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古琴琴歌教学初探
2018-03-04章岑易先玲
章岑 易先玲
摘要:琴歌即抚琴而歌,是以古琴伴奏的传统音乐体式,是非遗古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非遗,贴合高师院校师范性,对接中小学音乐教学要求在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古琴教学中重视琴歌教学,具体实践时,要注重“乡谈折字”的演唱方式,琴歌教学的比重控制和琴歌的选择。
关键词:古琴 琴歌 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3-0096-03
古琴艺术于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音乐艺术。古琴首次进入高校(同时也是高师院校)是1917年,时年山东诸城琴家王燕卿开始受聘于南京高等师范大学,培养出徐立荪、程午加等弟子,又再传出吴宗汉、刘景韶等著名琴家,造就百年来影响力极大的梅庵琴派。
而此后的百年內,古琴艺术几经起落,一度仅见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音乐专业院校,终于在近年来得到了大力的普及,再一次成为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器乐主修方向之一。与百年前相比,师范教育的理念发生了多次变化,而高师院校的古琴教学研究几近于零。从师范属性看,重视琴歌教学是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古琴教学的极佳选择。
一、琴歌是什么
琴歌是以古琴为伴奏进行吟唱的传统音乐体式,也是古琴“琴曲、琴歌、琴箫”三种艺术形式之一,现存琴曲六百余首,其中过半是有歌词并且可以弹唱的。
琴歌的历史悠久,传承不断,学习古琴艺术理应重视琴歌演唱。《尚书》中有“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的记载,《诗经》中多次提到琴瑟,比如《关雎》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棠棣》中的“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史记》说“《诗》三百,孔子皆弦歌之”。汉魏时期,古琴艺术得到极大发展,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凤求凰》《白头吟》都是较为有名的琴歌。唐宋时期,古琴的琴制完善,琴歌也到达鼎盛,但由于唐以前记谱法不完善,文人重文轻曲,大量琴歌乐谱散轶失传。明清时期虞山派兴起,各派重曲轻歌,琴歌影响式微,但不少琴家在编印琴谱时搜集刻印了大量琴歌,使得宋代以来的许多优秀作品得以幸存。新中国成立后,查阜西、王迪等琴家为琴歌整理、打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俞伯荪、黄明康、丁承运、付丽娜等琴家身体力行,为琴歌演唱和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琴歌内涵丰富,集中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审美理想,追求“自然之道,天人合一”(阮籍《乐论》),在演唱中追求含蓄,追求弦外之音。形式上受到儒家礼乐思想的影响,将之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工具,要求“大乐必易,大乐必简”(《礼记·乐论》)。儒道两家影响下,琴歌整体上呈现出音色低沉,速度较慢,淡雅抒情、易于演唱却又涵义隽永的特色。
二、为什么要重视琴歌教学
(一)传承非遗,弘扬民族音乐,提高民族认同感需要重视琴歌
2011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强调“弘扬民族音乐”;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第二项“民族认同”素养中就提出“理解、欣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助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等。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开设的古琴,除了作为纯粹的器乐技能课外,还承担着保护非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琴歌本就在古琴艺术中极为重要,琴歌又有音乐与歌词两重内容,能贯通传统音乐与文学,是传承保护古琴艺术的极佳形式。对大中小学生而言,从诗词到琴歌,从琴歌再到琴曲与古琴艺术,是了解古琴艺术,参与古琴艺术,再到深入古琴艺术的极佳过程。
(二)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和学生特点决定重视琴歌教学是极佳选择
高师院校音乐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一般要求学生兼备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既能做舞台上的好演员,又能做讲台上的好教师。重视琴歌教学,能够让师范生在学习独奏技能的同时,提高演唱能力与伴奏能力,既能在舞台上展示琴歌,又可以走上讲台后传习琴歌,是一件一举多得的美事。
另一方面,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生源比较复杂,大多数同学通过声乐和钢琴获得联考成绩升学,选修古琴的同学也大部分是从零开始学习。本科的四年中除去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等安排,学习古琴的时间最多只有三年,以每学期16课时计算,共96课时的学习时间,较满的课程安排和较重的课业负担压缩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在演奏技能上必然不能与音乐院校的古琴专业作同等要求。
综合这两方面考虑,在进行正常教学的同时,适当分配时间给琴歌是极佳选择。另外,在琴曲难度或者曲目数量上做适当取舍,突出琴歌教学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三)从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实际看,重视琴歌教学也是极佳选择
当前的中小学音乐课课型包括唱歌课、欣赏课和综合课,要求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对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范生们提出了一专多能的要求——既能专擅某技能又能声钢器舞面面俱全。
而琴歌的演唱完美地契合了“综合能力”这一特点,有器乐技能的传习,又有声乐技能的演练。加上琴歌歌词往往来自诗歌,与中小学生的语文课能够实现知识正迁移,互相促进,相互提高。如《子夜吴歌》《关山月》《阳关三叠》《满江红·怒发冲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既是语文名篇,也是著名琴歌。
三、如何进行琴歌教学
琴歌的教学涉及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对教师的双重要求,即教师要古琴演奏与琴歌演唱能力兼备,需要注意的是,琴歌可以采用“乡谈折字”的方法演唱。琴家查阜西在《溲勃集》中有阐述:“乡谈折字就是要求人们在演唱琴歌时用你纯正的方言,把琴歌中每一个字的四呼开合(开口呼、齐口呼、合口呼、撮口呼和四声阴阳)结合起来折转到谱面。”这一说法得到了琴界的认可,合乎古汉语发展的历史事实,又能留住方言特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方言演唱,言传身教,代际相传。
退一步讲,即使将学生的演唱交给声乐课程,教师至少也要从思想上重视学生的琴歌演唱,适时检查,指导提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除自彈自唱外的伴奏能力,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声乐知识,进行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的探索。
其次是琴歌与琴曲的比重问题。三年总计96课时的教学时长需要教师慎重考虑、合理分配,既要打牢专业基础,又要尽量提升曲目级别,还要培养表演技能及其他应用能力。然后是学生的课外练习时间的分配,除了琴曲,琴歌的演唱也应该同步进行,有词之曲当唱词练习,无词之曲当唱谱练习,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古琴演奏、演唱技能,才是真正的“以本为本”“四个回归”。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要多利用艺术实践、古琴雅集、学生班级专场等演出活动,锻炼提高学生的演奏、演唱能力,提升其组织能力,为今后走上讲台上课、走上舞台演奏、为学生伴奏等做好铺垫。
其三是琴歌的选取问题。古琴艺术较为高雅,琴歌歌词也多为诗词。古典诗词中蕴含的节奏和韵律、声调天然地具有音乐的元素,非常适合演唱,与琴曲伴奏结合后,更能传达出诗词的内容与意境。祝凤喈《与古斋琴谱》说“凡人之情,和平、爱慕、悲怨、忧愤,悉触于心,发于声,而即此五二之音也。因音以成乐,因乐以感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琴歌都要演唱或者都要重点演唱,如《长相思》《凤求凰》等爱情主题的琴歌就不太适合中小学生,可以一带而过;《黄莺吟》《极乐吟》《山居秋暝》《归去来辞》等则可以列入重点。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原则,合理选取,有所侧重。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特征,时长与演奏难度适中,歌词较为常见的作品应该列为重点内容,然后鼓励学生触类旁通,兼及其他。
四、结语
琴歌不仅显现着中国古琴艺术悠久的历史传统,反映着历代琴家精湛娴熟的表演技艺,也标志着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发展的高度。它不仅承载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蕴含着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气质,单从这个意义上讲,琴歌的传承与保护就显得极为重要。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琴歌教学是一件非常值得探索的事情,如何让古琴这一非遗的传承深入化,活态化,走入师范生、走进中小学生,还亟待琴界同仁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宋彦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传承的瓶颈问题研究[J].中国音乐,2018,(05).
[2]李甦.当代成都地区琴歌艺术研究[D].成都:四川音乐学院,2015年.
[3]查阜西.琴歌传统和演唱[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04).
[4][日]森川加代子.论汉代的琴歌[J].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