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化手段 提高教学有效性
2018-03-04李海浪
李海浪
摘 要 我国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非常重视信息化教学实施,但各学校的信息化运用能力和效率急待提高,作者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巧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宏观措施及微观方法
关键词 教育 信息化 效率 资源
我国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年3月13日通过《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此,国家在各个层面非常重视信息化教学,对各学校进行以校园网为基础的信息化硬件建设、加大了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实施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大力开发和有效整合。每年都举办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竞赛,有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和全国中小学教师教学信息化大赛等活动。
然而,现阶段的日常教学实施活动过程中,信息化手段的运用频率和效率不高,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作用,甚至还有不少老师把信息化手段当成教学工作的包袱,不愿意甚至抵触,其中就包括笔者所在的国家级示范职业学校。为此笔者个人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继续加大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特别是针对中年及以上教师
为了推广信息化教学,许多学校把信息化培训与教师的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挂钩,然而,绝大多数的中年教师都获得了理想的技术职称,对所谓名利的追求逐步淡化,加之长期形成的思维和习惯定式,不愿意花功夫去接纳新鲜事物。为此,我认为信息教学能力的主要对象应该放在这些教师的身上,充分激发这些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通过实践的案例,让老师们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例如,有经验的老师都很会运用备课的三个环节:备学生、备教法、备教材。为在教学实施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老师们要精心制作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测评,传统手段印制问卷、学生填写、回收阅卷、结果统计,整个过程至少消耗一天的时间。但如果运用“问卷星”手段,就能够简化、高效地收集和统计学生的反馈,全部过程一小时即可完成,并且大大节约了资源。
二、充分运用碎片式的信息化教学,提高解决教学难点的效率
所谓碎片式信息化,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某种微信息化教学手段,如一组好图片、一段短视频、一个小软件。这些碎片在整堂教学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很少,但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方式难以破解的难题。语文课《故宫博物院》,最简单的办法就可以向学生展示故宫各个宫殿不同角度的图片,百闻不如一见,学生立刻能将故宫收入眼睑。如果配套使用游览故宫数字三维动画,更是好似身临其境。一段碎片信息运用到教学,我们不能评价其为信息化课堂,但这个信息化的手段实实在在地提高了教学效率,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先从最简单的碎片信息化运用做起,日积月累,再将这些碎片整合起来就能形成一门课程的信息化资源库。
三、信息化不是电脑化和课件化,要综合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
现阶段,不少老师将信息化等同于电脑化和课件化。为了准备一堂信息化课,老师不惜花费巨大的精力,甚至聘请专业人员,力争做出尽善尽美的交互式课件。这样是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日常教学活动是由教与学两个过程相辅相成的有机结合,如果老师的效率不高,这样的信息化教学就难以为继。为此,我认为不应该去过分追求课件的形式,而应该更加注重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某生物老师用手机拍下身边昆虫的原生形态和运动,在课堂上用投影机展示出来给学生观察和分析,课后再发送到学生微信群或信息公众号,学生能够很快地收获到实实在在的一手信息。另一英语老师用录音笔记录地铁和机场的英文广播,在航空服务专业中进行案例教学,运用这一信息资源,收获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教师间的信息化交流,充分共享的信息化手段和資源
信息一分钟、备课半天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收集和制作,确实要花费很多的精力,使很多老师望而却步。学校只有加强老师们之间的有效资源共享,才能让信息化教学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一般情况下,青年老师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强,中年以上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丰富,两者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拓展信息化教学的运用空间。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准备如制作课件、拍摄视频也是备课环节,学校应该将其纳入教学活动的工作量,根据资源的使用效益进行合理的考核和评价。微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应用实例,只是现在人们对它已日渐冷淡。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师的课堂不囿于三尺讲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巧用信息化手段,不但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更能让教师插上翅膀,带领学生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作者单位为长沙财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