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箱两卡三训练:随班就读学生的行规养成策略

2018-03-05朱力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随班就读训练行为习惯

朱力棉

〔摘要〕随班就读的学生自我意识、道德认知与行为、社会性交往等方面明显表现不足,通常具有多种比较严重的情绪、行为障碍。本文从“全面了解、巧用策略、团队协作”这三个方面阐述随班就读学生的行规养成策略。运用“一箱两卡三训练”干预法,能有效促进他们良好行规的养成,使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实现教育的真正融合。

〔关键词〕随班就读;行为习惯;训练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6-0057-04

随班就读是将特殊儿童安置于普通学校、普通班级内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的教育安置方式。

这种方式有助于促进特殊学生和正常学生一体化,实现教育的融合,对于增进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很大帮助。但是随班就读的学生自我意识、道德认知与行为、社会性交往等方面明显表现不足,通常具有多种比较严重的情绪、行为障碍。这使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诸多困难,也给所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带来极大困扰。如何有效促进他们融入集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文以两个追踪观察多年的随班就读学生小易、小闻为例,谈谈如何运用“一箱两卡三训练” 策略,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行规养成。

一、全面了解,综合聚焦行规问题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想促进随班就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要对他们有足够的了解,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了解。老师要建立随班就读学生档案,以帮助制定综合有效的行为干预计划。

1. 收集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包括家庭状况、个人生长史、教育史、医疗史等。资料越详尽,我们对特殊学生的了解越多,日常管理中越能做到有的放矢。(见表1)

2.尋找能力起点

所有行为都是一种沟通方式。老师们要学会停下来,“聆听” 随班就读学生通过行为传达出来的信息。解读他的行为模式,概括出他们的优势能力和弱势能力。这是破解行为密码的关键。简单的笔记、档案保存是发现这些行为模式的关键。(见表2)

3.确定特殊需求

“聆听”之后,老师需要“读懂”学生,读出他们行为背后的特殊需求。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记录,小闻与小易的特殊需求推测如表3。

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解决困扰他们的问题,控制前因,进行恰当干预,鼓励学生用良好的行为去取得成功,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焦虑,从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巧用策略,有效干预行规调控

1.一箱——冷静百宝箱

对于特殊孩子而言,某个时段的个人内在状态,忧愁焦虑都有可能使他们的能力、表现产生波动。

此时,冷静百宝箱可以起到一定作用。这个箱子里可以包括装一切能帮助特殊孩子缓解焦虑的物品,例如压力球、毛绒玩具、橡皮泥、小靠枕、图画书……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在全天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得并使用。当用情绪测试仪测出不良情绪时,及时运用冷静百宝箱里的物品,缓解甚至疏导,可以减少特殊学生的不良行为。

2.两卡——能量加油卡、万能补救卡

儿童的行为由外塑而渐内发,这既是个体逐渐成熟的结果,更是教育引导的结果。普通儿童如此,随班跟读的学生更是如此。我们不仅要用各种标准来规范儿童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借助一些特殊的卡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由此成长为具有自我调控能力的人。

(1)能量加油卡

这是一种特殊的卡片,上面印着一些自我对话,例如:我能行、我很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可以深呼吸……都是以自我激励为主。大小以能装进口袋为宜。背景图片最好是学生喜欢的内容,比如某卡通片的人物、某可爱的小动物等。这样容易诱发学生拿出卡片观赏的兴趣,帮助随班就读学生在潜意识里感到充满力量,促使他们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这恰恰是很多随班就读学生所欠缺的技能。口袋里的这些小卡片常常能在关键时刻起到特殊的作用。

(2)万能补救卡

随班就读学生有时也会对某一事物充满期待和向往。但是他们往往又因生理、心理障碍,难以达到预定的标准,难以持续努力,最后往往会以失败而告终。而多次失败又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打击他们的上进心。此时,万能补救卡就可以派上用场了。他们可以用万能补救卡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获取他们想要的荣誉或者奖励。但是,相应的,他们要用他们力所能及的改变来换取万能补救卡。以此,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又间接提升了他们的自控能力。

3.三训练——行为替代训练、棋盘模拟训练、厌倦终止训练

随班教育的学生终究是特殊的,他们是一片森林里旁逸斜出的“节外之枝”,常会在群体中被排挤,被修理,被驱逐。所以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除了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外, 还要针对他们的特殊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

(1)行为替代训练

特殊学生对于压力非常敏感,会表现出过度的应激或逃跑反应。在这种反应中,人体大脑的一个部位(蓝斑核)会向其他部位以及整个人体发出信号,以此来寻求帮助,应对感知到的环境压力,并常常会以不良的、捣乱的或者攻击性的行为表现出来。

此时,应教给他们更恰当的替代行为,并加以训练。鼓励他们用良好行为去取得成功,这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焦虑,从而避免不良行为事件的发生。

例:上课时,小闻常常会突然跑到讲台上,冲着老师大叫:“小便!小便!”课后,我跟他约定,上课尽量不上厕所,如果非上不可,就用右手握拳高举的方式来告知上课的老师。同时也告知所有任课老师这一特殊动作要表达的信息。训练两周后,小闻掌握了这种替代方法,再也没有因为上厕所的事在课堂上大喊大叫了。endprint

教师须关注学生不良行为背后的深层症结,然后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教给适宜他们的切实可行的替代行为加以训练。一旦有了正当的逃避途径,他们就能学会必要的技能,从而消除逃避的需求。

当然,如果替代行为非常困难,忽略了学生本身的能力,使他们难以掌握,这样的训练也是无效的。

(2)棋盘模拟训练

随班就读的孩子在某些领域总是会有一些障碍,使得他们的言行很难得到别人的理解。因为随班就读的班级和学校条件限制,常常没有专业的人员、器具或场所供他们作特殊的训练,目前来看,用棋盘模拟训练是可以一试的特殊干预方法。

例:开校晨会时,小闻上完厕所归队时总是找不到自己的队伍,找到了也非要从最前面硬挤到自己的位置。因此被孩子们百般嫌弃。于是当天我就教他妈妈回去训练小闻归队的方法。表4是我为他设计的棋盘演练法计划。

这个训练整整持续了一个月,小闻的归队准确率渐渐提高,因焦虑引发的不良行为也逐步减少了。对于随班就读学生来说,他们的执行能力是有缺陷的。他们的思维不够灵活,视野狭窄。常常太专注自己要做的事,却忽视了周围的环境,甚至即使这个学生没有因为什么而焦虑,他的整体失调和僵硬的思维结合起来,也会导致不良事件发生。这种棋盘模拟训练的方法有利于他们开阔思维,学会宏观调控。

(3)厌倦终止训练

随班就读学生常常会有特别的思维方式,致使他们屡次出现某些不可理解的行为。厌倦终止训练主要是针对他们中的收集癖和破坏行为而进行的训练。

例:小易有段时间很喜欢把校园里的枯树枝捡回教室,放在书包和抽屉里。家长和老师怎么阻止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于是采用厌倦终止训练。在处理过程中,不去禁止小易捡枯树枝,反而要求他收集很多很多枯树枝,哪怕他不愿意进行下去也不能停止。最终,他对捡枯树枝这种行为产生了厌倦,于是不再想捡枯树枝了。

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某项目标行为,连续不断地运用强化技术,能使他们因为该行为而得到过多的强化刺激,最终产生厌倦而自然消减直到终止继续发生该目标行为的力量。

这些特殊的强化训练,最终促进随班跟读学生一步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团队协作,共同促进行规养成

随班就读班级是特殊儿童与社会融合的第一站,融入班级是他们尝试着迈向社会的第一步[1]。班级的氛围对他们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尤其重要。因此要引导班级形成接纳、包容的班级风气。同时要组建特别助学团队,促进特殊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共同发展。

1.家校合作团队

家庭是天然的教育环境,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康复训练,它不需要特殊场地,也不受时间限制,而且家长能观察到孩子的各种细微变化,因此各种训练会变得轻松自然。首先,要提高家长的认识,正确看待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设定合理的期望值。其次,帮助家长通过互联网、书籍以及与专家沟通等方式,学习一些关于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训练方法的方面的专业知识。再次,建议家长用心记录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各项发展变化以及家长与孩子相处的点滴,总结发现孩子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同时,与其他特殊儿童的家长多沟通,参与学校及各个社会机构组织的有关特殊儿童的讲座与活动,获取其他家长在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训练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

2.学科协作团队

学科协作团队由所有科任教师组成。团队活动分期进行。初期活动如下:反馈各自在课内课外对某特殊学生的观察了解,判断他的优势能力和弱势能力,初步形成他的行为档案。达成思想共识,统一对该阶段的引导方式与评价。后期活动分定期与不定期两种方式。定期活动为两周一次的碰面会,议程主要是讨论特殊学生在这两周的进步与不足,适度调整行为干预的方法策略。不定期活动主要是应对特殊学生的突发事件。往往是临时召集,及时分析事件,及时处理。

3.生生互助团队

助学伙伴是随班就读教学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不仅使特殊学生从同学的帮助中解除了一部分学习和行动上的困难,还能使特殊学生从与正常儿童的交往中,开阔眼界,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学会适应生活、适应社会[2]。对于助學伙伴来说,助学活动也是建立爱心、学会关心他人、促进自我的好机会。

首先是行动上的帮助。特殊学生往往难以将动作精细化,故而常常无法应对扣扣子、系鞋带、整理文具等细节化的任务,因此而引发焦虑。助学伙伴可以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予以帮助,借此舒缓他们的焦虑情绪,避免了不良行为的发生。同时,在发现特殊学生某方面的行为缺陷后,应耐心地教他们学会这些生活小技能,伙伴的帮助往往能比教师、家长的帮助更有效果。

其次是学习上的帮助。特殊学生因为注意力的障碍,大脑经常无法及时接收教师在教学上的指令,于是不得不通过反复询问来确认,故而对课堂的干扰极大[3-4]。助学伙伴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当接收到教师的指令时,助学伙伴可以轻声提醒特殊学生,带领他们跟着自己开展学习活动。特殊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常常会以各种焦虑行为应对。助学伙伴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提供帮助,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当然,团队人员要慎重选择。要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选择有爱心、有耐心、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团队内部要隔周进行培训与评估。根据特殊学生这两周的进步与不足,一边予以表扬,肯定助学伙伴的作用,一边针对不足作深层剖析,培训助学伙伴的辅导态度、辅导方式、与人相处的经验等。提醒助学伙伴关注特殊孩子的独立意识,仅在确实需要帮助时才给予帮助,不可使他们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

综上,教师可通过“一箱二卡三训练”行规养成策略,调整教育环境和改变教学方法,提供适合特殊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方案,有效促进他们和一般学生一体化,实现教育的真正融合。

参考文献

[1]刘全礼.个别教育计划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

[2]李泽慧.特殊儿童的优质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 [美]杰西卡·米纳汉,南希·拉帕波特,破解问题学生的行为密码[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4]檀传宝,德育与班级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瓦市小学,温州,325000)

编辑/于 洪 终校/巨明珠endprint

猜你喜欢

随班就读训练行为习惯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