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之我见

2018-03-04四川省攀枝花市和爱彝族乡中心学校刘正万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7期
关键词:课文作业评价

四川省攀枝花市和爱彝族乡中心学校 刘正万

新课程理念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巨大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就能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古人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而现代教学理念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动起来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只有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动起来,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特别是小学低段的儿童,上课要求他们“一动不动,认真听讲”,这岂不是抹杀了孩子的天性?谈何培养学习兴趣?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动起来,就是要学生“动口动手动耳,眼到心到”。

1.动口

动口主要指“读和说”。

(1)读。读主要指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安排学生读书。字、词、句、课文,应当主要放在课堂上读通、读熟、读懂。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读,不能机械地重复,防止“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每读一次要有一次的要求,形式也要多样。比如,困难大的可范读、带读,听录音;学生能解决的,可指名读,小组读,轮读,分角色读等。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读更应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

(2)说。主要指口语训练。包括叙述、复述、转述、讨论和评价。

①叙述。识字教学中可以是对字体的结构,笔画笔顺的描述,写作训练中可以是“看图说话”的听说训练,阅读教学中可以是“观察说话、创设情景说话、讲故事”等。

②复述。复述一般分为详细复述,简单复述,创造性复述三种。各种形式的复述训练,既可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记忆力。复述不同于背诵,它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全部或部分地叙述课文内容。

③评价、讨论。评价是针对自我表现或别人表现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是针对某一事的某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评价和讨论不仅有利于口语训练,还有利于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2.动手

动手主要包括“演、写、画、做”。

①演。识字教学中的演包括“手书”,除此而外就是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的“小表演、小演示、小话剧、小模仿”之类的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动起来。

②写。写包括低年级识字课上的书写生字、词。中高年级在课堂上的小练笔。抄写生字词一定要控制数量,要求质量,杜绝写得越多越好的错误观念。

③画。常言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画主要指学生根据需要,把课文有关内容画出来。如把课文中重点字、词、句标出来,或把课文中某事物的形态样子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无论哪种形式的画,都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④做。做主要指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做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小手工、科学试验等。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可以让学生站在高处亲自体验一下。

3.动耳

动耳是指认真听。听别人读,听别人讲。“充耳不闻”何来兴趣?

4.眼到、心到

眼到是指认真看,认真观察,心到是指要“记”,要“想”等。大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让学生学习过程动起来,也就是要把听说读写落到实处。动口、动手、动耳,眼到、心到,任何一个过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几个过程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习的过程就是要让“听说读写”的过程充满意义,充满乐趣,学生才能有效地学习。

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家盖茨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可见成功的体验不仅是培养孩子学习的催化剂,更是激励学生不断学习的有力保证。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是让学生自己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不是老师“你真棒”的夸奖。在提倡鼓励性评价的教学中,部分老师的赞美之词满天飞,华而不实,甚至形同虚设。这种不切实际的评价带给学生的,只有伤害。所以老师的评价一定要真实,要在学生的优点,特别是学生的进步上鼓励,否则将适得其反。比如说回答问题,学生回答正确了,你只要肯定,夸不夸奖学生心里都是很高兴的。如果学生自己都不满意,你还大夸其夸,反而遭透了。再比如,听写十个生字,某同学写对了八个,如果他较前一段时间有进步,你只能夸其有进步之类的,如果夸大其词,他会很不高兴,因为他正在为没全写对而懊悔呢。另一方面,写对九个和全对的同学又情何以堪?

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老师就要先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比如听写生字,听写前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记住生字,让他们互相听写,试一试,估记都记住了,老师再正式听写,这样,学生自然就成功了,心里肯定欢喜。再如做作业,如果速度不一样,那就分层布置,不然,太慢的同学永远都是“最后”。现实中这种情况很多。“永远最后”的同学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我看不能,更别提兴趣了。

三、作业布置要适量

作业只是巩固知识的手段之一。课堂作业多了,学生在课堂上做不完,就只有“牺牲”课间时间,严重的上其他课写这门课作业。特别是很多老师把课外家庭作业当作“第二课堂”,用“题海”占领学生的每一点时间。课堂上挤占艺体、校本等课时,课外又让学生大量重复练习,争取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练熟练透,只为最后那一张试卷能考出高分,完全不考虑学生的感受。他们还没长大,就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早对学习没了兴趣。学生中“好老师=作业多的老师”的观点,就是对这种现象的强烈反击。

所以,不要让作业占满了孩子的课余时间,给他们的童年留下一点美好的回忆吧!让他们课堂上愉快地学习,放学后高兴地写作业,还有足够的时间玩耍,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能感受到学习的成功,课内课外能享受学习的快乐,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猜你喜欢

课文作业评价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作业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我想要自由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