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对妊娠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2018-03-05段萍

当代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锥切术内瘤电切术

段萍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武汉中心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宫颈上皮内瘤变属于一种常见的肿瘤疾病,如果不采用有效的方式治疗,其必然影响到女性患者分娩结局,生育情况,严重地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因此,本文主要探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对妊娠以及妊娠结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来本院进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6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在对照组中,患者年龄23~41岁;平均年龄(33.12±5.61)岁;CINⅡ级20例;CINⅢ级10例。观察组中,患者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3.27±5.52)岁;CINⅡ级19例;CINⅢ级21例。所有患者均经医院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患者均有生育要求,没有妊娠相关的合并症以及宫颈锥切的历史。两组间在年龄、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月经后的3~7 d便可以进行手术,在手术前,医院要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检查,通过检查方式排除患者手术禁忌,促使其能有效地进行手术。

1.2.1 对照组手术方式 对照组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选取患者膀胱结石部位。以患者病变的范围为基础选择不同型号的环形切除电圈,并在患者病灶外缘大约3~5mm、宫颈6点的位置处做好环形的切口。在决定患者宫颈深度时,医生要充分地考虑到患者病变的程度。通常而言,CINⅡ级别的患者深度控制在16~20mm范围内即可,而对于CINⅢ级别的患者,其深度应该控制在21~25mm范围内。与此同时,采用球形电极对患者进行止血,将切除患者的病变组织送至到病理处进行相应的检查。如果患者出血量比较多,则在手术后要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治疗。

1.2.2 观察组手术方式 观察组患者采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或者采用全麻,选取膀胱截石位。在患者宫颈瘤外缘5mm、宫颈12点的位置处做一个环状的切口,并逐渐地由浅入深地做圆锥形的宫颈。在手术过程中要以患者病变的程度以及病变范围为基础确定切除患者宫颈的深度。椎高大约为20~25mm。在手术后采用纱布填宫颈阴道压迫的方式进行有效地止血。在切除组织以后,将其组织送回到病理处进行检查。手术后连续5~7 d,都需要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2个月都不得有性生活,手术后1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

1.3 评价标准

1.3.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主要包括术后出血率、术后感染率、切缘阳性率以及宫颈狭窄率。

1.3.2 术后恢复与复发情况 在手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宫颈恢复的状况。同时借助阴道B超对患者宫颈长度进行测量。

1.3.3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情况 记录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其主要包括自然分娩以及剖腹产。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较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率、宫颈狭窄发生率以及切缘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术后宫颈恢复与复发情况比较 手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进行手术回访,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前宫颈长度分别为(30.25±5.69)mm、(30.15±6.28)mm。术后两组宫颈长度分别为(26.35±1.26)mm、(26.21±1.08)mm。两组患者的宫颈长度,均比手术前低,但两组间宫颈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宫颈癌属于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比较高[2]。据相关资料统计,2013年大约有23 600人因为宫颈癌而死亡,其中发展中国家宫颈癌死亡率占有85%。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性观念都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也在不断地增加,宫颈癌的发病率也同样提升。宫颈癌重点的防治阶段在宫颈上皮内瘤变阶段[3]。临床医学上通常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或者宫颈锥切术方式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疾病。尤其是对于具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而言,为患者选择更为恰当的手术方式,将病变组织切除,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减少手术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非常重要[4]。

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过程中既可以采用宫颈锥切术方式诊断,也可以采用该种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宫颈锥切术主要是指从外部向内部呈圆锥形方式,将患者宫颈部分组织切除掉。标准的宫颈锥切术需要自病变区域以外的正常组织切除,使得患者宫颈危险浸润癌的漏诊率缩小[5]。宫颈锥切术的历史久远,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属于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对于需要切除宫颈病灶区以及大部分颈管组织区域患者,其更需要采用该种方式治疗。另外,宫颈环形电切术也是治疗宫颈内瘤变的主要方式,但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比较,宫颈锥切术切除的组织更大,但是其术后并发症以及感染性要高于宫颈环形电切术手术治疗患者[6]。术后,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容易产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常发生于手术后的1周左右。主要是因为患者创面受到感染或者其结痂脱落而导致的[7]。同时手术的范围以及锥切的深度也会影响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宫颈环形电切术或者宫颈锥切术后,患者的出血量、宫缘狭窄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宫颈锥切术后感染率要高于宫颈环形电切术患者,其需要采用合适的措施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就分娩结局来看,两组患者自然分娩率提升,分娩结局良好[8]。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两组患者妊娠结局较好,术后出血率、宫颈狭窄发生率以及切缘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宫颈长度,均比手术前低,但两组间宫颈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钟阳等[9]的报道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采用宫颈锥切方式治疗,其分娩结局较好,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但是需要采用有效的方式预防患者术后感染。

[1] 张春柳,代荫梅.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对妊娠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16):3161-3164.

[2] 李寒松,吕爱明,罗立华,等.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冷刀锥切术后妊娠结局[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5,11(3):185-187.

[3] 张金荣,赵远.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对比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6,24(7):472-475.

[4] 蔡蕊,张毅,何丽娜,等.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锥切术对妊娠及孕期宫颈管长度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34):6730-6732.

[5] 张天峰,许可可,黄志欣,等.宫颈高频电波刀电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妊娠及其结局的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5,14(11):1195-1197.

[6] 贺豪杰,潘凌亚,黄惠芳,等.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妊娠及其结局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42(8):515-517.

[7] 陈惠君,李燕红.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冷刀锥切术对患者生育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15(3):141-142.

[8] 郭海莲.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35):63-64.

[9] 钟阳,刘锡芳,孙玮.宫颈环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14):85-86.

猜你喜欢

锥切术内瘤电切术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p16/Ki-67双染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中的应用
宫颈病变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转归及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宫颈锥切术中右美托咪定对宫肌注射垂体后叶素不良反应的影响
改良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疾病60例临床观察
阴道镜在基层医院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后勃起功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