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特发性真皮弹性纤维溶解一例

2018-03-06杜强曾令济陈忠业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获得性性疾病真皮

杜强 曾令济 陈忠业

510290广州鸿业皮肤病专科医院皮肤科

患者男,20岁,躯干部出现软丘疹、结节1年余,于2016年7月13日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腹部出现粟粒至芝麻大小肤色丘疹及皮下结节,略凸出皮面,无自觉不适,未予处理。近半年来皮损逐渐增多,腰背部亦相继出现相同皮疹,无消退倾向,因有碍美观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嗜好,否认药物过敏史,无发病前服药及焦油、砷剂等工业化学品接触史。无痤疮及皮肤炎症性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胸腹、腰背部见密集肤色丘疹或皮下结节,直径1~3mm,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略凸出皮面;损害与毛囊无关,质软,不融合,部分稍大的皮损表面有稀疏细皱纹,无明显疝囊感,以双侧胁肋为重;沿肋骨走向的皮损呈条形,用手推压胁肋皮肤,见皮疹明显呈线条状或颗粒状凸起,皮肤弹性正常(图1)。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取腹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角化,真皮中下层结缔组织增生,无包膜;真皮浅层胶原纤维部分增生、均质化,血管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弹性纤维染色见弹性纤维减少、增粗,边缘不整,可见不规则扭曲、断裂、碎片,真皮乳头层及中层部分弹性纤维消失(图2,3)。皮损钙染色:未见变性的弹性纤维有钙沉积现象(图4)。诊断:成人特发性真皮弹性纤维溶解。

图1 患者临床表现 1A:右侧胁肋、胸腹皮损;1B:用手推压胁肋皮肤,见皮疹明显呈线条状凸起

图2 腹部皮损组织病理 真皮中下层结缔组织增生,无包膜,真皮浅层胶原纤维部分增生、均质化,血管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2A:HE×40;2B:HE×200)

图3 弹性纤维染色(3A:×40;3B:×200)弹性纤维减少、增粗,边缘不整,可见不规则扭曲、断裂、碎片,真皮乳头层及中层部分弹性纤维消失

图4 皮损钙染色阴性(×40)

讨论 弹性纤维异常相关性皮肤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一般分为原发性和获得性两类,获得性弹性纤维减少性疾病相对少见。自孙建方等[1]于1998年首次报道“儿童特发性真皮弹性纤维溶解”后,近10多年来,有关获得性弹性纤维减少性疾病的报告明显增多。特发性弹性纤维溶解(idiopathic elastolysis)属获得性弹性纤维减少性疾病[2]。本例与孙建方等[1]报道病例的共同点为皮疹小、质软、边界清、不融合,部分表面有细皱纹,周边无红晕,与毛囊无关联,无自觉症状及消退倾向,组织学表现为真皮上中部弹性纤维减少或消失,差异在于后者均发生于儿童,皮损为圆形或卵圆形淡白色光滑斑疹和淡黄色丘疹,部分似有疝囊感,散发、不对称分布,并累及上肢、腋窝等,真皮内胶原纤维无异常[1],而本例皮疹对称,形态各异,无明显疝囊感,病理检查见真皮中下层结缔组织增生及浅层胶原纤维增粗、均质化,弹性纤维的减少或消失在部分真皮乳头层及中层,组织学特征与丘疹性弹性纤维离解(papular elastorrhexis)类似[1-2]。综合以上临床与病理特点,本例应属另类获得性弹性纤维溶解性疾病。

本病应与下列弹性纤维减少性疾病相鉴别:丘疹性弹性纤维离解[3]、毛囊周围弹性组织溶解(perifollicularelastolysis)、炎症后弹性组织溶解和皮肤松弛(postinflammatory elastolysis and cutis laxa)[4]、Buschke-Ollendorff综合征、发疹性胶原瘤(eruptive collagenoma)[5]、真皮中层弹性组织溶解症(mid-dermal elastolysis)[6]、家族性皮肤 胶原瘤(familial cutaneous collagenoma)、弹性纤维假黄瘤[7]、白色纤维性丘疹(white fibrouspapulosis)。

本文患者与以往描述的弹性纤维减少性疾病的特点均有不同,尤其是临床表现更具有特殊性,如皮损为多发密集性肤色细软的丘疹或结节,虽部分皮损表面有稀疏细皱纹,却无明显松垂;损害仅累及躯干,双侧胁肋较重,形态多样;沿肋骨走向的皮损呈条形,当挤压皮损周围皮肤时,皮疹明显呈线条状或颗粒状隆起。病理学上除弹性纤维病变外,真皮内胶原纤维也显示不同程度的增生与均质化。虽然本例的临床与丘疹性弹性纤维离解、真皮中层弹性组织溶解症、白色纤维性丘疹、发疹性胶原瘤及炎症后弹性组织溶解和皮肤松弛有某些类似,但检索1978年至今的国内外数据库(包括PubMed、中国知网、百度学术、Glgoo学术、万方数据库等)尚未见以往有如此皮损及病理特征的病例报道。鉴于该患者成年发病,无痤疮及皮肤炎症性病史与系统性疾病,亦缺乏皮肤外表现,病因不清,其临床与病理特征同孙建方等[1]报道的儿童病例较为接近,我们诊断为“成人特发性真皮弹性纤维溶解”,以区别于其他类似的疾病。

志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曾学思教授

[1]孙建方,史同新,辛林林,等.儿童特发性真皮弹力纤维溶解[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27(1):47-49.

[2]薛燕宁,曾学思,孙建方.获得性弹性纤维减少性疾病[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35(5):315-317.DOI:10.3760/cma.j.issn.1673-4173.2009.05.024.

[3]Tan C,ZhuWY,Min ZS.Papular elastorrhexis located on occipitocervical andmandibular regions[J].Eur JDermatol,2009,19(4):399-400.DOI:10.1684/ejd.2009.0693.

[4] Pope V,Dupuis L,Kannu P,etal.Buschke-Ollendorff syndrome:a novel case series and systematic review[J].Br JDermatol,2016,174(4):723-729.DOI:10.1111/bjd.14366.

[5]Sharma R,Verma P,Singal A,et al.Eruptive collagenoma[J].Indian JDermatol Venereol Leprol,2013,79(2):256-258.DOI:10.4103/0378-6323.107658.

[6]Park MY,Choi YJ,Lee JY,et al.A case of familial cutaneous collagenoma[J].Ann Dermatol,2011,23 Suppl 1:S119-122.DOI:10.5021/ad.2011.23.S1.S119.

[7]吴正胜,晋亮,马东来,等.弹性纤维假黄瘤29例临床与病理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3,46(10):698-701.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3.10.002.

猜你喜欢

获得性性疾病真皮
中国皮革协会重磅推出真皮标志宣传片
“真皮星尚我做主”微视频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别给真皮汽车座椅穿“马甲”
基于印象管理理论分析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
汽车内饰用浅色耐污真皮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