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托啡诺预处理对减轻精神病患者MECT肌痛的疗效评价

2018-03-05徐秋

当代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肌痛布托精神病

徐秋

(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西 上饶 334000)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简称MECT,是通过肌肉松弛剂、麻醉剂(丙泊酚、氯化琥珀胆碱)以及通电共同作用于精神病患者,使患者在无意识不发生抽搐的状态下完成精神病的治疗,是除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以外的物理治疗方法,但是有关研究发现,在MECT治疗中常用的丙泊酚、氯化琥珀胆碱麻醉剂会导致患者出现肌痛的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同时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为了能够降低患者肌痛的不良反应,本院将收治的118例精神病患者采用布托啡诺预处理MECT方法和常规MECT方法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于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118例进行MECT治疗的精神病患者纳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71例,女47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5.13±2.14)岁;其中21例失眠症、18例强迫症、19例抑郁症、22例躁狂症、3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后均经诊断确诊,排除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以及患有颅内高压综合征、甲状腺疾病、高血钾、闭角型青光眼、关节疾病的患者,所有纳入患者均符合MECT治疗指征[1]。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随机分配,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经初步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型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组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研究的方法和目的以及预期结果,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进体检和理化检查,包括心电图等,进行6小时的禁食并排空大、小便,在治疗前半小时测量血压、脉搏、体温、呼吸,患者取仰卧位,检查口腔,将义齿取出,解开衣服,皮下注射0.5mg硫酸阿托品(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166)[2]。对照组使用丙泊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37)进行缓慢静注,待患者睫毛反应迟钝,对呼唤无反应进入嗜睡状态时,再使用注射用水稀释到3ml的氯化琥珀胆碱(50mg)进行静脉注射,时间控制在10 s内,待注射后患者全身肌束抽动结束,身体肌张力降低,没有腱反射,不进行自主呼吸后进行电击,将电痉挛治疗机的电极(涂有导电糊)贴至患者头部两颞侧,或单侧大脑非优势半球的顶颞侧。电流控制在90~130mA,通电2~4 s[3]。患者出现面部肌肉以及四肢末端轻微抽动,部分患者不出现抽动情况,但皮肤会出现像鸡皮般的突起,医生需密切注意脑电图监测,以证实为有效发作[4]。通电结束后,在面部肌肉以及四肢末端轻微抽动将结束时,进行5~10min的活瓣气囊供氧同时加压人工呼吸,患者能够进行自主呼吸后,拔除静脉针头,并继续监护20min,防止患者出现意外,对体弱患者需格外留意,防止出现呼吸困难情况[5]。12次治疗为1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治疗,如果是急性患者可根据病情具体情况调整治疗频率[6]。观察组患者唯一变量是患者治疗前5min先进行布托啡诺预处理,即静脉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454)。

1.3 观察指标

(1)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和脑电发放情况、患者能够进行自主呼吸的时间(以注射氯化琥珀胆碱后至自主呼吸时间为准)、苏醒时间(以注射丙泊酚后至睁眼时间为准)、不良反应(知晓、呕吐、恶心、分泌物等)。

(2)患者肌痛情况:对患者清醒后即时、半小时、6小时进行疼痛评分和镇静评分,评价标准:根据疼痛视觉模糊评分,对0~10 cm评分尺划分,0表示完全不痛,10表示剧烈疼痛;镇静评分划分为:1级:焦虑(激动)不安;2级:平静能够配合,具有定向力;3级:仅对指令做出反应;4级:开始入睡,对呼唤及时反应;5级:对呼唤反应迟缓;6级:对刺激无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MECT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患者能够进行自主呼吸的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MECT中血压、心率、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等生命体征变化均在正常值内,且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电击后脑电发作均在25 s以上,观察组(36.6±16.23)s,对照组(36.23±12.51)s;患者能够进行自主呼吸的时间观察组为(4.32±0.81)min,对照组为(4.29±0.62)min;苏醒时间观察组(7.78±1.62)min,对照组(8.01±0.62)min,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MECT后,两组患者均为出现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出现1例需要吸出口腔分泌物的患者,观察组有4例患者注射痛,对照组有6例注射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MECT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对比(x±s)Table1 Comparison of the changesof vitalsignsbeforeand after MECT in the two groupsof patients(x±s)

2.2 两组患者肌痛情况、疼痛视觉模糊评分和镇静评分比较MECT后观察组2例(3.39%)患者有肌痛情况,对照组9例(15.25%)患者有肌痛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镇静情况、疼痛视觉模糊评分和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MECT后疼痛视觉模糊评分和镇静评分比较(±s)Table2 Two groupsof patientsw ith postoperativeMECT pain visual fuzzy scoreand sedation score±s)

表2 两组患者MECT后疼痛视觉模糊评分和镇静评分比较(±s)Table2 Two groupsof patientsw ith postoperativeMECT pain visual fuzzy scoreand sedation score±s)

组别观察组(n=59)对照组(n=59)镇静评分疼痛视觉模糊评分清醒即时2.61±0.51 2.51±0.41半小时2.23±0.42 2.52±0.32 6小时2.12±0.41 2.32±0.31清醒即时1.21±0.41 1.22±0.62半小时1.51±0.72 2.51±1.12 6小时2.51±0.82 4.23±1.21

3 讨论

目前在我国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方式一般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的麻醉剂(丙泊酚、氯化琥珀胆碱)可以对患者快速麻醉,作用时间较短,但是注射氯化琥珀胆碱后,患者的运动神经末梢会不断的兴奋,反向放电,患者肌肉不断出现收缩形成肌颤,导致肌肉纤维受损并释放相关物质导致患者发生肌痛[7]。有研究发现肌痛位置主要集中在上腹壁、肩颈位置[8]。酒石酸布托啡诺能够通过其激动和拮抗作用来控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受体,从而达到镇痛、镇静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其镇痛作用明显高于吗啡类药物,见效快,4分钟左右即可达到高峰,同时也具备缓解电击导致痉挛的作用[9]。有关人员在布托啡诺预处理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肌颤和肌痛的影响时,选取了10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干预组在治疗前进行布托啡诺预处理,结果发现,干预组患者的VAS明显小于对照组,肌颤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程度减轻较明显,因此布托啡诺预处理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能够有效的减轻精神病患者治疗时肌颤及肌痛的情况[10]。本院将118例进行MECT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进行唯一变量分组研究,其中一组患者进行布托啡诺静脉注射,其他治疗相同,结果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常规治疗的患者治疗后随着时间的增长肌痛情况加剧,注射布托啡诺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糊评分明显降低,与有关研究相吻合,由此可见,布托啡诺预处理对减轻精神病患者MECT肌痛疗效较好,可以在临床中使用。

[1] 韩翠兰,刘波.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7):760-763.

[2] 颜学滔,郑文忠,吴云,等.酒石酸布托啡诺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0):18-20.

[3] 刘锦源,司林杰.酒石酸布托啡诺预处理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6(1):74-77.

[4] 殷志萍.不同麻醉药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副反应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52-2053.

[5] 刘均富,黄英,宋庭,等.MECT治疗对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J].四川医学,2014,35(12):1527-1530.[6] 任杰,兰萍,袁瑞梅,等.布托啡诺预处理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诱发肌阵挛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53(48):58-60.

[7] 何丽芳,张帆,康建华,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120例疗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8):118-119.

[8] 李淅平.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不良反应及护理[J].医药前沿,2015,5(27):285-286.

[9] 杨开波.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病症状的效果及治疗原理探讨[J].医药前沿,2013(9):109-110.

[10]杨和增,万凤,荣晗,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2):119-121.

猜你喜欢

肌痛布托精神病
浑身难受、哪哪都疼,可能是“纤维肌痛”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莫名全身酸痛 警惕纤维肌痛
这是一种怎样的“痛”
纤维肌痛误诊率近90% “怪”病其实并不怪
都有精神病
酒石酸布托啡诺在晚期癌症患者自控镇痛中的作用研究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