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倡议分析
2018-03-04李少帅
李少帅
摘 要: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发展中国家在对外投资理论上的不足,对企业进行国际投资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将国际贸易、区位选择结合资本国际流动,从我国企业的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及区位特定优势三方面,探讨折中理论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资本国际流动
一、折中理论基本内容
所有权特定优势是企业在技术、组织管理能力、企业规模、金融与货币上能够获得其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特定优势,指企业掌握或具备的财产权或无形资产的优势,该优势为企业对外投资的必要条件。内部化特定优势是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使所有权优势的企业资产加以内部化,能更好地实行资源配置,形成企业内部化的优势,企业采用何种途径运用其所拥有的资产由内部化特定优势的大小决定。由于各地区劳动力成本、贸易壁垒、政府政策、市场潜力等因素存在差异,地区的要素禀赋等优势使得特定国家企业选择直接投资比在本国生产更有利,因此引入区位特定优势,结合所有权优势与内部化优势指导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做出选择。
综上,企业所具备的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以及三种优势所能带来的收益,决定了企业是否进行国际投资。
二、资本、技术分布不平衡带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1. 增长驱动力不足及相对多余的资本。制造业产业按照麦肯锡的细分市场划分方法,可以分为基本消费品、本地加工品、资源密集型产品、车辆与机械、高科技制造。西方发达国家随着去工业化,传统制造业(前三类)带来的利润开始降低,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由于传统制造业输出能力的降低,发达国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转而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输出增加,进而拥有更多的资本,利润大部分被发达国家赚取,使得欠发达国家的工业转型升级受到影响,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
2. 需求增长不足。发达国家长期维持的低生育率、低死亡率,导致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使得消费需求乏力,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同时,劳动效率的提升低于劳动力下滑的速度,人口老龄化使疾病经济负担和医疗费用增加,高福利制度使得发达国家债务压力加剧,进而影响到新兴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经济过于虚拟化。由于资本具有逐利性,使得经济不断地去工业化和虚拟化,导致虚、实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资本在发达国家市场中空转,另一方面抑制了新兴市场的发展,使得新兴市场没有足够资本正常转型升级。世界范围内缺少实体经济的支撑,虚拟经济进而利用信用扩张加大杠杆来提升利润,信用过于膨胀,导致了像欧债危机等信用危机,进而恶性循环,金融与实体经济分离更加明显,全球经济持续低迷。
当前,发达国家具备技术及资本的优势,拥有较多低投入高回报的高端产业,而欠发达国家的技术、资本相对欠缺,则承接了更多高投入低回报的非高端产业。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及资本的国际流动性较低,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资本、知识、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的进一步不平衡,并且缺少对接,造成了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的资本和商品输出市场不足以及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动力驱动较低,制约了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三、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倡议
1.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出口贸易国、第一制造业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我国也面临许多经济发展矛盾,如传统制造行业产能过剩;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占比较低;中西部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高附加值的工业生产比例较低;高精尖产业、服务业占比较小;人均生产率水平较低。正是基于以上问题,2013年我国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进入全面推进建设阶段。
2. “走出去”与“引进来”。随着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我国企业具备了他国不具有的企业规模优势、组织管理能力优势、金融与货币优势、技术优势。部分国内企业已具备对外投资的能力,将逐步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使得其在国际产业转移及要素流动转型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使其盈利能力提高,通过“走出去”改变现有的经营格局,来增加企业资产的净现值。与此同时,我国企业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及合作,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中,利于企业自身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突破贸易壁垒,获取先进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扩大开放,来带动我国产业的升级。
3. 释放过剩产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不仅是提升国家能力的一种方式,也是我国转移产能的过程,比如“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结合信息网络等行业,通过我国掌握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深层次的多方面交流互惠合作,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地”。释放优质产能,使相对落后产能加速转型升级,为我国品牌商品输出带来巨大市场契机的同时,推进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和投资,运用我国企业内部化特定优势及企业内部管理结构的效率,探索市场需求及商业模式的契合点,使国内需求与海外先进技术实现对接,加大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企业融合,带动我国装备、技术、资本及劳务输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置换发展优质产能,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经济增长。
4. “一带一路”是资本输出起点。从全球范围看,通过资本输出,不仅能增加我国和亚洲各国的贸易、投资在全球的份额,还能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改善沿线国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我国已经具备产业比较优势和资本优势,积攒下相当规模的资本,中亚及东盟国家除新加坡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工业化程度不高,我国能够通过主导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对这些国家的铁路、机场、核电、管线、电信、港口等设施进行投资,不仅满足了相关国家基建设备及能源设备的需求,并且能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实现相对多余资本的输出,有利于我国构建现代的金融资本市场。“一带一路”倡议利于沿线国家发展,利于进一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我国资本的国际影响力,同时我国的基建产业链企业将因需求的增长而受益,促进其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我国制造业产业也将提升自身影响力和创新力,达到取长补短,互利共赢的目标。
5. 合理利用区位优势,内外开放,中外共赢。“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我国企业的区位特定优势。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以依托自身港口经济,增强區域经济资源整合和集聚辐射能力,西部地区继续向西、东南方向的对外开放,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地域的协作,中部地区利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发挥其枢纽的战略作用,成为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助推器。我国各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运用自身的区位特定优势引导创新,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市场结构,实现加速产业升级、振兴消费、提升人均生产率的目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及要素成本的优势,通过软、硬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加强信息基础建设,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优化总成本,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通过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合作,使我国与泛亚和亚欧区域国家的协作迈上新台阶。
四、总结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国运用自身的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区位特定优势,将国内市场跟国际市场联结在一起,使国内优势资源跟国际优势资源结合,让每个产业采用符合自己的要素禀赋特性进行升级,让每个国家按照自身的比较优势去发展,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对内进行区域经济整合、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提振消费、提升人均生产率,对外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的市场能够较好地连接,互利共赢,实现和平、稳定、繁荣的全球经济。
参考文献:
[1]林晨露.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商情,2016,(28):28-30.
[2]占豪.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经济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3]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