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业协会平台“三方联动”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践
2018-03-05邵阿末周梅芳许仙英蔡英华
陆 琦,邵阿末,周梅芳,许仙英,蔡英华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行业是推动我国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专业性、权威性、中介性是连接教育和产业的桥梁、纽带,行业协会指导是职业教育提升服务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要保证[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校企合作离不开行业协会这个桥梁和纽带。行业协会的历史和发展经验有利于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界顺利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职业教育结构优化和纵深发展。
我校在2010年立项、2013年结题的江苏省联院重点课题“院校集团化体制下高职护理专业工学交替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结合合作教育理论和“第三部门”理论,创新了基于行业协会平台“三方联动”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在产、学、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将具体过程介绍如下。
1 建章立制,搭建平台,确立行业协会的指导地位
建立行、校、院合作章程,由协会副理事长、二级以上医院分管教学的护理部副主任及学校护理专业带头人组成行、校、院合作委员会,探索院校合作、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搭建满足医院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平台。章程明确了协会、医院、学校三方在教学中的责、权、利,明确了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职责、组织机构与工作方式,以及在院校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双师培养、就业指导等领域如何发挥对职业学校、合作医疗机构的指导作用。各项细则的出台使校企合作从单一走向全面、从表面走向深入、从低质低效走向优质高效,充分调动了学校、企业的参与积极性。
2 发挥平台的服务、协调职能,促进护理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行业协会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具有紧密联系市场的优势,能将行业需求信息及时传递给教育界,在与各方利益主体的沟通和合作中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2]。因此,学校通过行业协会掌握本行业发展动态、最前沿的技术信息,依据行业发展报告和人才需求预测等,确定专业招生规模,分配各地区招生数量,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并进行效果跟踪与反馈。2015级护理专业结合该平台信息,设定了临床护理方向、社区护理方向、老年护理方向以及助产方向;2016年结合行业调研结果将助产方向改为助产专业,依托平台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根据医院最新护理人才素质要求增加了与行业联系密切的课程,如文学鉴赏、多元文化、护理文件书写、医院信息系统、美学基础、演讲技巧、女性心理与形象设计等人文类课程,五官科护理、糖尿病专科护理、伤口造口护理、导管护理、血液净化护理、营养与健康、中医养生等专业拓展课程,增设养老护理员、育婴师等考证培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功能,提升了职业教育面向市场提供服务的能力[3]。
3 依托平台,行使协会管理职能,教学与临床无缝对接
(1)依托平台,创建院中校,制定相关制度、标准,保证院校合作紧密高效。协会对有意加入院校合作教学的单位,考察其教学环境、带教能力以及近3年病人投诉情况,择优推荐,建立院中校并全程监督,评价效果。我校先后与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江阴人民医院等多所医院合作,安排学生在第五学期临床课程学习期间进入医院,院校共同制订合作协议、临床带教教师准入制度、带教教师职责、带教教师评议表、实习生工作职责、实习生管理考核制度、实习生教学管理制度、校企联合办学弹性学制管理办法等十余项院校合作制度和规范,使院校合作教学有据可循,过程管理有章可依,教学效果有理可评。同时,选拔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践带教,提高带教质量,使理论与实践教学规范、合理、严谨,保证了教学效果。保护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权益,确保实习质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缩短新入职护士培养期。通过合作办学,将医疗机构的发展理念融入专业教学,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我校与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江阴人民医院的联合办学项目分获无锡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和示范组合项目。
(2)依托平台,细化实习大纲及带教计划,规范带教过程。实习之初即通过行业协会平台,了解带教医院各临床科室对新上岗护士关键能力、核心素质的要求,细化实习大纲,确定各科室实习目标及内容,将以往了解、掌握、熟悉等模棱两可的描述,改为具体可评价的理论和技能要求,针对基础护理、专科操作项目,结合科室特点规定需要完成的例数,要求学生真实记录并反思学习过程,带教教师根据学生记录进行指导。
(3)依托平台,实行第三方评价机制,行使其指导和监督职能。发挥行业协会在资源、信息、技术上的优势,与院校共同制订各阶段考核目标及考核标准,并进行评价。评价主体由传统的学校单一主体改为护理学会主导,医院、学校各有侧重。建立评价机制、统一评价标准、定期组织专家实地评估,及时发现教学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以及院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评价方式上,由原来的模拟考核变为临床护理实景考核;在评价内容上,不再局限于护理操作考核,而是注重学生的职业行为、职业素养以及临床实践能力考查,提高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岗位迁移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满足行业需要。我校近3年就业率、对口率及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在98%以上,同时还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三年级学生尹璐暑假为一名呼吸、心跳均已停止的溺水者成功实施心肺复苏,荣登“中国好人榜”;2014届学生马加碧在无锡市动物园紧急施救昏迷患儿,被评为“见义勇为无锡好人”,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对其事迹进行专题报道。
(4)通过行业协会平台,进行产教对话。学校定期组织医院、行业专家,进行课程评议、听课、评课,双方对临床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沟通交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听取行业专家建议,改变教材内容滞后、脱离临床的现状。如在压疮护理措施中增加康惠尔水胶体辅料的介绍,压疮新的分度方法,中低浓度氧疗不需要湿化,医疗文件书写软件、HIS系统的使用方法,精密过滤输液器的使用等。
4 平台嫁接,为院校双方提供多种服务
4.1 发布供求信息,拓宽就业渠道
建立产教合作平台,及时发布学校毕业生情况,医疗机构实习、招聘信息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通过该平台,双方及时获取需要的信息和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改变了以往用人单位与应聘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4.2 搭建院校合作平台,理论实践优势共享
竞争的实质是人的竞争,学校师资水平、科研能力明显强于医院,行业协会整合各方力量,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培训班促进双方相互学习、探讨护理教育理论、科研设计、科研方法等;学校教师也充分利用临床资源,丰富教学案例,获取科研以及论文素材。通过该平台,院校共同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国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近3年获省级创新大赛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市级创业孵化项目3个,创业大赛省级二等奖一项,院校双方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4.3 实训中心共建共享
可通过院校共建的实训中心对新护士和在校护生进行技能培训与考核。在江苏省和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中,邀请临床一线人员进行辅导、点评,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在不同护理情景下完成操作项目,改变了以往简单、机械、重复的训练模式。医院在此期间也能熟悉当前国家职业教育技能操作规范,了解职业教育目标,临床带教也更有针对性。3年来,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在全国、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屡屡夺魁,取得了国赛3金、省赛6金的优异成绩。我校也两次获得“无锡市技能杰出贡献奖”。
5 结语
该模式顺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通过行业协会、学校、医院全过程、全方位紧密合作,整合三方优势,即行业骨干的临床工作优势、医院场景的真实优势以及专业教师的教学优势,实现了将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课程设置与岗位需要、临床科室与模拟病房、教学过程与临床实际、学生身份与护士角色的“五个融合”,学生人文素养、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四个提高”,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三个提升”,使护理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医院综合实力都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