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案例的设计与实施

2018-03-05黄利锋

广西教育·D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养蚕家长活动

黄利锋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因此,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应在正确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有效整合以儿童经验为代表的生活世界和以学科知识为代表的科学世界,通过活动内容的科学设计和实施,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社会课堂,一个发展综合能力、展示个性特长的生活舞台。

我校在多年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些课程实施经验,比如以项目方式推进课程实施,成立各年级综合性主题项目设计团队,团队内各学科备课组长负责提供项目设计的素材(根据本学科教材内容与教学要求把需要学生进行制作、调查、参观、实验等的教学主题挑选出来),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负责对这些素材进行项目式整合,并以任务和问题为导向,从自我、社会、自然三个维度为学生设计具有真实情境和挑战性任务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运用各科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提升。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其他学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和项目内容的具体设计,综合考虑是否参与协同教学。目前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内容设计及实施方式主要有四种,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整合、综合性主题、跨学科教学统整及社会实践学习。“我们来养蚕”主题统整远程协作项目学习,属于其中的综合性主题项目,需要网络平台支持,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以全面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真正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我们来养蚕”项目内容设计与实施

(一)项目主题的选择与内容设计

“我们来养蚕”项目学习活动(见图1),由我校三年级组的项目团队共同设计,主要参与学科有语文、科学、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主题来自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目标有:开展养蚕实验,学会做观察记录,认识蚕的一生所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生命的存在和变化。虽然我校使用的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但考虑到学生对养蚕活动的兴趣和部分学生曾经有过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五六月份又是养蚕的大好时节,我们认为可以尝试这样的项目主题,于是着重商议了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在养蚕过程中的观察记录,除了用科学观察的表格形式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外,是不是还可以用艺术化的形式(即思维导图)来呈现?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除了从生命科学的角度认识蚕,是不是可以考虑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视角去体验生命的伟大,或者从其他领域来了解蚕的知识?语文老师提出,二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蚕姑娘》、五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关于丝绸之路的课文……团队成员各抒己见,最终确认可以实施“我们来养蚕”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具体活动内容由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来设计,语文、科学、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四科教师共同实施。

(二)课程活动的实施

“我们来养蚕”综合性主题总共设计了6项活动内容,具体包括:1.在家养蚕,做好观察记录;2.学习使用沪江平台;3.丝绸之路专题学习;4.亲子活动,制作养蚕观察报告并进行班级分享;5.制作微绘本,讲述我和蚕宝宝的故事;6.養蚕活动总结会。除了第3项因稍有难度,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外,其余项目活动均为全员参与。鉴于本次活动需要家长密切配合,我们指定由班主任来负责学生学习过程管理以及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笔者因同时兼任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课的授课任务,可以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适时调整课时内容,借助沪江社团平台,带领学生相机开展信息技术学习和基于网络的探究学习:教师在平台上提出学习任务;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主题搜索并对信息进行简单的整理加工后,在老师的主题帖后回复,同时可以对任何同学回复的信息进行评论,展开无拘无束的师生、生生互动。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辨别和评估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和提高,这也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必备能力。

【活动一】“我们来养蚕”线下实验

研习目标:学生在家养蚕,学会观察,做好过程记录;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要求家长协助学生做好实验过程的拍摄、上传。

“养蚕实验”是一项让学生体验生命成长和学习科学观察的实验活动,属科学教育的内容。教育部前副部长韦钰倡导“做中学”科学教育理念,主张“让儿童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自然科学),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实际,以获得重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学习探究的技能;促进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发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激发学习科学的主动性;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改善合作和交往能力”。在“做中学”教育思想指引下,我们详细设计了如下实施过程。

首先,教师在科学课上分发蚕种,布置养蚕实验任务,明确养蚕实验目标:学习并掌握采桑、喂食、清洁等基本养蚕技能;定期观测蚕在生长过程中身体的变化,并做好记录(相关记录表格见表1、表2、表3);用文字、图画记录和描述蚕的生长变化;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一步观察、研究。

其次,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提供“我们来养蚕”项目学习单(见表4),对学生养蚕实验进行过程指导。鉴于三年级的学生年纪尚小,开展这样的项目活动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该项目学习单同时面向学生和家长提出相关要求,旨在有效地指引家长做好孩子养蚕实验的助手,但又不允许包办代替学生自己的实验研究。

再次,班主任及时跟进项目实施,并在家长QQ群向家长提出相关活动建议。比如:给孩子的养蚕实验安排合理的养蚕空间,带孩子外出采集桑叶,提醒孩子每日观察,亲子共读相关绘本故事、共同观看教师推荐的视频并相互交流读后感、观后感等。

最后,资源和作品展示。这个环节,其实也是对“活动一”相关项目学习的一个成果展示与分享。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活动一”的任务是有难度的。从结果看,每个班只有一半左右的学生真正完成了养蚕实验的全过程,能够做到认真观察并用文字记录观察结果的每班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每个班挑选出来参与远程协作学习的学生不负重托,家长也能帮助孩子拍照上传沪江社团,用照片方式记录蚕的各个生长阶段以及孩子的研究过程。下面是学生用稚拙的文字记录的养蚕收获。三(2)班的陈琪写道:“自从把蚕宝宝带回家,(我)每天一到家都要去(给蚕宝宝)喂食。看着蚕从又黑又小(长)到又白又胖,从吐丝到结茧,(我)观察了蚕的一生,非常感动。”尤馨悦写道:“看着蚕宝宝慢慢地长大,(忘不了它的)点点滴滴……虽然它长得不漂亮,但我们(一家)对蚕宝宝的感情很深很深。”三(3)班的黄子娴深有感触地写道:“在这短短的四十几天里,我经历了养蚕的过程,不仅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也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的价值在于奉献自己的生命。”(更多学生的图文记录可扫描图2二维码阅读)endprint

从学生和家长们上传的资源和作品可以看出,尽管基础作业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能积极参与并较好地完成,但拓展作业几乎无一例呈现,这说明家长在陪伴孩子养蚕的过程中,只是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供孩子饲养、观察、记录现象,却没有启发孩子思考。当然,也许仅凭一张学习单,家长还不能完全正确地领会活动意图。如果下次实施,我们可以考虑举行一次项目学习家长见面会,邀请家长共同参与项目设计,在家长情况允许的前提下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活动二】学习使用沪江平台

研习目标:学习登陆沪江平台,在平台上进行自我介绍,互相点赞并进行跟帖评论。

学生参加基于网络的远程协作学习必须具备以下技能:熟练的文字输入技能;掌握在网络平台注册的流程,并记住自己的账户密码;学会上传作品和参加讨论。这既是一个以任务为导向的技能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也是一个在活动中不断提升技能的过程。

首先是学习登陆沪江社团,完善个人资料。为了体现学校用户特点、便于学生记忆,我们统一了学生用户名的注册规范,用户名=“江苏万红”4个首写字母+入学年限后两位数字+班别二位数字+学生全名,如三(2)班伍家民同学是2014年入学的学生,他的用户名便是“jswh1402伍家民”。至于注册密码,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密,我们让学生自行设置,并牢牢记住自己设置的密码。学生登陆成功后,浏览个人主页上要求填写的相关资料,此时教师会及时把手机号和电子邮箱的重要性告诉学生,告诉学生可以在回家后和父母一起补充主页资料,目的有二:一是为了预防万一丢失密码方便找回,二是方便家长在手机上同步登陆,引导家长积极参与我们的项目活动。

其次是介绍远程协作的活动背景,引导学生浏览跨校主题帖,认识协作学习的远方伙伴并进行自我介绍。我们强调让学生来一个“精彩的亮相”,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让远方的伙伴对自己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互动打下基础。浏览两校学生的社交主题帖不难发现,两校学生都能够相互欣赏,发出真诚的赞美,有些甚至从此拥有了一个兴趣相投的远方学伴。

【活动三】“丝绸之路”专题学习

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與当今中国的“一带一路”,跨越几千年历史遥相呼应,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亘古自信。本次“丝绸之路”专题学习,我们采用了观看视频、参观宣传栏和网络自主搜索的学习方式,循序渐进,指引学生从古代到现代,从视频学习到实地参观,从单向接受到自主参与,形成对“丝绸之路”与中华民族发展的初步知识建构。

首先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播放“张骞出使”的视频(可扫描图3二维码),带领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由来和当时的汉朝对西域文化经济交流的促进意义。视频中所呈现的西域风情,一下子便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很多学生在观后讨论中,提到张骞出使排除万难、一心为国的大无畏精神值得学习,知道了当时的汉朝经济已经相当发达、国力强盛,为当时的丝绸和农产品在西域那么受欢迎感到自豪。

其次是安排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学校“一带一路”宣传栏,探索现代版丝绸之路。为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我校在二年级教室外墙布置了“一带一路”宣传栏,在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上标注了“一带一路”的路线图,清晰地标出了沿线国家及城市的名称。

再次是围绕“一带一路”专题进行网络资源搜索和知识分享活动。在学生参观完校园“一带一路”宣传栏后,教师把学生参观的照片(如图4)以主题帖的形式发布在网络平台上,并提出了下面两个问题:同学们,你在“一带一路”的地图上看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关于“一带一路”的知识吗?老师的设问,实际是在学生提问能力尚且不足的情况下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支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同伴互助(扫描图5二维码可了解学生相关学习过程)。学生先自己提出还想了解的问题;然后上网检索,把答案回复到相应的问题后面,可以自问自答,也可以是其他小伙伴的回答;其他学生浏览该帖后,如果觉得内容不对或答案不全,可以继续跟帖补充完善。通过这样的网络互动,枯燥的知识学习因为有人回应而变得灵动、有趣,学生的网上学习兴趣慢慢得到了培养。如我校学生卢岑问:“‘丝绸之路是什么意思?”要塞实小朱锦佳回复:“‘丝绸之路就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的简称。”这个回答把“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搞混了,于是要塞实小刘辰焘再跟帖:“‘丝绸之路,简称丝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万红小学陈诺言再跟帖:“‘一带一路源于古代的‘丝绸之路。”学生通过网络发帖、跟帖、回帖相互对话,对这两个概念越辩越明,这样的学习过程,给学生带来了同伴间互助学习的乐趣。虽然这个知识点老师一句话就能给学生讲清楚,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可以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关键是可以提升学习能力。

最后是蚕文化主题学习,通过百度汉语(http://hanyu.baidu.com/)搜索与蚕有关的诗词。中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历来有“丝国”美誉,丝绸文化源远流长,蚕丝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吟咏古人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诗词。阅读相关作品,我们仿佛置身于多姿多彩、气象万千的古代社会生活之中,在感受古人采桑养蚕、缫丝织绸的辛酸和欢乐之余,也能享受到历代大师赐给我们的文学艺术的甘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始自主拓展学习内容,采用同样方式对有关蚕的古文进行专题检索。通过提交古诗文,再把古诗文的今译或解析以回帖方式回复在相关古诗文的下面,可以形成一对一的学习资源。虽然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对蚕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缺少专业教师的介入,学生对蚕的古诗文只能停留在了解层面,没有精读和深度理解经典诗词背后的故事,这也是有待下一次活动改进的地方。(相关学习过程可扫描图6二维码阅读)

【活动四】亲子活动,制作养蚕观察报告

班主任利用晨会课提出养蚕观察报告制作任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养蚕观察,对蚕各个阶段的变化有了一系列的图文记录,少数学生可以和父母一起完成PPT版养蚕观察报告(扫描图7二维码可阅读伍家民同学的养蚕观察报告即“养蚕日记”)。综合实践教师通过阅读学生和家长在养蚕主题帖上的回复可以发现,过半学生虽然历经桑叶采集、蚕房保洁等艰难困境,但在家长的协助下,还是成功地完成了“蚕的一生”观察、记录,并成功地收获了蚕茧。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对PPT制作有了初步认识,只是独立制作PPT完成养蚕观察报告的确有相当的困难,这对许多家长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单是整理照片资料、撰写观察文字、进行PPT版面设计和网络资料收集等系列活动,把养蚕过程体验和科学知识进行一个整合提升,便已经是挺不容易了。因此,结果可想而知,最终完成PPT报告的人数不足一半学生,这还是亲子合作的“智慧结晶”。我们始终强调,外在的帮助和介入要适度,对于难度较大的任务,偶尔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做”,但家长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那有违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初衷。综合考量,下次实施该项任务活动,应适当降低项目活动的难度,或者改由高年级的学生来实施该项目活动。endprint

【活动五】班级分享养蚕观察报告,制作微绘本,讲述“我和蚕宝宝的故事”

首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挑选部分学生就自己的养蚕观察报告PPT在班级进行演讲,要求学生结合PPT把养蚕的过程和收获表达出来,再让全班学生对该作品的内容以及该生的口头表达进行评论,营造互动氛围。在这个环节,演讲与思辨能力是学生需要着力训练的关键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养蚕经验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分享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其次,教师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中的流程图模板创作微绘本,把蚕的一生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加深学生对蚕的变化特征的认识,提高学生艺术化的表达能力(相关作品可扫描图8二维码展开阅读)。在当前的热点话题“STEAM课程开发”中,“A”代表艺术,融合了理性和感性,可以创造出极具个性的产品。

【活动六】养蚕活动总结会

养蚕活动总结会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相关内容可扫描图9二维码展开浏览)。

第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对整个项目学习内容进行梳理。思维导图图文并茂,可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三年级的学生也很乐意使用这种学习工具和学习方式,而且能够结合自身养蚕实验,对书本知识进行二次创作,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次项目活动历时久,分支多,涉及多个知识领域,因而在学生头脑中的记忆较为分散。在养蚕活动总结会上,综合实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这个支架,将“养蚕记”“蚕文化”“蚕手工”和“一带一路”设为四个一级分支,再串连其他具体的知识点作为二级分支,进而构建起整个项目活动的内容框架。这个是不难做到的。从学生提交的网上作品看,学生思路清晰,所设计的思维导图图文并茂、富有创意,既有“一带一路”的路线图,也有蚕宝宝、桑叶的简笔画等。

第二,观摩要塞实小四年级学生的作品,了解协作学校的学哥学姐们都做了什么,在平台上互相评论。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当我们的学生看到要塞实小的蚕茧画时,个个都表现得非常惊奇和佩服,而且纷纷表示也想尝试去做。这项手工技术笔者也是第一次见到,应该可以成为我们下次开展该项目活动时的一项重要内容,届时我们还可以邀请要塞实小的学生以远程视频的方式来辅导我们的学生进行创作。要塞实小的学生还去当地的企业参观了蚕丝工艺,我们这座城市却没有相关的企业,为什么会没有呢?这也可以引发我们学生的深入思考。

二、项目活动反思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然的教学形态

因笔者是一个技术发烧友,一直致力于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深知信息技术在项目学习中有三大重要作用,一是探究工具,二是协作伙伴,三是分享平台。在“我们来养蚕”项目活动中,学生利用数码相机或智能手机,拍摄蚕的一生中几种关键的变化形态,和父母一起学用PPT制作养蚕观察报告,这是传统的纸笔工具所无法替代的,其最大的功用是容易保存和传播。学生用搜索引擎获取相关知识,网络可以部分替代教师的知识传授,成为学生“知识渊博的学习伙伴”,学生在与这位“学习伙伴”的不断沟通中,自身获取信息和制造内容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依托沪江社团建立的项目学习平台,更是学生项目学习的动力源泉,当他们的知识分享、思维导图、养蚕观察报告等各种形式的作品得到来自本校同级跨班和江阴要塞实验小学高年级学哥学姐们的点赞和评论时,一个个都非常兴奋,还要相互“攀比”点赞、浏览和评论帖的数量,主动邀请学友浏览自己的帖子,恳请他们提出建议。这种完全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让老师的说教变得苍白无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动能之强大。沪江社团的好处,是它的每一个帖子都能自动生成一个唯一的二维码,家长用微信或QQ扫描后,就能分享到朋友圈,更为广泛地与他人分享孩子的学习成果。

“我们来养蚕”综合性主题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是笔者所在的万红小学第一次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尝试,参与的各科教師对这种学科整合的模式还不够了解,因此没有真正参与到案例的教学中来:想法是有的,只是还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协同教学,如何与本学科的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如何安排课时等。弄清了问题所在,我们便可以针对问题想出办法,在实践中去尝试解决。这次跨学科的主题统整远程协作教学实验对推动万红小学的课程改革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实施了十多年,虽然人们都认同这门课程的价值,却难以常态化实施,问题的关键是,老师们从内心深处还是把它当成了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学科,希望有相应的教材帮助实施教学,这种想法不仅不现实,而且有违课程设置的初衷。《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课程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说到“综合素质”,也许有人会想到当年叫得很响的素质教育。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我们不应简单地去评判什么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但是应该明确,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深度探究学习的前提,如果没有了这些,一切学习和活动都会流于形式,等于在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分析解决,所获得的知识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拓展加深。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需要教师把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设计成一个个学习项目,再引导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活动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这便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和优势所在。

(责编 白聪敏)endprint

猜你喜欢

养蚕家长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养蚕记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在养蚕中成长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