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构建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
2018-03-05傅丽
傅丽
所谓“群文”,顾名思义,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群文阅读即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按照其实现的教学目标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一置两评三环节”——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概念阐释
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是指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课堂学习,可以“知道”什么,或者可以“说得出”什么。群文阅读要求学生一节课内读3~5篇文章,阅读内容的增加要求教师不能再像传统阅读教学那样品文析句,而应该让读于学生,教授默读、跳读、浏览等阅读策略。“一置两评三环节”教学模式正是根据群文阅读课的特点建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置”,是指阅读内容前置。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提前下发阅读材料,让学生提前阅读,提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两评”,是指群文阅读中的课堂评价要以学论教,做到师生两评。“三环节”,是指教师通过三个环节构建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回顾,然后教师讲解答疑,最后学生归纳总结。
2.“一置两评三环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第一环节:阅读前置。这一阶段需要教师将阅读材料及导学单提前发给学生,学生通过浏览、略读、跳读等方式,自主学习,完成导学单。然后教师通过对导学单的批改,搜集了解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设计。
第二环节:课堂教学。本环节是核心,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步骤一,教师根据课前搜集到的学生情况进行回顾导入,学生围绕导学单中尚存在的疑问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并推选中心发言人进行展示。这一部分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展示自己。教师巡视搜集问题,以备在第二步骤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步骤二,教师评价讲解,总结提升。教师针对步骤一中各小组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并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讲解。步骤三,学生消化吸收教师步骤二中讲解的知识点,并加以总结。教师通过提问或测试的形式对本节课学生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检测。
第三环节:双向互评。学生填写知识和技能目标达成双向评价表,教师对其进行统计。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形成正面强化,对未能掌握的学生及时帮助和矫正。
二、“四动”——侧重于过程与方法目标
“四动”主要是指“教师动手”“学生动口”“师生动脑”“学生动笔”。其重点在“动”,即实践上,也就是师生将从“群文”中获得的方法、策略、程序等进行知识化,并运用到其他篇目的阅读中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第一,教师动手,树立典型。这一步骤需要教师依据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精心挑选“组文”,设计“议题”。
第二,学生动口,讨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后,不应直接给出答案,而应引导学生从“组文”中的一篇典型文章出发,集体探讨,集思广益,通过类比、联想等方式,在文本比较中,探索其本質特征上的相同之处,并进行总结,以形成方法的迁移。
第三,师生动脑,寻找规律。经过个人思考、集体探讨和教师点拨,学生已对典型材料中的“个”体有所认识,然后升华至“类”的认识上,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隐藏在“类”背后的规律,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第四,学生动笔,练习运用。在上个环节中,学生初步把握隐藏的规律,但缺乏对规律运用的自觉性,所以本环节主要通过练习和运用,将学生的内在知识结构与现实客观世界相联系,把上述环节中学到的基本知识与规律,体验到的过程与方法转变为自己的经验。
三、“情能迁移”——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第一阶段:创设诱发情境。教师要在课堂伊始,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认知,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情感铺垫。
第二阶段:激发相应情感。在这一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调动已有的知识情感,有目的、多角度地阅读、体悟文本,与创设情境中得到的体悟进行融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
第三阶段:陶冶学生的情操。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情感的投入而效率提高,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并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
第四阶段:实现情能转化。这一阶段是情能迁移课堂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教师很难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直接考察,只能通过学生的言行进行衡量,其实质还要落到运用中来。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在特定情境中体验到的情感经验在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升华为较为固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在现实生活中以此为依据,判断、践行,将情感体验转化为情感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镜中.从“教课文”到“教阅读”[J].小学语文教师,2010(5).
[2]于泽元,等.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