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的特点及教学建议
2018-03-05陈敏
陈敏
今年秋季学期,全国开始使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结束了小学语文多年来“一标多本”的现象。面对新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学生会碰到哪些问题?教师应当如何把握教材特点,有效实施教学,将教材用实、用活、用好?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笔者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以下简称统编教材)为例,谈谈该教材的特点,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谈谈相应的教學建议。
一、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的特点
(一)教材外观变化大
与人教版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以下简称人教版教材)相比,统编教材在外观上的变化主要有:开本较大,内文字号更大,内文留白处更多。人教版教材宽约14.6厘米,长约20.6厘米,厚度约8厘米;统编教材宽约18.4厘米,长约26厘米,厚度约6厘米。依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材宽大的版面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教材变薄有利于缓解刚入学学生的学习畏难情绪。从内文的字体、字号来看,统编教材的字号要大一些,如识字第一课《天地人》,主要内容有“天、地、人、你、我、他”6个字,给人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强化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为学生理解“天地人合一”的含义奠定了基础。“留白”是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如果细心观察不难发现,统编教材不少课文配图都使用了中国水墨画,有较多的留白处。比如,识字课《金木水火土》,语文园地一《识字加油站》,课文《江南》,日积月累《悯农》等。尤其是《江南》一文,文中插图是写意的荷叶、鱼虾,给人美感之余,更引人联想。学生结合插图读诗,将图文相结合,诗中的意境就容易读出来了。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在文中留白处画上几条鱼或几只虾,这样一来,对美的体会也会不一样。
(二)教材内容的三大变化
1.更加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系统阐述了传统文化与中国梦,他提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一点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有明确的表述。统编教材从第一单元的识字,到汉乐府《江南》,再到日积月累的《古朗月行》《风》,体现出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味道更浓。统编教材的总编温儒敏在《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值得注意的11个问题》一文中也提到,“新教材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格外重视,这方面选文的比重大大增加,一年级就选了许多古诗。大家会发现,有些经典的老课文又回来了,没经过沉淀的‘时文少了”。
2.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与其他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相比,统编教材更“接地气”,更具时代性。比如,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就是引导学生学会生活的一种训练,统编教材是这样表述的:“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快来试试吧!” 3幅配图分别是在阅览室、教师办公室、教室,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学生从中学会在不同场合注意说话声音的大小,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礼”的素养。
3.插图从“分”走向“融”
教学内容分得越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就越透彻,但是这样的教学不容易使学生形成知识的整体观。课标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统编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更注重“融合”。以《b p m f》这一课教学为例,人教版教材配了4幅插图,分别是小女孩在听广播、小男孩举着红旗在爬坡、两个孩子在玩摸人游戏、老爷爷拄着拐杖在看大佛,每一幅图对应一个拼音字母的发音和字形。而在统编教材中,这一课只给出了一幅情景图:一个小男孩听着广播,和拄着拐杖的爷爷一起爬坡,两个孩子在坡中的窑洞里玩摸人游戏。虽然教学内容相同,画面意思相同,但它们的区别在于,前者“分”得清楚,后者“融”为一体。
二、统编教材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一)关于识字
从生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要求认读的汉字是400个,要求会写的汉字是100个,要求认读的字比较多,合体字多,独体字少,对学生而言比较难。统编教材要求认读的汉字是300个,要求会写的汉字是100个。比较发现,统编教材要求学生认读的字数减少了,并且独体字占了一定的数量,体现了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识字规律。比如,统编教材要求认读的汉字提高到了400个,要求会写的汉字提高到了200个,这样的编排是有讲究的,但在教学中也遇到了问题。有的教师发现,这样的识字教学安排会影响学生朗读课文。以《比尾巴》一文为例,人教版教材要求认读的汉字是12个,分别是比、尾、巴、短、把、猴、松、鼠、扁、最、公、鸭,把学生不认识的字都列出来,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阅读课文,为学生的阅读扫清障碍。统编教材在这一课要求认读的汉字是11个,分别是比、尾、巴、谁、长、短、把、伞、兔、最、公。与人教版教材相比,统编教材去掉了较难的“猴”“鸭”“鼠”,换了一些较为简单的字,如“长”“伞”。这样一来,认字难度降低了,学生在认字方面感到比较轻松,但在阅读课文时就会遇到“拦路虎”,部分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二)关于拼音
在拼音教学方面,人教版教材中的拼音配图是一个字母配一幅图,插图与字母的读音、字形有关,突出字母在图中的形状,学生易学易记。统编教材将拼音的插图整合成一幅情境图以后,学生在学习时需要在图中寻找与字母相关的元素,这就在一定程度了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对教师的教学也是一种挑战。
三、教学建议
(一)适度拓展,让教材变宽
小学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急于进行识字、拼音和课文的教学,教学效果就难以保证。据了解,在我国大多数地方,小学语文教师除了教学语文,往往还担任着班主任工作,这在小学一年级更为普遍。实际上,除了班会课,班主任很难有专门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如果教师能够结合语文教材内容,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需求,适当拓宽教材内容,这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而言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例如,结合统编教材《我上学了》这一内容,学校可以编写校本课文《一年级新生培训手册》,利用开学第一周对一年级新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思想教育,具体可以分为学校篇、教师篇、同学篇、家庭篇、学习篇,让一年级新生从认识老师和同学的名字、会写父母和自己的名字、能背诵父母和老师的电话开始,进而学习认识学校、班级、教学楼、食堂、洗手间的位置,再训练坐姿、写字姿势,了解读书要求等。这样做能够消除学生初入学时对陌生环境的恐惧,让一年级新生爱上学校、爱上老师、爱上同学,进而上升到爱学习、爱语文。endprint
让教材变“宽”,教师除了在入学教育上“做文章”,还可以结合统编教材的特点,在《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新增板块上下功夫。比如,统编教材第一单元《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是《小兔子乖乖》,生动有趣的儿歌很受一年级新生的喜爱。教师可以引导家长给孩子购买类似的富有童趣的诗歌读本,和孩子共同阅读。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融洽了亲子关系。
(二)抓住重点,把教材用实
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把握“遵从课标要求”的原则,明确教材的改编只是教材内容的变化,课标的要求并没有变。我们不能脱离课标去教语文,更不能脱离课标去追求教学创新。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明确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要想方设法把识字教学目标和写字教学目标落到实处。统编教材要求学生认读的汉字比人教版教材减少了100个,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了,教师更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上来,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
第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一学段课标要求学生写字要规范、端正、整洁,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够按照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很多一年级学生为了赶时间,字写得飞快,常常顾不上写字的姿势和习惯。不端正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态度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寫字讲究气沉丹田,起笔、收笔都有讲究,教师要给学生做好示范。一年级教师上课板书一定要工整,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
第二,注意识字教学的趣味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识字方法有很多,比如学习“水”这个字,教师可以借助拼音让学生记住“水”的读音,然后通过画简笔画或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记住“水”的字形。对书法有研究的老师还可以用字理识字法讲解“水”字的古今变化,然后在田字格示范书写。其实,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判断一个字写得好与不好的标准,书写完后让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家长评,实行多元评价。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写字时心里就有了一个规范,知道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样书写才正确。
(三)提升素养,把教材用好
语文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语文学科而言,其核心素养有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大要素。语文核心素养要在课堂上“落地”,需要语文教师既有所“放弃”又有所“坚持”。有所“放弃”是指放弃过于追求分数的功利性,有所“坚持”是指有些内容考试不一定会体现出来,却是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那么这些东西就应该坚持。以拼音教学为例,统编教材最大的变化是插图由“分”走向“融”。教学拼音《 j q x》时,教师可以从拼音的形态开始,用“找一找”的方法让学生到图中观察和寻找与字母有关的物体,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然后通过“读一读”的方法,请学生把拼音与事物联系起来,因形索意,纠正发音,最后通过“说一说”,把整幅图编成一个故事。看图编故事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对学生读拼音起到了巩固作用。在教学课文方面,无论是古诗词还是儿歌、短文,教师要注意在“读”上下功夫。“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可以使学生通过“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要比教师繁杂的分析讲解要好得多。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读”是有讲究的,比如古诗要注意停顿、节奏、韵味,读得慢一些,儿歌要读出童趣,而一般的文章则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责编 欧孔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