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力的复习课教学探究
2018-03-05王海洋
王海洋
【内容摘要】借助于课堂观察LICC范式对一线型和立体型这两种高三复习课型进行剖析研究。力求基于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一线型 立体型 教学探究
经过一个学期紧张有序的高考一轮复习,学生重新回顾了一遍遗忘的基础知识,并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重新建构,从更高的视角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重新认识,把散乱、繁琐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从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做综合试题时体现出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比较差,这正是选考前复习要解决的。因此大部分教师往往通过专题教学、习题教学的模式来展开复习。但在复习中总感觉效果不佳,要讲的知识点在一轮中都已讲过,炒冷饭无趣,只讲练习又感觉课堂乏味,师生难以产生共鸣。这样的考前复习是低效而无魅力的,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近年来,笔者在高三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和实践。本文借助于课堂观察LICC范式对一线型和立体型这两种高三复习课型进行剖析研究,力求基于学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一、概念的界定
布罗菲和古德提出:“当教师把要教的内容同学生已有的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并能取得更大效果。”笔者提出的一线型教学模式是指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或生活中的热点引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把要复习的知识都有机的整合到这一例子来,贯穿始终,使整节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立体型教学模式是指用一个典例或社会热点引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从多角度切入将要复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特别是一些特殊问题的解决,赋予课堂以立体感。
课堂观察LICC范式,是一种新的课堂研究范式。它隶属观察评论范式,坚持科学实用主义,倡导基于证据的研究,推崇评论中的对话与分享,指向教与学行为的改进,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改善与教师专业的发展。它包含三大核心要素:共同体是最基本的实体要素;问题域是研究信念的寄托和载体,亦是科学范式得以形成的保障;解决问题方法或思考方法是共同体对话的基础,也是产生可比性科学成就的前提条件。
二、研究的程序
课堂观察LICC是一项专业活动,我们将用一套完整的程序来观察研究课堂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与分析
1.一线穿型教学案例
以课题《化学平衡》为例,采用一线型教学模式的复习思路对这一专题的知识进行整合激活,具体设计呈现如下:
【引入】切入社会热点“今天你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了吗?”
【引出】我们学习化学目的在于应用。我们要将研究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贯穿于我们教学设计。
【投影】(1)汽车排气管内安装的催化转化器,可使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转化为无毒的大气循环物质。请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思考1:哪些措施有利于这些污染物的消除?
【投影】(2)将4molNO和4mol CO充入一个容积恒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的速率-时间图像。
思考2:
①每次只改变一个影响平衡条件,是什么?
②各次平衡的化学平衡常数间有什么关系?
【拓展应用1】若将一定量NO和CO充入一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反应物进行,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请画出V正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当K保持不变时达到平衡了吗?
③将4molNO和4molCO充入一个容积恒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若t1时刻达到平衡,NO的转化率为50%,此时保持温度不变,再向该容器中充入2mol NO 和2molN2,请在图中画出t1~t3内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曲线上标明V正和V逆)。
④若t1时刻保持温度不变,再向该容器中充入2molNO和2molCO2,则V正和V逆将如何变化?
⑤若t1时刻保持温度不变,再向该容器中充入2molNO和2molCO重新达平衡时,NO的转化率怎么变?请画出NO 的浓度-时间变化图(趋势图)。
【拓展应用2】若要画出准确的图像,怎么做?
【投影】(3)将4molNO和4mol CO充入一恒压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以后。
思考3:
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向该容器中充入2molNO和2molN2,若要判断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2.立体型教学案例
将一线穿教学设计中【思考3】替换成:工业上合成尿素的反应如下:2NH3(g)+CO2(g)==CO(NH2)2(l)+H2O(l),△H<0,在恒定温度下,将氨气和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按2:1充入一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生成物的体积忽略不计),经20min达到平衡。
思考4:
①若NH3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该反应达到平衡了嗎?若体系的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反应平衡了吗?
②若升高体系的温度,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将怎么变?
③若保持平衡的温度和压强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3mol的氨气,则此时V正和V逆大小关系?判断理由是什么?
【变式1】若保持平衡的温度和压强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2mol的氨气和1mol二氧化碳,则此时V正和V逆的大小关系?
【变式2】若保持平衡的温度和体积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2mol的氨气和1mol二氧化碳,从新达到平衡时,氨气的浓度怎么变?
【变式3】若将H2O的状态改为液态,变式1和变式2中的答案又会是什么?
3.教学结论与反思
二轮复习针对高考的命题特点和规律,强化主干知识的复习,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并深化其应用,同时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对于二轮复习有效是底线、高效是目标、魅力是追求由生生到师生的互相促进,思维互相激发的境界。endprint
四、两种教学设计的思考
1.对一线型教学设计的思考
一线穿型的教学设计用尾气处理这个生活热点情境为例子贯穿始终,教师设计了许多有效的问题,将要复习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一使学生掌握了主干知识点:知道怎么选择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去判断化学平衡移动使学生的能力有了提高;二是思维迁移能力,计算能力,画图、看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有所提高;三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增强了学生自己的学习效能感。但是当给的是特殊情境如反应生成物不都是气体时,学生在迁移、应用问题的处理上就很容易出错。而这恰恰是高考出题者的爱好所在。所以二轮复习只考虑课的整体性、连贯性、前后呼应性往往是不够的。
2.对立体型教学设计的思考
在一线穿型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如果能在整合知识的同时赋予立体,就是要小切口、大辐射,同样的知识点要从不同的角度将以整合,不单是将知识内容整合到一个例子里,更多的应该将同一知识放到不同的新情境中,使学生能在不断的迁移、应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应试能力。当然这样的课堂效果也是不错的,因为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时刻警惕老师是不是挖了个坑等着他,师生间也容易产生共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在以后的做题过程中思维会更严谨,失分率降低。基于这点思考将一线型的教学设计将以变换,赋予课堂教学以立体感。通过对变型例题的剖析,不仅可以收到以题及类、举一反三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达到明确概念、掌握方法、启迪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在教学设计中要赋予课堂以立体,从多角度的设计问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形成用化学学科核心思想和基本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間,使学生能在不断的迁移、应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应试能力,从而达到我们高效复习的目的。
结语
古德与布罗菲指出:“系统的运用多种方法比单纯的依靠一种方法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要好,哪怕这种教学方法实施的很好。”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两种教学设计模式各有优点,我们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有机结合,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诸全头.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J]. 化学教育,2009(3).
[2] 崔顺女.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方法浅谈[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24(1).
[3] 威廉·威伦、贾尼丝·哈奇森 等. 有效教学决策[M]. 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