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灌肠法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3-05黄雪娇

当代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肛管灌肠妇科

黄雪娇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 抚州 344000)

临床上在妇科手术前会常规采取灌肠手段[1]清洁肠道,在减轻患者不适程度的同时,为术者在术中有良好的操作视野做好准备。以往采用的常规灌肠方法,并不能使肠道达到理想的清洁效果,往往术前仍有烂便和液体残留[2],使手术视野极大地污染,提高了术者术中操作的难度,干扰了手术效果,延缓了患者的术后恢复。研究[3]表明,临床上手术前对妇科患者采取改良灌肠法,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肠道清洁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促进患者身体状态的恢复,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为实现指导临床的目的,将于本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组患者灌肠不适感、灌肠次数、灌肠液体量等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先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符合条件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中,均已婚,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36.37±6.23)岁,其中21例接受开腹手术,19例接受腹腔镜手术;对照组40例患者中,均已婚,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34.89±6.75)岁,其中20例接受开腹手术,2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将所有患者的婚姻情况、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均予以改良灌肠方法,具体内容如下:取适量软皂溶液,其浓度约为0.1%~0.2%,使其温度保持在38~40℃,准备相关灌肠用材如灌肠袋1套,润滑剂适量及肛管。嘱患者取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臀高体位,将灌肠袋液面与肛门的距离保持在40~60 cm。首先采用润滑液润滑肛管前端,同时将管内气体尽量排出,随后嘱患者呼气放松,将肛管缓慢从肛门口向肠内插入,待肛管进入长度为20~23 cm时将其予以固定[4]。之后打开夹子,往直肠中灌入溶液。灌肠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反应情况及液体进入的速度和量,在溶液灌入完毕后继续将夹子关闭,取卫生纸巾将肛管包住。结束后逐渐退出肛管,轻轻用手对肛门进行按压,时间约持续4min。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灌肠方法,具体内容如下: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的溶液进行灌肠,肛管插入深度约取7~10 cm,待灌肠结束后,为促进患者排便,停留4~10min,灌肠过程中严格遵循操作标准。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灌肠次数、灌肠液体量;②两组患者灌肠舒适程度、便血情况。患者灌肠舒适程度评价标准[5]:若患者在灌肠过程中仅表现为可随深呼吸缓解消失的轻度腹胀和便意或者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则评价为无不适;若患者在灌肠过程中表现为不受呼吸影响的显著腹胀和便意,灌肠量不足300ml及出现排便现象或主诉腹部及肛门疼痛,则评价为不适。患者便血情况评价标准[6]:若肉眼可观察患者肛门皮肤损伤、可见洗肉水样液体排出,评价为便血,否则为无便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灌肠次数和灌肠液体量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灌肠次数、灌肠液体量等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均显著改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灌肠次数和灌肠液体量的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灌肠次数和灌肠液体量的对比(±s)

P值<0.05<0.05项目灌肠次数(次/人)灌入液体量(ml/人)观察组(n=40)3.78±0.37 955.17±50.12对照组(n=40)6.82±1.21 713.85±78.26 t值18.610 20.114

2.2 两组患者灌肠舒适度和便血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灌肠过程中4例评价为不适,36例评价为无不适感,对照组患者在灌肠过程中16例评价为不适,24例评价为无不适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72,P<0.05);观察组患者1例出现便血,39例未出现便血,对照组患者6例出现便血,34例未出现便血,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93,P<0.05)。

3 讨论

根据相关解剖[7],直肠至肛门段长约15~18 cm,且在矢状面和额面各存在多个弯曲,因此在向肠道内灌入液体时往往会遇到肠管自身形状及肠道内容物压迫产生的阻力以及受灌肠液刺激出现直肠节段性收缩产生的阻力,很大程度上影响液体流入的速度[8]。灌肠的治疗方法中,药液在重力与空气挤压的作用下加快了流速,突破生理结构的与肠道内粪便的阻力,到达直肠深部。临床上传统的灌肠手段,控制结肠和直肠的位置关系,保持直肠与结肠齐平或者低于结肠,这样的位置关系大大减小了压力差的推动作用,同时因为插管深度较浅及阻力干扰,大大减低了液体进入的速度和量,患者会出现粪便难以排尽的现象[9],给医生和患者造成较大的困扰。研究[10]表明,改良灌肠方法,通过左侧卧和头低臀高的体位,建立了有利于液体流入的压力差,同时插管深度显著增加,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溶液的流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肠道清洁程度,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灌肠次数为(3.78±0.37)次/人,灌肠液体量灌肠液体量(955.17±50.12)ml/人,相较采用传统灌肠方法的对照组,灌肠次数更少而灌肠液体量却大幅增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改良灌肠方法尽管灌肠次数少,但并不会减少灌肠液体量,甚至还更多,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提高了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灌肠后便血仅1例,灌肠不适感4例,均较对照组更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改良灌肠法因治疗次数少,对患者的刺激少,便血与不适感也较少。但该研究仍存在不足,如患者的不适程度受对疼痛的主观耐受程度干扰,同时操作医师的技术熟练程度及人文关怀程度不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感受,在今后的研究中将不断改善以上问题,进一步提高结果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认为临床上手术前对妇科患者采取改良灌肠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肠道清洁程度,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伴随研究的不断开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 曾韶英.传统与改良灌肠法在妇科手术前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183-185.

[2] 李小宁,彭晓燕.改良灌肠法在妇瘤科病人术前应用的效果观察及体会[J].甘肃医药,2011,30(6):384-386.

[3] 王萍华,龙燕.采用改良灌肠法对妇科术前肠道准备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0):751-754.

[4] 常捷芳,陈刚.传统与改良灌肠法在妇科手术前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579-582.

[5] 贺征英,周蕙卿,黄丽萍,等.护理干预对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效果的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36):96-97.

[6] 尤翠侠.改良灌肠法在结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4):102-106.

[7] 钟永英,钟锡新,叶月娟.改良灌肠法在结直肠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2012,3(3):52-56.

[8] 黄淑文,王晓飞.妇科术前清洁灌肠的改良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161-165.

[9] 周文鹏.大肠癌患者术前管饲全肠内营养的效果及其肠道清洁的作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6):99-100.

[10]陈艳花.改良灌肠法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在灌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9):234-236.

猜你喜欢

肛管灌肠妇科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