知识,经过图书馆传递到用户的过程,其知识流动规律符合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基于生态学能量流动规律的视角,可以清晰看出加强图书馆工作的努力方向,包括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促进图书馆知识传递、避免知识传递生态链过长,了解用户知识需求、培育用户知识需求等工作方向。文章的研究是理论层面的原理应用,是在理念和工作实践中的分析总结,下一步的研究将试图从定性到定量展开实证研究工作,如,如何对图书馆知识流动进行计量,如何通过计量统计验证图书馆知识传递对个体用户的递减规律等。
[1]居德华.知识生态系统:新媒体时代的图书馆[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4(9):2-7.
[2]王曰芬,岑咏华.大数据时代知识融合体系架构设计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6(10):16-24.
[3]严一梅.生态位视角的图书馆资源建设策略与思考 [J].图书馆论坛,2016,36(7):67-73.
[4]毛刚,等.生态学视角下的图书馆用户需求管理——理念与模式[J].现代情报,2016(7):18-23.
[5]康蠡.国内图书馆信息生态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142-148.
[6]毛刚.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7] Xu X,et al.Business network information ecological chain:A new tool for building ecological business envi-ronmentinIoTera[J].InternetResearch,2016,26(2):446-459.
[8] Wang X,et al.Information ecology research:Past,present,andfuture[EB/OL].[2017-02-27].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799-015-0219-3.
[9] Nardi A,O’Day V.Information ecologies:Using technology with heart[M].Cambridge:MIT Press,1999:49.
[10]吴建中.走向第三代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6(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