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字声”奥妙探微
2018-03-04侯文杰
侯文杰
摘要:语言,是歌唱艺术区别于其他音乐艺术形式的重要特征。在演唱实践中,语言是将生理发声显像化,最终成为人声艺术表达的一个重要媒介。其中,我们常常将语言简称为“字”,本文从声乐演唱中的“咬字起音与声门激振”“吐字送声与共鸣安放”“归韵行腔与肌肉运动”等字声方面的技术运用,论述了歌唱“表字”过程中的物理、生理、心理等过程,从中探讨语言在歌唱中运用的奥妙和规律,最终服务于歌唱实践。
关键词:歌唱语言 字声奥妙 咬字起音 吐字送声 归韵行腔
中图分类号:J6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3-0065-03
曾有人用人声、语言、音乐三要点来总结声乐艺术所涉的内涵空间,阐明声乐艺术在不同层面所包含的内容,总结了语言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作用。我国的传统歌唱理论早已有了确切的对语言在歌唱中作用的认识:“萧管之音,虽集天下之良工……断不能吹出字面……此人声之所以可贵也……”。在演唱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歌唱语言是歌唱技术三要素之外,直接影响和决定歌唱效果和状态的又一重要技术因素。事实上,所有的发声用声技术,都无不是在歌唱语言的喷吐瞬间完成和实现的。在美好歌唱形成的瞬间,既是歌唱者科学运用声音技术的过程,也是正确运用语言技术的过程。
声乐演唱中,歌曲旋律中的每一个音高,都是由一个音节或者前一个音节中元音的延续形态所唱出的,也就是说,每个实际音高都是由元音发出的,辅音则用来衔接元音、构成完整字音。歌唱中元音就是“声音的形象”,即声音共鸣的色彩,辅音则是展示声音形象的过程中语言形态的发音过程,而从“辅音”到“元音”、从“元音”到“辅音”字与字之间的自然优美地连接,则是字声归韵行腔的过程。要想真正把歌声中的语言唱得清楚、唱得响亮、唱得优美,需要经过正确的认识和得当的训练。
一、“咬字起音”与“声门激振”
意大利美声唱法理论“声门激振”一词,意为激起振动的意思,也被称之为“起音”。辅音的咬字和声门的激起是同一动作过程,也可以说咬字的瞬间就是声门闭合的瞬间。声门激起瞬间,声门的着力点的大小、厚薄决定了起音的音质。咬字越清楚、清晰、清脆,声门着力点越小、越薄,音质越明亮、越集中;反之咬字越含糊不清,声门越不闭合,越没有集中的着力点,音质越暗淡、松散、浑浊。
(一)训练“声门着力点”——准确咬字
人声乐器的性能中,包含两个方面的重要含义,其中之一就是人声“弦”乐器的特性。“弦”即指声带。弦乐器中,“弦”长而粗的弦发音低,短而细的弦发音高;绷紧时发音高,不绷紧时发音低。人声歌唱过程中,不仅发音的高低取决于声带闭合的面积大小,发音的质感音质,也要通过对声门闭合触碰动作的瞬间来加以控制,让声门发出集中清脆的起音,就如同“弦”的摩擦振动发声的着力点。要训练歌唱着对声门着力点的敏感性,把咬字起音统一在声门着力点上。“声门气泡音”最早由我国声乐界传奇歌唱家林俊卿在其“咽音练声法”中提出的,指的是歌唱者在声门闭合适度挡气的过程中,控制气流慢速经过声门产生的连贯的、有间歇的气流,听起来是一串均匀的气泡声,由此而得名。气泡音练习可以帮助歌者加强声门感知力,提高声门的敏锐性,准确地找到声门闭合着力点,提高起音的质量。
(二)训练肌肉爆发力——快速、敏捷咬字
我们知道歌唱中的人声形象是由元音所呈现的,而将元音相互衔接成为表意的歌词,则要靠自如、清楚的辅音或者叫字头的连接。辅音咬字简捷、迅速,一触即发地,向元音安放,是一种重要的咬字感觉。辅音、字头发音时,咽部肌肉、面部肌肉、口唇部肌肉等要有紧张度和爆发力。
二、“吐字送声”与“共鸣安放”
气流吹开闭合的声门产生声流。吹开的过程要衔接“气流送声的方向”,也可以解释为,吐字的要向“腔”里吐,共鸣要安放得当,才能与下一环节紧密相连。
(一)安放的位置——吐字送声的目标腔体
语言咬字动作形成之后,氣流从声门发出,气流在腔中运动,所到之处产生涡流,形成共振峰,在哪里形成了就会在哪里产生震动,共鸣就会在哪里产生。因此,通过掌控气流和声流的方向和震动位置,来调节声音共鸣的位置。当代国际声乐界的共识认为,最好的吐字共鸣位置就在“上口盖以上”“上牙齿与面部眉心的区间”“上口盖到头顶”“面罩、面部”等感觉空间。吐字送声就是要“吐”和“送”在共鸣的腔体里,咬字吐字具有一致性和顺序性。
(二)安放的方向——吐字送声的声流运动路线
歌唱的动态存在就是歌唱中的气流,气流转化成声流,形成一种智能的调控和不可逆转的动态,因此,声音之初把握声流的去向至关重要。以歌唱者头部垂直线为坐标,向面部方向“旋转式”运动的声流最终能够进入歌唱共鸣的核心空间。声音的方向就通过相关肌肉调整声音方向,是歌唱中重要的技术手段。安放的状态,好的声音共鸣安放状态是专注的、积极的、自信的和准确的,源自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娴熟的生理调控的准确性。
三、“归韵行腔”与肌肉运动
“归韵行腔”是歌唱咬字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环节。“归韵”一词常常出现在中国汉语歌唱咬字发音中,事实上,所有的歌唱语言都存在归韵行腔的问题,“归韵行腔”就是将歌唱中语言发音的每一个音素逐一发出时形成一种语言的“运动和行走”,这种行走和运动要靠歌唱器官腔体精细的微观调整和调控。
不仅是中国汉语,在常用的意大利语和德语中都存在相似的语音归韵形态。歌唱中没有生动婉转的语音运动时,语言就会平淡、生硬缺乏表现力。咬字起音让字与声清楚清晰,吐字出声让字与声穿透响亮,那么归韵行腔会让字与声的形象在音乐的延续运动中,以美好动听合情合理的形态进行流动和连接。节奏节拍是在时间的延续流动的,歌声中的音乐流动正是依靠归韵行腔的运动过程完成的。演唱实践中,归韵行腔与歌唱器官肌肉息息相关,其中涉及的肌肉包括:喉咽部肌肉、口咽部肌肉、鼻咽部肌肉、上口盖以及嘴唇肌肉。各部分肌肉协调配合完成字与声的“珠圆玉润”、线条优美。“归韵行腔”是歌唱传神送情的精髓所在,其中的奥妙需要在实践中细细品味。
(一)“画圆圈”——归韵行腔的路径
歌唱中字声的运动和行走是自然优美的,也是有路径可循的。吴碧霞曾提到:中国汉字的语言,在歌唱中是先从门牙上、字头声母上发出的,然后在口咽腔中完成字腹韵母的发声,最后又把字“归韵”在面部眉心处,完成整个字的行腔。一个字的咬字发声速度是很快的,但其过程却是微妙的。其中存在一个“前咬字——后开腔——前归韵”的微观过程。以汉语中“遍”这个字的发音“bian”为例:声母b咬字起音在嘴唇的闭合送气上,是“前”咬字;双韵母ia中的i发音在硬腭靠近牙齿的地方,仍在“前”,a音从元音位置来看,比i位置靠后,大概处于硬腭中段位置;最后归韵归在ian的前鼻音n上,位置回到鼻腔面部。基本路径是从“前”到“后”又回到“前”,完成了一个画圆圈的行腔路径。
(二)“前面”开始,“前面”结束——归韵行腔的原则
在归韵行腔的路径中,我们提到了“前”与“后”的问题,事实上也是歌唱实践中困扰歌唱者的常见问题。有的讲“声音要向前,振动在头面部”,有的说“声音要向后,咽部软腭拉起,吸在后面唱”,事实上这个问题也和归韵行腔话题有关。这里我们提到的归韵行腔的原则就是“从前面开始,到前面结束”。就是说,在归韵行腔的路径的基础上,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字的形象从起音到收声,永远在“前面”,中间的声腔运动是因每个字的形态不同有变化和运动的,会参与口咽腔中声流的变化,会有为了唱准字腹韵母而相对向“后面”运动的字声,但要把握相对性,关注主要方向和原则。在字声技术上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字音固然有“前、后、亮、暗”的差别,归韵行腔中会有不同位置的行走和运动。同时,歌唱技术中,声音被放大美化的共鸣区域,即产生高频共振峰的地方就是在上口盖以上咽部与软腭衔接处向前的喇叭状区域内。因此,为了保证声音高质量的音质音色,归韵行腔的运动空间也要把握在共鸣良好的空间里,才能称之为好的归韵行腔。
(三)“说着唱”——归韵行腔的美感
如果说归韵行腔技术要在每一个字音的发音运动中细细揣摩,那么真正打动听众的是我们将每一个准确圆润的字声连贯衔接,并赋予其带有语气的、富有逻辑性的字、词、句的字声表达。不仅是“萧管之音,虽集天下之良工……断不能吹出字面……此人声之所以可贵也……”,而且是“况字真则义理切实……悲欢喜怒,神情毕出;若字不清,则音调虽和,而动人不易……虽情有可想通,终与人类不能亲切相感也。”我们在歌唱实践中常常发现,很多歌者因为过多专注于声音,而忽略了人声艺术最重要的语言和情感的表达,使得好声音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说着唱”是一种歌唱思维,作用于歌唱着的歌唱意识,带着情感表达、带着说给人听的意识去把握技术,去调控字声。由此说来,歌者的语言能力也是不能不提的,歌者讲话朗诵的发音用聲,是歌唱的基础,是应该在歌者的培养中受到重视的。
四、结语
声乐艺术,是以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为目的,以艺术化的语言为媒介,科学运用身体嗓音乐器,发出具有乐音规律的声音,用于表达人声音乐作品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声乐艺术的表达过程中,语言和人声的叠加显现,简称“字声形象”,是声乐艺术给观众最直接的艺术印象。在追求“字声”美感的道路上,声乐界历经多年的思考,对“字”与“声”的认识也是千回百转、几多取舍。当代的声乐舞台和课堂对人声的科学性与多风格性,已有了更多的共识,“字”与“声”并无矛盾,存在的是对技术认识的不足。既要美好的科学的声音,又要准确的传神的语言,二者缺一不可。其中的奥妙,在于准确的咬字起音、良好的共鸣音色释放以及行云流水般的字声运动与造型,最终实现作品字声形象的完美呈现。对于千变万化的各国语言来说,值得深究的字与段更是浩如烟海,将每一首歌曲作品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唱腔进行逐一分析、造型,可谓“字字玑珠,声声有学问”。对人声物理过程的准确认识,对演唱实践感受的分析和总结,对歌唱语言发声过程的分段式、放大化研究分析,是探索歌唱语言奥妙的重要过程。歌唱语言是歌唱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对歌唱语言的深入理解和大量实践,必将带领歌唱艺术进入该让你更加精致唯美的人声表达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