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专科护理
2018-03-05李敏姣钟秀琼吴海梅胡松婷
李敏姣 钟秀琼 吴海梅 胡松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DKA患者120例,均符合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分类标准及DKA的诊断标准,其中男66例,女54例;年龄:21~69岁,平均(41±0.7)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0例,高中或中专45例,初中及以下55例;职业:退休人员10例,工人60例,农民45例,学生5例;类型:Ⅰ型糖尿病40例,Ⅱ型糖尿病80例。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8.3 mmol/l,血、尿酮体定性均为阳性(+-++++)。
1.2 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12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从患者治疗方案、护理措施、饮食习惯、并发症的发生等进行分析,分析是否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预防和有效控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复发,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2 结果
急性感染是DKA的重要诱因,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感染是常见感染部位,且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本组有感染患者48 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8例,肺部感染10例,足部感染10例,尿路感染10例。使用胰岛素剂量不足引起DKA患者14例。自行停用胰岛素引起DKA患者18例。饮食失控和(或)胃肠道疾病,如饮食过量、过甜(含糖过多)或不足,酗酒,呕吐,腹泻等,均可加重代谢紊乱而诱发DKA,本组患者30例。还有10例由于精神压力大应激造成升糖激素水平的升高,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增加引起DKA患者10例。见表1。
表1 12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发病诱因 (n)
120例患者治疗有效及病情得到控制109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7例,死亡4例。治疗有效率91%,死亡率3.3%。109例患者提高了自我保健的能力,改变了不良的行为以及生活方式,降低DKA的复发率。
3 讨论
3.1 正确使用药物
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不可擅自停药、减量、减药、改用其他药物及乱用药,并且教会患者使用血糖仪监测血糖,学会自我注射胰岛素,并且让家属协助监督,定期复诊。对于血糖控制不好、遵医行为差的患者及时调整降糖药物剂量、用法,邀请患者返院在专科门诊解决。本组就有14例患者由于使用胰岛素剂量不足和18例患者自行停用胰岛素导致DKA的发生,也说明胰岛素正确使用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3.2 注重临床护理
在临床医疗救治同时,护理也是决定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应尽快为DKA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保证胰岛素和液体顺利、足量输入。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及时与主管医生汇报,便于调整治疗方案。DKA具有病情变化迅速的特点,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处置措施、治疗效果等。优质的基础护理能促进患者痊愈,降低了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依从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3 不断提升护理质量
临床护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护理质量,护理质量决定护理结果。首先要规范DKA的抢救和护理流程,确保每位护理人员能熟练掌握。其次要培养医护之间的默契和配合度。再次通过培训及开展相关讲座,帮助护理人员了解DKA护理措施的最新进展。医院定期进行临床考核,检测护理人员的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和具体操作水平,激发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学习主动性。
3.4 预防感染的发生
感染是DKA发生最主要的诱发因素,因此积极预防感染是关键。对病房环境做到每天定时通风以及空气消毒,保持病房及床铺的清洁干燥;避免让住院患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如呼吸道疾病或消化道疾病患者的接触,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本组120例患者中有48例,占比40%,是所有诱发DKA原因中比率最高的,所以一定要密切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无论是哪个部位的感染,要积极处理患者的感染灶。
3.5 预防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一个重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在预防DKA并发症发生的同时也必须预防其它并发症,如急性心肌梗死与心衰、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与急性胰腺炎、急性肾损伤、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等,所以及时有效的处理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是影响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3.6 加强心理护理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规范的治疗是相当重要。但由于糖尿病患者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疾病的疗程长不易根治,患者常出现恐惧、焦虑、绝望、无助等不良心理,导致治疗的依从性差,并且治疗的长期性及复杂性需要改变患者多年的生活习惯,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所以需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了解到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并结合患者自身家庭情况和文化素质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普及疾病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的对治疗的依从性,家属多给予鼓励和关心,使患者得到心理安慰。本组有10例患者由于糖尿病的长期治疗给患者带来了极大地精神压力,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调,诱导了DKA的发生。
3.7 做好饮食控制
糖尿病患者对饮食的控制要求相当高,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的原则,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禁止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忌饮酒,教会患者根据自己的标准体重、热量标准、活动量以及血糖的情况及时调正饮食结构,进行食物种类的搭配,控制饮食后仍感饥饿时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本组有30例由于没有控制好日常的饮食诱发了DKA。所以照顾患者的家属及患者本人要严格控制含糖食物的摄入和日常食品的搭配。
3.8 加大健康宣传教育
首先通过每周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建立科室微信群、发放宣传材料、医患互动、患者之间互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宣教,从对疾病知识宣教到实践技能的操作,进行了系统规范的讲解,指导饮食方面的控制,安排合理的运动,规范地使用降糖药,主动正确的监测血糖,教会患者掌握低血糖的简单自救技巧,适时咨询专科的医护人员。其次糖尿病专科护士负责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并实行信息化管理。科内设有出院电话回访登记本,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职业、文化程度、联系方式、病情等情况及相应指导措施。同时通过患者的电话反馈及咨询,对患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再针对患者糖尿病知识的欠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再次开展糖尿病患者家属课堂,将防治DKA发生的知识普及到家庭成员,让家庭成员起到督促和监督作用。做好糖尿病教育,能为DKA防治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还能减轻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7]。有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对于疾病认知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多种疾病中开展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5-6]。特别是基层医院很多病人为劳务工,文化程度不高,并且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使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因此健康教育是医院向患者家庭延伸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很好的预防DKA复发。
3.9 强化自我管理
由于胰岛素的治疗依从性差、不规范口服降糖药、不正确注射胰岛素及饮食不当等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重要诱因,所以治疗糖尿病时一定要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各种诱因的发生[7],特别是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注重自我日常管理,病情的控制需要多方面综合治疗,而且依赖长期良好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8-9]。在日常生活中可使用快速血糖仪自测末梢血糖及学会自己注射胰岛素。患者血糖水平与日常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今后的糖尿病教育中应重视患者的糖尿病态度,特别是要重视对饮食、监测血糖、用药等方面的态度转变,尤其是患者自身防治自主权及责任态度的转变才能积极面对,主动学习并接受糖尿病教育及管理。
3.10 适当进行户外锻炼
若无心脏禁忌症或严重并发症,每天应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体操等,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在运动中注意监测血糖[10]。
系统性的糖尿病宣传教育也是同等重要,包括专科药品的使用、自身疾病的监测、饮食控制、适当的户外运动、并发症的预防、日常心理和自身的护理等[11]。
总之,通过有效的治疗与干预措施可以控制和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复发,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将最大程度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1] 谢夏南,郑德玲,陈翔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体会[J].现代医院,2014,14(7):64-67.
[2] 白 梅,等.8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21):2259-2260.
[3] WOLFSDORF JI,ALLGROVE J,CRAIG ME,et al.ISPAD Clinical Practice Consensus Guidelines 2014 C ompendium:Type 2 diabetes in the child and adolescent[J].Pediatr Diabetes,2015,16(5):392.
[4] 王旭东,等.重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症[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1):1-3.
[5] 陈 巍,林 平,李 玲,等.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293-296.
[6] 王华芬,马 燕,吕敏芳,等.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63-165.
[7] 颜 萍,陈鸿尔,郑亚华,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分析及健康教育干预[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10):1194-1195.
[8] 肖晓玲,胡秋秋,刘玉萍,等.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防治知信行调查研究[J].护理学报,2012,19(2B):27-31.
[9] 姚 平,嵇加佳,薛存屹,等.糖尿病患者态度对自我管理行为及代谢指标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5,22(1):33-36.
[10] 潘 娟,张杰文,谢政权,等.中国糖尿病教育模式的研究现状[J].现代医院,2016,16(8):1205-1207.
[11] SAVAGE MW, DHATARIYA KK, KILVERT A, et al. Diabetes societies guideline for themanagement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J].Diabet Med,2011,28(5):50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