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课《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2018-03-05王利亚
王利亚
【考纲要求】
1.工业区位因素;
2.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纲解读】
1.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2.主要的工业导向类型及其布局特点;
3.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工业区位因素,并学会工业的区位选择;
2.学会评价某一地区的工业发展的条件或对工业活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从图表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及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论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对工业生产的兴趣;
2.通过对学生的鼓励,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工业区位的综合分析。
2.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学情分析】
1.学生在高一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懂得如何进行工业的区位选择,但仍然存在分析不完善,思路不清晰,抓不住要点的问题。
2.在读图分析的过程中,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方法】
翻转课堂(课前视频学习、课中讨论问题、培养能力、课后反思总结)
1.理论联系实际;
2.师生互动探究;
3.即时练习法。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及学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反馈——问题与收获
学生反馈视频学习的问题与收获,教师进行知识梳理,并板书总结:
课题:工业的区位选择
1.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地形、地质、水源、原料、矿产能源(动力)
(2)社会经济: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技术等
2.五种导向型的工业
(1)原料导向型工业
(2)市场导向型工业
(3)动力导向型工业
(4)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5)技术导向型工业
3.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原料、动力、劳动力数量的影响在减弱;
(2)市场、信息、科技、劳动力素质、环境的影响在增强。
4.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2)主导性原则
(3)因时因地制宜原则
环节二:尝试——实践与运用
课堂练习:
下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完成1题。
1.四种工业模式与其对应的工业部门组合,正确的是( )
A.飞机制造、炼铝厂、玩具厂、水果罐头厂
B.家具厂、水果罐头厂、飞机制造、玩具厂
C.制伞厂、啤酒厂、水果罐头厂、飞机制造
D.飞机制造、水果罐头厂、制伞厂、啤酒厂
考点:工业类型 答案:D
(2016·全国丙卷)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2~4题。
2.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离消费市场较近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3.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市场需求
4.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设备费用
考点:①工业的区位选择 ②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答案:D C B
(2014·山东文综)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5~6题。
5.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6.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考点:工业的区位选择(环境因素) 答案:B D
7.(2014·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區。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8分)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8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6分)
考点:工业的区位选择
答案:略
环节三:归纳——方法与技巧
考法1:工业类型
工业区位模式图多以统计图的形式呈现,主要以数据(比重)的形式展现某工业各生产要素所占的比重大小,由此可确定该工业的主导因素,进而可确定出该工业的类型。常见的统计图有柱状图、平面正三角坐标图、雷达图、直角坐标图等,从统计图中读出各生产要素的比重大小,然后根据比重最大的要素确定为主导因素,由此可知该工业部门的所属类型(即五种导向型的工业类型)。
考法2:工业的区位选择
原则:
①综合性原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②主导性原则;
③因时因地制宜原则。
考法3:工业区位评价
①工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
②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有利或不利)分析
③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分析
④工业的合理区位分析
方法归纳
①准确审题——在问题中,快速抓住中心词语(关键词、核心词)
②获取信息——文字、图表等显性和隐性信息
③综合分析——结合该区域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各因素间的联系和影响
④规范答题——简洁化、序号化、规范化、整洁化
环节四:反思——总结与拓展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拓展:
命题训练:根据所给材料,试命制一道试题,题型自选,给出分值和答案。
材料:
盐官镇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有“中国鞋都”之称,是全国鞋制造产业集聚程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配套能力最强的生产基地。目前,镇内拥有生产型企业2000多家,商户15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28万人,70%以上产品出口欧美市场。
学生交流。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高三复习课,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因此采取翻转课堂的方法来进行,即课前观看视频,完成自主复习,课中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技巧,课后拓展训练,尝试命制试题,进一步了解高考考查题型和出题方向,希望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学生在练习中总结,在总结后反思,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掌握,本节课下来,学生普遍反映情况较好,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但因为教學容量较大,可能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较吃力,因此这部分学生还需要在课后进一步加强训练和落实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