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课堂实录与评析

2018-03-05吕丽华王征宇

广西教育·D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官能团评析性质

吕丽华+王征宇

一、课堂引入,直切主题

(一)引入主题

师: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含量比较少,在地壳中所占质量分数仅为0.087%。在已发现或人工合成的几千万种物质中,大部分是含碳的有机化合物。要研究这些数以万计的有机物,工程量是巨大的。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有必要对这些有机物进行分类。

(二)展示预习成果

师: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运用“思维导图”预习教材内容,从各小组上交的“思维导图”可以发现,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思维导图”都做得不错,也体现了同学们的绘画能力和运用色彩的能力。现在,请各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预习成果。

各小组代表分享预习成果(见图1、图2、图3、图4)。

【评析】课前,执教老师要求学生预习时分小组绘制“思维导图”,使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学生已学过有机物的代表物(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初步掌握了官能團决定有机物性质的基本知识,这节课则要从分类观出发,将此前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构建有机物分类的网络体系,并以此作为新的视角,去研究和讨论其它有机物。可见,执教老师的教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预习的效果如何?请看学案中的题目,将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并写出官能团的名称。

生在学案上填写答案。

生1:①②⑥属于醇类;③属于烯烃;⑤属于酯类;⑥属于羧酸类;⑦属于卤代烃。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2:⑥可以归为醇类,也可以归为羧酸类物质。

师:你为什么会这样分呢?

生2:⑥所含的官能团有羟基和羧基。

师:官能团是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只要我们能够识别出有机物的官能团,就可以从典型物质入手,学习其它含有相同官能团物质的化学性质。这也是对有机物进行分类学习的意义。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它们各自的代表物分别是什么?

生3:醇类的代表物是乙醇;烯烃的代表物是乙烯;酯类物质的代表物是乙酸乙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是乙酸;卤代烃的代表物是溴乙烷。

【评析】执教老师发挥习题的巩固和强化功能,引导学生掌握从官能团角度对有机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并将有机物与典型代表物的性质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代表物的性质也就掌握了这一类物质的性质。

师:有机物往往不只具有一种官能团,而是含有多种官能团,并且可以归属为不同类别的物质,体现了多样化的性质。请同学们看黑板,这些有机物分类框架还有其他的分类方式吗?

生4:从碳骨架进行分类,可以分为链状化合物和环状化合物,③④⑤⑦属于链状化合物,①②⑥属于环状化合物;根据有机物含有的元素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③④属于烃,①②⑤⑥⑦属于烃的衍生物。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这说明我们研究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评析】执教老师引导学生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使学生学会概括物质在组成结构上的特点和共性,在归纳总结个性与共性的基础上,认识普遍性与特殊性。教师适时的鼓励与肯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

二、拓展知识的外延与内涵

师:我们用分类观将含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物进行分类学习,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尝试用分类观的方法预测2-甲基丙烷的化学性质,说明依据是什么?

生5:它可以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能够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等,依据是甲烷具有可燃性、受热分解、与纯净的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等化学性质。

师:分类观在有机化学物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物质的分类,构建一张学习有机物的网络图。

【评析】执教老师将分类观的知识用于对物质性质的预测中,突出了分类观在预测未知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见,执教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乙醇与钠的反应,分析其反应断键原理,写出乙二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方程式(见图5)。

生将答案写在学案上。

师利用平板电脑的镜像功能,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拍照并及时批阅。

【评析】执教老师趁热打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巩固新知,学会举一反三。

三、学以致用,及时验收

师:学习新知要为我所用。下面请同学们做这道练习题(见图6)。

生做题,师利用平板电脑在移动终端进行批阅,对学生做题出现错误较多的地方进行汇总和讲评。

师:这是老师利用思维导图APP绘制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大家一同分享(见图7)。

【评析】通过课堂训练,学生加深了对分类观概念的理解。执教老师通过移动终端的作业盒子APP,在课中对学生进行检测,同时分析学生的正答(正确答案)率数据,及时解决错题,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学生对使用平板电脑上课充满兴趣,应用软件自如,课堂参与度很高。

四、课堂思考,总结提升

师:含有羟基的物质一定属于醇吗?我们来分析一下刚才那位同学把②归为醇的情况。事实上,羟基连接位置不一样,有机物呈现的性质也不一样,当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时,我们把它叫做酚。酚具有弱酸性,而羟基与其它烃基相连时则为醇,为非电解质。那么,为什么醇和酚的化学性质有相似之处呢?

生:因为官能团都是羟基。

师:是的。这正是分类观指导有机化合物学习的有效途径。醇和酚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要了解更多的性质差异,我们可以在学习《醇和酚》这一内容时进一步研究,同学们可以先行自学。endprint

师:同学们完成作业后,以小组为单位,由各小组长将本小组的作业集中上传到班级群。

【评析】执教老师善于利用学生的认识冲突,让学生明确羟基与苯环和其它烃基直接相连时命名的差异性,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拍照并上传到班级群,教师在网上进行批阅,提高了针对性和时效性,体现了新时代移动终端在教学中的运用,也是“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

【总评】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单元第一节内容,内容较少,教师一般用半个课时就能完成教学。但这一学习内容在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突出了学生认知官能团的重要意义。有机化学的学习需要分类观的统领,学生对官能团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通过学习典型物质的性质去寻找规律,再在分类观的指导下学习归纳同类物质的性质,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吕老师的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其教学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了分类观教学在方法策略上的有效性

第一,构建有机化学知识网络。利用“思维导图”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不仅可以用在新课教学上,还可以用于复习课,其优点是能够使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符合自己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或认知图谱。第二,拓展本节课内容的外延和内涵。执教老师利用官能团体现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再用類别化的方法学习某一具体物质,实现了知识的内化与迁移应用。其实,有机物分类并不难,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是执教老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本节课从构建有机物分类的知识网络,到利用代表性物质的性质研究同一类有机物的性质,再到运用已学知识对陌生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有效地落实了分类观的教学,体现了化学理论课教学的核心价值。

二、先学后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在学生理解知识的自主性、主动性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表现为:前者是学生带着任务去主动学习,对于未知不解的问题,则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后者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的“他主”代替了学生的“自主”,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弱化了属于学生自己的认知体系的构建。

三、使用大数据分析,突破教学重难点

除了用手绘制“思维导图”,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APP软件进行绘制,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业盒子APP能够及时提供信息反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知识点,为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奠定了基础。另外,本节课对无线网络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因而教师要多准备一两根数据线,以防数据传输不正常。

(责编 欧孔群)endprint

猜你喜欢

官能团评析性质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在对比整合中精准把握有机官能团的性质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厉害了,我的性质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污泥中有机官能团的释放特性
《车营叩答合编浅说》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