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学习中如何建立数学思维
2018-03-05徐嘉鸿
徐嘉鸿
摘 要:在高中学习中,很多同学因为学习内容较为复杂、学习科目多、学习兴趣不高等原因,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是質的变化,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则有了“量”的剧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单位时间内要掌握知识的内容增加,而辅助练习和消化的时间变少了。这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好的方法,建立数学思维。着重探讨在高中学习中如何建立数学思维。
关键词:高中学习;数学思维;创新;兴趣;素质教育
在高中阶段,如果数学成绩不理想,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出现学习障碍的原因是高中数学和初中的学习思维方法不同,如果还按照以前的思维模式,那么在高中数学学习能力上则无法得到提高。高中学习对数学能力的要求更高,我们要做到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的过渡。那么在高中学习中,如何建立数学思维呢?
一、主动培养学习兴趣,调动思维能力
数学是高中学科中是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因为内容难度大、学习过程枯燥等原因产生抵触心理。面对较为重要同时兼具复杂性的学科,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学习数学知识中的思维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分解思维难点,创新思维。在应试教育中,传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其本质都是对于知识点的一味灌输,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并没有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如果采用传统的学习方法,我们往往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去学习。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兴趣的培养,调动思维能力,这样学习的过程就是轻松的。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在后期就很难对数学学习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聚精会神地听讲,因为在课堂上有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建立兴趣和发散思维都有好处。如果在课下,则会因为没有时间,没有兴趣等原因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练习。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高中数学的学习都不容易,如果要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都离不开日积月累的努力。学习需要持之以恒,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在数学学习中能建立数学思维,灵活应用公式。学习中调动思维能力是应试教育下所缺乏的,我们国家既然提倡素质教育,那么在学习中也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思维方式。
二、建立数学思维
在高中阶段,我们学习的学科数量和内容难度都增加了。因为学习时间不能均匀地分配到每一科,建立数学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数学思维。数学的思维方式是认识数学规律的基础,数学是建立在数学认知结构和数学逻辑思维上的。我们在学习高中数学的同时,应该把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和数学思维构成整体。如何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内在数学思维是我们学习中需要探索的重要内容。高中数学学习中,应该是我们主动参与数学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在学习中强调数学思维方法的转换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我们应该对各种信息和数学理论进行转换,让新旧知识相结合,进行综合概况,形成独特的数学思维。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思维,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面对数学学习我们会因为难度较大、或者内容较为枯燥而想到放弃。
在高中学习中,需要建立一个长期的学习目标和短期的学习目标。短期学习目标局限于每个单元,每个小节的知识学习,掌握了新的知识点之后,结合旧的知识点进行练习。而长期的目标则是要求我们建立数学思维,培育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我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做到事半功倍。如果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学习节奏,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就一定要把握重点。
三、提高主动学习意识
在高中,我们的学习压力较大,很多时候并没有足够的时间留给数学学习。我们在学习数学中,如果一味地采用“题海战术”虽然对公式和概念熟能生巧,可是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我们不会变式,在考试中也不能取得好成绩。数学学习应该提高学习的意识,重视数学思维的培育,这样才能灵活使用公式和概念。我们在数学学习中,应该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才能激发学习动力。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启迪。在数学变化中如何给思维提供广泛的联想空间,主要反映在数学思维和公式的应用是否灵活上。我们在面对问题时,需要根据问题从多角度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思路,这才是数学学习中的“举一反三”。数学概念中掌握数学概念,数学公式中掌握数学公式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懂得变式。变式学习就是根据概念来进行公式变形,这有利于培养灵活的数学思维,同时也加强了分析、综合、笔试等方面的训练,做到一题多解。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的数学学习中,如果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建立数学思维,都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我们在高中学习中,应该重视学习的内容和质量,摆脱题海战术,建立数学思维,减轻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牛焱.高中数学课堂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J].教育,20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