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丫,村妇,诗人
2018-03-05刘朴
刘朴
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的外围有个承德县。承德县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深山区。承德县的最北部有个磴上镇,镇的东北部的北大山下有个小西沟村,李连云就是在那里长大的。
1973年出生的李连云,小时候是个顽皮好动的山丫头,却又聪明机灵,好出鬼点子。8岁那年,她走进了村里的小学,打下了很好的学习功底,可惜因为家庭困难,只上完了小学就辍学回家当了农民。那年她14岁。
第二年,相邻5里路的河东村剧团招人,李连云偷偷去报考,居然考上了。父母知道了,大为生气,坚决不许她去学唱戏。可是她又实在不愿意在家种地。又过了两年,17岁的李连云说动了在保定包工程的表哥,又带上了小她1岁的妹妹,跑到保定,成了砖厂的打工妹。
砖厂的活计,可不是一般的累。过去有俗话:“脱坯打墙,活见阎王。”现在虽然多了机械化设备,劳动强度还是相当大,尤其对于女孩子。李连云和妹妹的工作是管理滑板,也就是将做出来的砖坯通过传送带从滑板上倒到窑口。一天从早到晚十几个小时,工资呢,每天2元,一个月下来,一天也不耽误,也就是60块钱。32
就这样干了三年多。后来认识了也在那儿打工的陈军,说起话来,他的家在大西沟,和小西沟只有一山之隔,他处处照顾,李连云一来二去产生了感情。20岁那年,李连云嫁到大西沟,第二年有了儿子。儿子陈可心4岁以后,她把孩子交给娘家妈,又去了保定。直到生了女儿陈思岐,才正式结束了打工生涯。
10多年的打工生活,并没有把那点儿可怜的文化底儿丢光,真是奇迹。这缘于李连云的聪明好学。和别人一样,她也老早学会了手机上网,开始只是闲聊,后来接触到诗词网站,看到了别人发的诗词,引起了她的极大兴趣。由喜欢到学着写,她取自己名字中的“云”字,注册了网名“云淡如水”,也把习作发到朋友圈和几个微信群,当然那时候写的可以说“啥也不是”。
经别人的指点,李连云进入网络诗词学校专攻诗词,先是“小渔村”毕业,之后就是中华古典诗词学校、慈善学会,都是无偿教诗词的,一周一堂课,作业有老师点评。
那时候,李连云真的是痴迷啊,一本王力教授的《诗词格律》简直被她翻烂了。一天写好几首,做饭时琢磨,睡觉时想,喂着猪时忽然想起来一句好词,返回屋里写出来,写着写着,把喂猪的事忘到脑后,半前晌时分,猛想起来,出去看,那猪早钻出圈跑到村外去了。每天写呀看呀很晚才睡,早上醒来就看手机,老公说她“魔怔”了。有一次老公过生日,李连云心血来潮,给他写了一首《千秋岁》贺词,她满怀激情念给老公听,念完了他却说没听懂。说实在的,老公陈军不支持李连云学写诗词,说什么写再多再好也不能换钱当饭吃。直到后来看见李连云出成绩了,才不那么反对了。而最近一两年,李连云连连获奖,全家人包括公爹、丈夫、女儿,都跟着高兴,家庭也越发和谐了。
石家庄有个网友“春眠不觉晓”,退休前是一家医院的院长,诗词写得好,人也特别好。李连云要拜他为师,老头儿坚决不收,但是对她的每首作品都认真指点。那时候,或许是生活的原因,或许是受李清照词的影响太深,李连云的诗词里不是“愁”就是“苦”,情调阴郁压抑。“春眠不觉晓”对她说:“你现在的作品,格律已经很讲究了,但是格调太低沉,应该走出来呀。”
这期间,李连云因为诗词写得多,发得多,成了好几个诗词论坛的版主,公认的活跃分子。2013年,经诗友介绍,她的詩词作品第一次变成了铅字,有两组词相继在辽宁的《绥中诗词》发表。2015年,承德诗词群里的朋友推荐,李连云的一组“浣溪沙”在《承德日报》副刊发表。《热河》杂志第28期发表了她的一组诗词作品,给她寄了两本样刊。与此同时,承德的“老家热河”网站举办诗词大赛,李连云的《罗香小袖拭春风》获得了优秀奖,除了证书,还有丝巾一条,李连云那个高兴劲儿呀,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说起写作过程,李连云觉得,那可是苦乐参半,有时候一句也写不出来,苦恼死了,最长的时间三个月写不出来一首诗。好多老师解劝她,说谁都有这种情况,多看书吧,这是遇到瓶颈期了,一旦突破会进步一大截的。
2016年,李连云经人介绍进了“板城文苑群”,这是个以微信公众平台聚拢起来的以文学爱好者为主的微信群。群里一些诗词造诣较高的诗友给了她很大的帮助,不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品位,也改善了诗词格调,变得阳光开朗,乐观向上。且看她这三首七绝:
咏迎春花
翠叶纤肢窈窕身,黄衫一袭婉容新。
残寒涧雪犹存冷,携手东风敢报春。
壮志豪情
万丈豪情融笔墨,一腔热血付丹青。
来年大展鲲鹏志,横扫阴霾荡不平。
情寄
笔润花间香两袖,情牵梦里那枝梅。
红颜虽老随风逝,也把巫山醉几回。
几年来,李连云结交了好多诗友,包括本地的和外地的。她那热情开朗的性格、率直坦荡的禀性、谦虚好学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拥戴和喜爱。很多人为她写诗作歌,由衷地赞美她。可是李连云不为所动,她说我就是个小学文化的农家妇女,我写诗词,因为我喜欢,我不指望成为什么诗人,只要写出来就好。她用一首《鹧鸪天·自嘲》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
我本农家一妇人,偏偏酷爱古诗文。
翻开宋韵读千遍,检点唐风醉几巡。
诗佐酒,韵提神,粗茶淡饭善其身。
奢华不慕浮名远,自在飞花自在吟。
编辑:安春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