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三观教育
2018-03-05钱丹华
钱丹华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是学生接触历史知识的途径,它能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系统,是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重要渠道。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辩证思考,能帮助学生体会历史价值,塑造健全人格,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历史;三观教育;途径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很多不良信息漫延初中校园,使得初中生存在一些思想偏差。初中历史教学在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辩证、客观的历史观念,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借助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值得歌颂的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普遍具有坚韧不拔、勇于牺牲、报效家国等高尚品质,对学生三观的塑造有积极的正面影响。对于初中生来说,通过学习历史塑造良好的品格,感悟伟人的精神,不失为历史教学的一个长远打算。将历史人物事迹与历史教学相结合,把枯燥的历史知识转化为鲜活的人文轶事,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百家争鸣”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孔子“仁者爱人”的广博胸怀、“仁义礼智信”的思想精神;学习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学习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的人生信念……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思想,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三观教育,然后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如针对校园中“乱丢垃圾”现象,引导学生开展思考:校园里,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乱丢垃圾,校园是大家生活的家园,干净卫生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减少患病概率,还能为我们带来舒适的环境,结合所学,你认为乱丢垃圾的原因是什么?用先秦诸子的哪家思想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借助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人物及其思想的现实意义,如此一来,学生就能积极践行历史人物的思想观念,从而确保三观教育取得实效。
二、借助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
历史事件具有明显的客观性,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避免主观评价色彩,使学生掌握客观、辩证的历史观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关键是帮助学生养成客观、公正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把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环境中进行评价,并举一反三,利用现实事件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辩证的价值观。
例如,在“三大改造”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的利弊。首先,对三大改造的好处有一个全面认识:三大改造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我國社会主义理论,促进了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其次,对三大改造的弊端有一个清醒认识:三大改造后期,也存在速度过猛、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一些偏差。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三大改造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三大改造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一次进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中存在的问题,这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稳扎稳打、实事求是。通过学习三大改造的功过,结合三大改造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树立客观公正的历史价值观。
三、借助中西对比,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
中外对比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历史知识,还要把中国历史置于国际历史中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培养迁移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历史知识。同时,中外对比事实上就是历史“全球视野”,客观看待历史事件,对于学生养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国际的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两次革命具有相似性,它们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都是暴力革命。两次革命也具有明确区别,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其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统治,其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城市包围农村,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农村包围城市;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无产阶级新纪元,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通过对比,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还帮助学生树立历史全球视野。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历史人物的教育性、历史事件的客观性、中外历史的联系性等特征,使历史教学焕发人文活力,推动学生养成科学三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芮小琦.探索通过历史教学对初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J].都市家教,201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