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2018-03-05王宣
王宣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医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00)
白内障是临床致盲率较高的疾病,老年群体为高发人群,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白内障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患者临床表现以视力进行性减退为主,目前仍无疗效理想的药物可行治疗,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复明手段[1]。早期手术由于创伤严重、风险大、视力恢复慢等原因,患者接受度差,但近几年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眼科操作设备的更新,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升。其中超声乳化吸除术以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吸除术是目前最为常用手术方式,本文通过对两种术式白内障治疗进行比较,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具体情况见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住院部收治的74例白内障者,患者经检查未合并先天性眼部异常、青光眼、晶状体脱位等眼部疾病,无言语障碍、手术禁忌症、资料不全者,符合临床白内障诊断标准[2],患者无重要器官功能性障碍,可积极配合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乳化组、切口组,每组37例,乳化组患病眼数55只,患病时间9个月~11年,平均时间(5.6±1.2)年,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3.5±4.1)岁,其中女15例,男22例;切口组患病眼数52只,患病时间8个月~13年,平均时间(5.8±1.4)年,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3.7±3.8)岁,其中女16例,男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术前以庆大霉素清洗结膜囊,静脉滴注托比酰胺散瞳,并作表面麻醉,切口组以开睑器开眼睑、固定上直肌,并在角膜上方作长度在6mm左右的反眉形巩膜隧道切口,同时在9:00时钟位作长度1mm左右的侧切口。穿刺前房并在前房内注入黏弹剂,以截囊针作连续环形撕囊,后行水分离扩大巩膜隧道切口,将晶状体核以截囊针波动,并使其进入前房。在核与角膜内皮间、核下注入黏弹剂,并于核下方插入晶状体套器,取出晶状体核、除去残留皮质。最后在前房、囊袋内注入黏弹剂,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内,在确定切口无渗出后,行结膜瓣复位常规加压包扎。乳化组行与切口组相同开眼睑、固定上直肌,并于角膜11:00时钟位置作长度5mm左右的切口,后分离层间作隧道切口直达角膜,在角膜缘约2点处穿刺,在前房内注入黏弹剂。以撕囊镊连续环形撕囊,行水分离,使用以超声乳化I/U系统将晶状体核皮质吸除,在前房与囊袋内注入足量粘弹剂,并植入人工晶状体,使晶状体位于囊内居中位置,后将残留于前房、囊内的黏弹剂吸除检查切口闭合性并在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mg,最后加压包扎。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相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并由医护人员定时更换敷料。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视力水平变化,对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并发症包括瞳孔轻度上移、虹膜损失、晶体后囊膜破裂、角膜水肿。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视力水平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术后并发症以%表示,采用t或χ2检验,结果以P<0.05为显著性标准。
2.结果
2.1 视力水平比较
入院时患者视力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切口组视力恢复优于乳化组,P<0.05,见表1。
表1. 患者视力水平比较(n=37)
2.2 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
切口组发生率为10.8%,相比于乳化组的21.6%,切口组并发症少,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例)
3.讨论
白内障发病为多种因素作用造成眼部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出现混浊,引发患者出现视物不清症状,此病为退行性病变,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发展有致盲的风险,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超声乳化吸除术是白内障最为常用的治疗术式,此项手术能摘除混浊的晶状体,分离粘连的前房角,促使房水循环正常,有效降低眼压,恢复患者视物能力、改善白内障情况,同时其为微创手术对患者损伤小、手术风险低,术后患者恢复快、角膜散光程度较轻。但临床实践发现超声乳化治疗对患者角膜内皮损伤较大,造成术后患者易出现角膜水肿情况,因此有学者提出使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不仅疗效好,且不会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造成较大损伤,术后并发症少[3]。
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1周、1个月切口组视力检测水平明显高于乳化组,P<0.05;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明显低于乳化组的21.6%,切口组并发症少,P<0.05,结果表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术后并发症少、患者视力恢复好。小切口吸除术此项手术在保持角膜原来形状的基础上,在巩膜上行隧道切口,并借鉴超声乳化连续环形撕裂技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白内障情况,同时其采用圈套取核,能避免对后囊膜造成损失[4]。小切口吸除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医生更易掌握,且仪器设备较为廉价可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本次治疗乳化组并发症较多,可能与白内障患者多为老年者,其晶状体核既大又硬,因此在碎核时需要增加超声能量、延长超声时间,故而易对患者角膜内皮造成损失,引发角膜水肿,造成患者视力恢复较慢[5]。
综上所述,白内障治疗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吸除术,患者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
[1]刘蕾.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5(3):135-139.
[2]李长兵,王斌,胡俊贵,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4):943-945.
[3]奚婷,张春元,不同术式对白内障患者视力和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3(5):289-293.
[4]吴柄成,戴红梅,李兰,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对比[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5):883-886.
[5]胡亭.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硬核白内障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3):1485-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