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铄古铸今
——清代瓷器艺术

2018-03-06刘渤

收藏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清乾隆青釉青花

□ 刘渤

清朝是中国古代瓷器生产的最高峰,无论是产品的数量还是质量,品种还是造型,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都是继承前人的成就,又不断创新的结果。特别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从彩瓷到单色釉瓷无所不仿,仿造型、仿纹饰、仿釉色,随着时代的进步,还不断创新。下面分两个方面向读者介绍:

一、从造型方面模仿和创新

1.天球瓶

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的一种瓷器造型,创烧于明永乐、宣德时期的景德镇窑,因球形腹硕大,好似天上落下的天球,故名。但明永乐天球瓶均不署款识,宣德天球瓶有的署款,有的不署款,其装饰题材有青花云龙纹、青花海水白龙纹等。

天津博物馆藏明宣德款青花云龙纹天球瓶,直颈,圆腹,砂底微凹。口沿下绘卷草纹,颈部绘云纹,腹部绘的龙腾跃于祥云之间,张口、上腭外翻,双目圆睁,鬃发立起,似怒发冲冠。身体粗壮,四肢矫健有力,龙爪似鹰爪,锋利无比,灵动鲜活。口沿下卷草纹边饰和颈部祥云间题写一行小字“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天津博物馆藏清雍正款青花九龙闹海图天球瓶(图1),高50.8、口径11.1、腹径37.8、足径18.2厘米。直口,长颈,溜肩,球形腹,圈足。通体绘九龙闹海图,间绘火云纹。口沿下青花双弦纹间是一周海水纹边饰,正中部青花横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近底处绘波涛汹涌的海水纹,与口部上下呼应,九龙在天海之间上下翻腾,姿态各异。此瓶造型丰满端庄,绘画精细,所绘龙纹似银蛇盘舞,生动自然。青花发色稳定深沉,为清代宫廷的大型陈设器。

清雍正款青花九龙闹海图天球瓶,造型、纹饰均仿明永乐、宣德,但尺寸更大,纹饰更精。其创新点是题款更为突出,龙纹从一条发展到九条,姿态各异,有的还长出翅膀,是为应龙。

图3 清 乾隆款金地粉彩莲纹葫芦瓶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图1 清 雍正款青花九龙闹海图天球瓶天津博物馆藏

图2 清 乾隆款豆青釉葫芦瓶天津博物馆藏

图4 清 乾隆款青花福禄纹葫芦瓶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图5 清咸丰 蓝地金彩缠枝莲纹三管葫芦瓶上海博物馆藏

图6 清光绪 珊瑚红釉描金团凤包袱纹葫芦瓶山东省博物馆藏

图7 清乾隆 茶叶末釉双耳葫芦瓶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2.葫芦瓶

因形似葫芦而得名。葫芦谐音“福禄”,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所以,葫芦瓶成为中国传统的瓷器样式。唐代有白釉葫芦瓶(法门寺地宫出土),南宋龙泉窑有青釉葫芦瓶,元代时烧制了八方葫芦瓶,到明嘉万时,由于皇帝的喜爱,葫芦瓶的样式更加多种多样。到清朝,除了模仿古代的样式,还创造了很多新器型。现选择几种代表性的葫芦瓶,介绍如下:

天津博物馆藏清乾隆款豆青釉葫芦瓶(图2),通高34.7、口径3、腹径20.3、足径9.8厘米,小口,有盖。直颈,呈束腰葫芦形,上小下大。因其形似“吉”字,因而又称“大吉瓶”。浅挖足,胎体沉重。通体施豆青釉,釉色鲜嫩青翠,纯净均匀。就好似架上刚刚长成的大葫芦。瓶底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瓶造形端庄、秀美,代表了清雍正、乾隆时期御窑厂烧造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清乾隆款金地粉彩莲纹葫芦瓶(图3),这是在豆青釉葫芦瓶的基础上,把整个葫芦瓶装饰得金碧辉煌,底色是金彩,上面用粉彩绘画万字、蝙蝠和番莲纹,寓意万福相连。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还藏有清乾隆款青花福禄纹葫芦瓶(图4),高58、腹径38.4厘米。瓶体呈上小下大的束腰葫芦形,釉下青花满绘蝙蝠和葫芦纹,谐音“福禄”,与葫芦形谐音相合。葫芦瓶上绘葫芦纹,又因葫芦多籽,寓有多子多孙、福禄万代之意,是宫廷中日常陈设的吉祥用器。上海博物馆藏清咸丰蓝地金彩缠枝莲纹三管葫芦瓶(图5),瓶体似三个紧紧相连的葫芦,有三个瓶口。老子《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表明道生万物,从少到多的过程。瓶体蓝釉上金彩绘莲花,万字和如意纹。如果说清乾隆青花福禄纹葫芦瓶,是用纹饰表示葫芦多,“福禄多”。此瓶就是用造型表示葫芦多,“福禄多”的意思。别出新裁。

山东省博物馆藏清光绪珊瑚红釉描金团凤包袱纹葫芦瓶(图6),造型是标准的葫芦瓶样式,不同是以珊瑚红釉做底色,上面描金绘团凤纹,粉彩绘包袱纹,寓意把“福禄”包住了,很有新意。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收藏清乾隆茶叶末釉双耳葫芦瓶(图7),主体是葫芦造型,在大小葫芦之间连接两个对称的如意耳。通体施茶叶末釉。制成双耳葫芦瓶。上海博物馆也展出同样造型的清乾隆茶叶末釉双耳葫芦瓶。

图8 清道光 矾红地描金龙纹双耳葫芦瓶首都博物馆藏

图9 清 雍正款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如意尊天津博物馆藏

图10 清 乾隆款豆青釉印夔凤纹如意尊天津博物馆藏

图11 清乾隆 粉彩大吉铭葫芦形壁瓶上海博物馆藏

与之类似的,是受明永乐、宣德抱月瓶的影响,在清代继续烧制出双耳葫芦扁瓶。如:清道光矾红地描金龙纹双耳葫芦扁瓶(图8),高17.7、口径3.3厘米。首都博物馆藏。与葫芦双耳瓶接近,上边是圆腹,下边是扁腹,底是椭圆形圈足,足底金彩书“乐善堂制”四字楷书款。纹饰是在矾红地上用金彩绘双龙戏珠纹和上下腹部中心绘团蝠和团寿纹,寓意“福寿双全”。此种造型和纹饰的还见有清乾隆时的青花制品。

如意尊创烧于清雍正时期,是标准的官窑样式。如:天津博物馆藏的清雍正款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如意尊(图9),就是双耳葫芦瓶的变体,上部去掉小葫芦的一半,改为敛口,双如意耳更加优美、流畅。大圆腹还保留。到清乾隆朝进一步改进,除了上部去一半圆腹,下面也去掉一半圆腹。如:天津博物馆藏清乾隆款豆青釉印夔凤纹如意尊(图10),高18.1、口径4.8、腹径16、足径15厘米。器口内敛,上部呈多半圆球形,中间束腰,下部为半球形。类似上小下大的葫芦,上下有左右对称的如意式双耳连接,通体施豆青釉,上部与下部的主题纹饰是凸起的夔凤纹,腰部是卷云纹,近足部是变形的莲瓣纹。底部为白釉,外底中心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方笔篆书款,造型优美,仿龙泉窑釉色,印花工艺精湛,是乾隆官窑的代表作。

还有一种葫芦瓶的变体是半个葫芦瓶,亦称壁瓶或轿瓶。顾名思义就是挂在墙壁或轿子上的瓶。上海博物馆藏清乾隆粉彩大吉铭葫芦形壁瓶(图11),一面齐平,一面是上小下大的葫芦状,口上部趴着一只金彩的蝙蝠,瓶体是矾红彩万字锦地开光,上下圆形开光内有“大”“吉”二字金彩楷书铭,开光外各有金彩的五蝠围绕。束腰和下边圆腹外有粉彩装饰的松石绿色飘带,瓶底接仿木釉底座。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清乾隆粉彩大吉铭葫芦形壁瓶,造型、纹饰与上博相同,釉彩不同,后者是珊瑚红地金彩万字锦地,口上的蝙蝠和瓶体的“大”“吉”二字均为金彩,开光外的五个蝙蝠是青花,束腰和下边圆腹外有粉彩装饰的天蓝色飘带,瓶底接仿木釉底座。

二、从釉彩方面仿古与创新

清代由于皇帝的喜爱,仿五大名窑瓷器的釉色蔚然成风,造型则千奇百怪,各式各样。由于瓷器生产水平很高,像生瓷做的非常逼真,仿各种色釉瓷做到鬼斧神工,惟妙惟肖。下面选择一些代表性器物说明之。

1.仿五大名窑

宋代五大名窑,多是以釉色取胜,哥窑与官窑的开片纹,汝窑的天青釉,钧窑的窑变釉等等。

天津博物馆藏清雍正款仿哥窑灯笼尊(图12),高24.8、口径8.3、腹径15.5、足径7.8厘米。侈口,短颈,丰肩,圆筒形腹下收,圈足。腹部贴有对称的瓶形双耳,圈足内釉下有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通体施米黄釉,内有开片纹,黄色的纹路较细,黑色的纹路较粗,称“金丝铁线”。足釉齐平,圈足底部涂双圈酱釉,是谓铁足。造型很像灯笼,顾名“灯笼”尊。造型端庄,釉色粉青,釉面滋润,是清雍正仿哥窑的代表作。

图14 清 乾隆款仿汝窑双系花囊天津博物馆藏

图12 清 雍正款仿哥窑灯笼尊天津博物馆藏

图13 清雍正 仿汝窑天青釉牺耳尊国家博物馆藏

图15 清乾隆 唐英蜗寄款仿官窑题诗文笔筒天津博物馆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清雍正款仿汝窑天青釉牺耳尊(图13),高64、口径26.5×19、足径31.5×24.5厘米。器型仿战国至汉代的铜壶,椭圆形口,颈部塑对称的双牺耳,装饰弦纹,腹部是凸起的格纹。椭圆形圈足,外底釉下有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通体施天青釉,釉面开小片。宋代汝窑在河南省宝丰县境内,釉色以天青色为主,变化于深浅之间。这种清淡含蓄之风尚,被明清两代皇帝所推崇,官窑瓷器多有仿制。牺耳尊造型硕大,古朴凝重。除仿汝窑外,还有青花、茶叶末釉、仿官、仿哥、粉青釉等。

天津博物馆藏清乾隆款仿汝窑双系花囊(图14),高10.1、口径10.4、腹径19.7厘米。因形似鱼篓,亦称鱼篓尊。盘口,束颈,扁鼓腹,平底,底下承以三乳状足。肩部对称置双系,腹下凸起一周12个乳钉。通体施天青釉,釉面有细密开片纹,底心内凹,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仿汝窑瓷器是仿宋代汝窑瓷器的天青釉色,造型既仿古又创新,此器实为花器。造型规整,釉面莹润,为乾隆仿汝窑瓷器之精品。

天津博物馆藏清乾隆仿官窑唐英蜗寄款墨彩题字笔筒(图15),高8、口径6.8、足径6.4厘米。圆唇,筒形腹,圈足。通体仿官窑粉青釉,自然开大的片纹。笔筒引首长方章是朱文篆书“古泉”二字,然后墨题行书“简静二字”,“治心则心一,治事则事裕,治民则民安”。这19字源于清初学者魏际瑞的《魏伯子文集·杂著》。笔筒落款为“蜗寄题”,结尾上首白文“陶”、下首朱文“榷”两个红彩方章。唐英(1682~1756年),字俊公,官内务府员外郎。自号蜗寄、蜗寄老人、陶成居士等,奉天(今辽宁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他是中国陶瓷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从雍正六年至乾隆二十一年一直负责督理景德镇御窑厂的窑务。一共仿古、创新了57个瓷器品种。

天津博物馆藏清雍正款窑变釉堆塑螭虎纹鱼篓尊(图16),高17.2、口径14.5、足径18.3厘米。呈鱼篓状,宽圈足。腹部贴塑螭虎,绕腹盘旋,非常生动。其一由下往上攀爬,回首相望;另一螭虎由上往下爬,抬首呼应。釉面光亮润泽,青紫红交融,宛若流霞,是雍正窑变釉中的杰作。外底中心刻篆书 “雍正年制”四字方款。此尊成对,犹为珍贵。

图17 清 乾隆款炉钧釉灯笼尊天津博物馆藏

天津博物馆藏清乾隆款炉钧釉灯笼尊(图17),高24.2、口径7.9、腹径14.6、足径8.2厘米。侈口,短颈,微丰肩,长圆腹,矮圈足,因形似灯笼而得名。腹两侧饰有对称瓶式耳,整器施以炉钧釉,釉色斑斓,流淌自然,别具特色,旧时又称为高梁红。足内刻划“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炉钧釉是雍正、乾隆朝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低温窑变釉新品种,雍正年间红蓝相间,釉面流淌大,色泽以红为主;乾隆年间的釉面流淌小,以蓝点为多。炉钧色调丰富,几乎月白、葱翠、钧红、朱砂红诸色均有。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也藏有清乾隆款炉钧釉灯笼尊。

图16 清 雍正款窑变釉堆塑螭虎纹鱼篓尊天津博物馆藏

2.仿洒蓝釉

洒蓝釉瓷是明宣德时首创的品种,就象雪花洒在蓝色的地上,亦叫“雪花蓝”釉,还叫青金蓝釉。传世品极少。天津博物馆藏明宣德款洒蓝釉暗花云龙纹钵,高12.5、口径26.7、底径13.2厘米。口微侈,深圆腹下收,平底,浅宽圈足。钵内施青白釉,内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款。钵外壁施洒蓝釉,此钵洒蓝釉下还暗刻花纹。口沿外弦纹间暗刻海水纹边饰。钵外壁暗刻云龙纹。近足部暗刻变形莲瓣纹边饰,此种造型与纹饰与同时期的青花产品一样。外底露胎无釉,底部有火石红色。1983年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也出土了这一品种,其造型和装饰手法与天津博物馆所藏几乎相同,高13厘米,口径26.4厘米,底径13.2厘米。钵内施白釉,有“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楷款,外壁施洒蓝釉,釉下暗刻海水云龙纹和莲瓣纹。这就为传世品找到了确切的出产地。1995年景德镇珠山还出土了宣德洒蓝釉水仙盆、梅瓶、高足碗、撇口碗等产品,丰富了宣德洒蓝釉瓷器的品种。

洒蓝釉这一品种,除明正德、嘉靖有少量生产,直到清康熙时,才大量恢复生产。常见器物有花觚、棒槌瓶、笔筒、观音尊、石榴尊、高足托盘、罐、壶、盘、碗等,成为清代颜色釉瓷的一个独特品种,有的还在洒蓝釉瓷上描绘金彩,有的与青花釉里红相结合,别具特色。

图18 清雍正 洒蓝釉石榴尊苏州博物馆藏

图19 清康熙 洒蓝釉描金开光麒麟瑞兽纹棒槌瓶天津博物馆藏

苏州博物馆藏清雍正款洒蓝釉石榴尊(图18),高18.2、 口 径 7.6、腹径15.6、足径6.8厘米。石榴造型,五瓣花口外撇,束颈,溜肩,圆腹,卧足。外底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此尊有如白色的雪花洒落在蓝色的地上,洒蓝模仿明宣德,石榴尊造型是雍正新创的典型器物。

天津博物馆藏清康熙洒蓝釉描金开光麒麟瑞兽纹棒槌瓶(图19),高44.6、口径12.2、足径13.7厘米。盘口,束颈,折肩,圆筒形腹下收,圈足。因形似洗衣的棒槌,故名棒槌瓶。通体施洒蓝釉,颈部洒蓝釉上是金彩的蕉叶纹和如意纹。腹部是主题纹饰,金彩开光麒麟、瑞兽纹。

3.仿茄皮紫釉

明清时有一种釉色极似茄子,故称“茄皮紫”,简称“茄紫”。据《南窑笔记》载“铅粉、石末、入青料则成紫色。”现代配方证明,紫色主要以锰为着色剂,在800~850℃火候中烧制而成。茄紫创烧于明中期,清代前期较为流行。

天津博物馆藏清康熙茄皮紫釉塑荷蟹吸杯(图20),高4.2、口径9.2、底径3.6厘米。荷叶状口微外卷,口沿一侧有一荷叶梗,以梗作执柄,兼用作吸管,底有三个螺丝状小足。通体茄皮紫釉,洗内壁划有叶脉纹,并贴塑一只栩栩如生的河蟹,张牙舞爪,似乎就要爬到洗口。荷叶与河蟹巧妙结合,寓意“和谐”。茄皮紫釉是康熙年间流行的单色釉品种,其釉色纯正,极似茄皮,深得人们喜爱。

4.仿松石绿釉

松石绿釉是以铜为发色剂,二次烧成的低温釉,是雍正时期创烧的一个绿釉新品种。呈色宛如绿松石,故名“松石绿”,又名“秋葵绿”。

图20 清康熙 茄皮紫釉塑荷蟹吸杯天津博物馆藏

图22 清 乾隆款仿朱漆金彩御题诗文菊瓣盘国家博物馆藏

图21 清 雍正款松石绿釉八方贯耳瓶天津博物馆藏

图21 清雍正款松石绿釉八方贯耳瓶天津博物馆藏

天津博物馆藏清雍正款松石绿釉八方贯耳瓶(图21),高26.4、口径9.8、足径7.7厘米。此瓶呈八角方形,颈饰两道平行的凸起弦纹,弦纹之间贴有对称的折角贯耳。圈足外镂空有对称的长方形扁孔两个。高圈足随瓶体有八个角。瓶底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瓶体外通施松石绿釉,瓶内及圈足内施白釉。此瓶系仿周朝青铜壶的造型。

5.仿漆器

瓷器仿朱漆是清代前期的创新品种。所仿漆盘非常逼真。清宫档案记载雍正十一年,命烧十二种色釉菊花式盘,各四十件。北京故宫藏有全套的清雍正款十二色菊瓣盘。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清乾隆款仿朱漆金彩御题诗文菊瓣盘(图22),高3.5、口径16.8、足径9.7厘米。盘通体为菊瓣式,弧形壁。平底,圈足。盘内外壁施朱漆红釉,内底金彩隶书乾隆御题诗一首:“吴下髹工巧莫比,仿为或以旧还过。脱胎那用木和锡,成器奚劳琢与磨。博士品同谢青喻,仙人颜似晕朱酡。事宜师古宁斯谓,拟欲吟愧即多。乾隆甲午(1774年)御题。”下钤“乾”“隆”阳文篆书印款。外底仿黑漆,中心金彩楷书“大清乾隆仿古”六字三行款。北京故宫亦有清乾隆款仿朱漆金彩御题诗文菊瓣盘,还有清乾隆款仿朱漆金彩御题诗文菊瓣盖碗。盖内御题诗一首:“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轻。啜茗合陶句,挹露掇其英。”碗内外通体施朱漆釉,盖和外底圈足内金彩书“乾隆年制”篆书款。天津博物馆藏清乾隆款仿朱漆夔龙纹捧盒( 图 23),高7.5、口径11.8、足径8.3厘米。呈扁圆形,盒里施秋葵绿色釉,盒外以秋葵绿为底色釉,仿朱漆剔花工艺。盒盖中央凸雕一团形寿字,外有五只蝙蝠环绕飞舞,寓意“五蝠捧寿”,盒肩部饰一周云雷纹,一周如意云头纹。盒腹为上下相接处,为两周夔龙纹饰,胫部为莲瓣纹,盒底朱红色釉,阳文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图23 清 乾隆款仿朱漆夔龙纹捧盒天津博物馆藏

清乾隆官窑的制瓷技术达到了历史顶峰,生产了多种像生瓷,仿人物、动物和植物;仿铜器、仿木器、仿漆器、仿石器等等,还有镂空的转心瓶、转颈瓶等,真是巧夺天工。可以说清代瓷器的仿古和创新是层出不穷,不胜枚举。以上所举瓷器只是冰山之一角,全豹之一斑。但足以看出清代瓷器仿古与创新的能力很高。

猜你喜欢

清乾隆青釉青花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清乾隆时期青花缠枝莲托梵文酥油供灯研究
青花
瓶上花枝簇簇俏 记一组清乾隆时期壁瓶的修复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知足(竹)常乐
天下四方 龙凤吉祥
清乾隆粉彩连体包袱瓶 浓浓华夏民族风
浅谈毡包青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