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特色立品牌,科研引领促发展
2018-03-05叶华文
〔摘要〕随着近年国家层面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意见的相继出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近两年来广东省各地市中小学心理特色学校评审工作也在如火如荼进行当中。心理特色应立足于学校的办学特色。广东省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心理备课组通过七年的实践探索打造了系列心育品牌活动课程,其中,校园心理剧校本活动课程在江门五邑地区是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品牌。校园心理剧活动课程的实践基于学校体艺、民族的办学特色和多元化的学生對象的特点。以校园心理剧活动课程为代表的心育品牌形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文化,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发展,促进了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满足新形势下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本文回顾了广东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校园心理剧校本特色活动的实践历程、应用模式,并提出经验总结和未来展望。
〔关键词〕心理特色;校本课程;校园心理剧;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6-0020-05
一、研究背景
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中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两大素养,健康生活素养则体现在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并指出中小学可在心理健康教育大纲的指导下,在对学校的校情和学生的特点以及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心理校本课程。 2016年,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被列为广东省第二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之一。在多年的心理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心理教育应根据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改变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方法,开展符合学生兴趣和需求的特色心理活动课程能极大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起到较好的育人效果,从而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从2010年开始,学校在三名心理专职教师的组织下开展的系列心理校本特色活动受到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通过组织开展校园心理剧校本心理特色活动,拓展了校园心理剧的应用领域,丰富和创新了校园心理剧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值得推广的心理特色活动模式。同时丰富和完善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丰富和发展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品牌。
二、理论依据
在校园心理剧校本活动课程的实践中,我们遵循“主体—发展”模式,该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目标。主要依据以下理论: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应该是个性充分发展的人。罗杰斯提出教学活动应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把学生的“自我”看做教学的根本要求。他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的特点就是应赋予学生更多的空间支配教学过程。教师应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及自学能力充满信任。学生的重心集中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强调自我训练,重视自我评价。
(二)发展性心理辅导理论
该理论认为发展性心理辅导是一种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在人本主义心理理论的引领下,以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和毕生发展心理学观等为理念框架,采用班级辅导、个体辅导、小团体辅导等多元的辅导措施,通过支持、保障等系统,提供一些对学生成长必要的经验,以达到发挥学生自我潜能,完善个人人格的目标。
(三)多元化教育理论
多元化教育理论基于心理学的多元智力理论、个性理论的基础。多元化教育理念涵盖了学校心理辅导的本质特征,它主张心理辅导内容丰富多彩,辅导方式灵活多样,辅导过程不拘一格,辅导结果多种多样,辅导手段新颖独特。确立多元化教育理念是开展学校心理辅导的关键。
(四)《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试行)》
纲要中提到开展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主。同时指出,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和自主发展的品质,促进学生潜质的充分发挥。开展学生发展指导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样化,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根据发展指导不同方面的共性和独特性,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等渠道和资源的作用。
三、“主体—发展”模式下校园心理剧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主体—发展”模式下校园心理剧的特点
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校园心理剧是一种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治疗方法,校园心理剧即在校园环境下,以特殊的戏剧化形式将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中所遇到的冲突、困惑与烦恼等情况,以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内心独白等方式编成剧本进行表演,促使学生在表演中发现问题本质,明确症结所在,找到解决方法。主要作用在于它能给学生提供人际互动的平台,通过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表演,促使参与者达到情感宣泄、反省自我、体验思考的作用。我校校园心理剧校本课程依托于学校多元化(文理科学生、美术生、音乐舞蹈生、体育生、新疆生)的学生背景,校园心理剧的主题题材均立足校园,面向各类学生群体。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紧密相关,反映学生在学校受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学生编剧能运用一些恰当的心理剧技术展示人物内心冲突,烘托舞台效果。我校校园心理剧本充分体现了立足校园、面向学生、戏剧化的三个基本要求(见表1)。
(二)“主体—发展”模式下校园心理剧校本课程的实践历程
从2010年开始,学校三名专职心理教师成立心理备课组,随着师资力量的增强,我们对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一直在寻求改变和拓展(见表2)。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第一届校园心理剧活动在高一年级举行,在后面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先后依托学校校园文化主题活动月、五邑侨乡文化主题活动月将校园心理剧打造成校园文化特色活动。2016年,我们申报的江门市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校园心理剧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获得立项,借此机会,我们对历届校园心理剧活动成果进行整理、归类以及提炼。2017年,学校心理备课组申报的市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以校园心理剧提升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的实践研究”获得立项,这是对校园心理剧校本活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endprint
(三)“主体—发展”模式下校园心理剧校本课程的应用模式
1.学生社团组织模式
在校园心理剧校本活动课程的实践中,我们以学生社团为主要组织方开展系列活动。在每学年学期初新生社团成立后,社团指导教师将校园心理剧纳入社团专题活动课程中,对社团学生开展校园心理剧剧本创作和表演的专题培训,将社团学生分成小组,开展校园心理剧剧本的创作、排练等工作。在正式演出中,演出的评委、记分员、摄像、拍照、剧本编辑、视频处理等任务均由社团学生承担,把校园心理剧的演出变成一场大型的学生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坚持教师指导与学生主导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自主活动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魅力的平台,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2.心理课堂应用模式
(1)校园心理剧素材及视频有效应用于心理教育课。通过对历届校园心理剧剧本和视频资源进行整理归类,在课程设计中我们会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素材和视频片段开展心理教育主题课程,让学生通过观看本校同学撰写和参演的校园心理剧获得情感共鸣,从而提升心理教育课教学效果(见表3)。
(2)新疆班“生命与他人”心理系列主题课程的应用。基于学校承办新疆内高班的特殊背景,近五年,我校在新疆预科开设了每周每班一节的常规心理课程。在2016年校园心理剧活动中,我们尝试把校园心理剧纳入到新疆班学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总体计划中,将校园心理剧的培训、讨论,以及打磨剧本、初赛、汇报演出都融入心理课堂中。在2017年围绕“生命与他人”主题开展了新疆班校园心理剧的创作与表演活动,充分发挥了新疆学生的自主性和小组合作的力量,新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心灵成长。
3.家校合作模式
在历届校园心理剧活动中,我们收集到许多关于家庭教育、亲子沟通相关的剧本素材。我们将这些素材运用到亲子团体辅导、家庭教育讲座中,通过呈现学生自编的剧本内容引起参与活动的家长反思,提升活动效果。同时,参演学生班级的班主任在家长会上将本班学生参与校园心理剧的录像资料播放给家长看,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参与各项课外活动的情况(见表4)。
四、实践意义及成果
(一)实践意义
通过校园心理剧校本活动课程的实践,我们充分发挥了参与学生的创作能力、组织能力与集体协作精神;通过活动让学生宣泄了不良情绪,缓解了高中生学业压力,提升了参与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素质。对教师而言,通过创新校园心理剧活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获得了有效的易共鸣的心理主题教学和活动的资源素材;提升了心理教师个人专业能力。对学校而言,我们打造了校本活动课程品牌的同时,通过社会媒体的广泛报道宣传了心理健康保健知识,树立心理健康保健意识,增强了学校知名度。
(二)实践成果
在课题研究方面,2016年我们申报的江门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获得结题优秀等级,校园心理剧校本课程获得江门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近两年公开发表论文及学生剧本累计16篇。被市级以上报刊媒体报道十余次。收集并整理学生多元化优秀校园心理剧本30余篇。学校心理协会被评为2014~2015年度广东省优秀学生社团,三名心理专职教师连续两年获得学校社团优秀指导教师荣誉。校园心理剧获得学校社团品牌项目荣誉称号。
五、经验总结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积极心理素质为目标的活动理念
以校园心理剧为代表的特色心理活动课程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体验引发学生的互动、反思、感悟和分享,从而对其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积极心理素质为目标的活动理念。
(二)打造心育特色活动品牌,形成良好社会影响力
在校园心理剧活动课程的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进行宣传推广。例如及时将系列活动印刷在学校每周工作安排,演出时邀请学生家长、外校心理老师作为嘉宾观摩。活动结束后及时撰写新闻报道,做好宣传推广。江门日报、南方都市报、江门广播电视台多次采访和报道我校校园心理剧特色活动。江门市基础教育网、中国江门网、中国文明网多次转载我校校园心理剧活动。
(三)坚持以课题研究引领心理校本特色课程建设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以及有利的师资条件,连续申报了2016、2017年市级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想借此机会进一步深入研究心理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并借此机会对我校历届心育特色活动成果进行整理,提炼活动模式,总结活动经验,力求将研究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四)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在校园心理剧校本特色活动课程的实践中,我们重视理论学习,同时也注重实践应用,除了在心理课堂、家校合作上应用有效的校园心理剧素材资源;我们也通过江门市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的平台进行活动及案例的主题研讨。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六、未来展望
在中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推进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是德育及心理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后期实践中,我们希望将校园心理剧校本课程的应用模式及经验进行进一步推广,也希望进一步深入到课堂应用和家校合作中,并根据新形势和时代发展不断拓展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在后期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将校园心理剧校本活动课程与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相结合,与新疆生积极心理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功能,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
注:本文主要内容为2017年广东省江门市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研活动——校本心理特色主题研讨中公开发言内容,并获优秀等级。本文为广东省江门市2017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编号:JM2017C33)“以校园心理剧提升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的实践探索”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黄旭广.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新议.大学教育[J].2017(11):120-122.
[2]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 2013(1):4-6.
[3]李小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综述.中华少年[J].2016(2).
[4]杨秋兰.系统论视野下的中学发展性心理教育七维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5]易三德.学校心理辅导与多元化教育理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 2003 (2) :6-7.
[6]邓旭阳,桑志芹等编著.心理剧与情景剧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7]叶华文.高中校园心理剧剧本创作技术应用案例解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 (1) :37-39.
[8]叶华文.依托学生社团开展高中校园心理剧的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 (8) :40-42.
[9]叶华文.巧用校园心理剧视频资源开展心理教育主题式教学[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 (12) :48-51.
[10]郭艳彪.校园心理剧——实现家校共育的新途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 (18) :34-36
[11]郭艳彪.运用校园心理剧提升新疆内高生同伴交往能力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 (31) :41-44.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江门,529000)
编辑/卫 虹 终校/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