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游泳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2018-03-04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王公一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7期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游泳教学效果

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 王公一

游泳运动作为一项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具有较高的锻炼意义,对于学生终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体质的改善和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在对北京市中学游泳课的开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在中学游泳课采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试图探索更为有效的游泳课教学模式。

本研究选取北京十一学校初一年级游泳选项课60名男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按照正常90分钟课时上课,实验组按照1+1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上课,实验前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调查询问,删除掉游泳特长生,实验对象75%在初学游泳之前从未参与过水下体育活动,或者缺乏水下运动经验。对学生进行自然分组,然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蛙泳教学、相应的身体素质测试和锻炼态度调查,身体素质机能测试包括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进行测试,学生锻炼态度采用毛荣建设计的《锻炼态度量表》进行测试,采取对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两个实验的体质测试指标在统计学上没有差别,和实验的需求是相满足的。

前三次课两组的教学进度都一样,变化出现在第四、五、六、七、八次课之间,第九、十次课都是蛙泳完整配合练习。教学内容课外内一体化教学侧重点几乎都在课外延时间完成。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每次课对技术的掌握程度,本次试验制订了课后的测试项目。

为了进一步从实践上对不同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验证,本研究选取北京十一学校游泳课选项课,利用十一学校打破传统的班级上课模式的特点,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为了验证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对实验对象产生的不同实验效应,结合前面的测试数据然后在实验结束后组织3名游泳课教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蛙泳配合进行考试。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对象都基本上掌握了蛙泳的基本技术动作,但是两组的掌握程度出现了一定的差别:实验后实验组的成绩为平均成绩为83.5分,对照组的技评成绩平均为72.9分,两组成绩之间出现了统计学差异(P<0.05),由于在实验之前,实验的对象在游泳技术的评价上不存在统计学的差别,所以实验后的的差别是选择不一样的教学模式开展的结果,这些都说明不一样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有不同的影响,实验组所采用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中学游泳课教学效果,单纯从技评成绩来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的游泳课教学模式。

实验后对两组部分体质测试评价指标成绩统计分析,实验后两组的1000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实验组提高的幅度更为明显,实验后实验组成绩比对照组成绩提高了1.7秒,说明传统游泳教学模式和课内外一体化游泳教学模式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1000米成绩,但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于调动了学生锻炼积极性,学生成绩提高程度更大。

为了对传统游泳教学模式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加深入的进行比较,实验后对锻炼态度进行了分析,这个研究选择的是《锻炼态度量表》开展的测量活动显示:实验前两组各项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满足实验需要,实验后两组的各项评价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是实验后两组的8项指标得分出现了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可以认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对象的锻炼态度,有利于实验对象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和形成。

1.目前北京市中学游泳课的开设基本上采用选项课的方式进行开设,但课时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基本掌握一定的游泳运动技能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模式上72.7%的对象使用的是传统的游泳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上一般采取岸上多讲,下水不具体要求的教学手段;师资方面72.7%的对象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游泳运动训练和专业的游泳救护训练,无法保证游泳课教学任务目标的全面实现,游泳课的教学效果非常不好。

2.“课内课外一体化”就是把课外的体育锻炼和课程的体育教学当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强调课外锻炼和课堂教学的统一,教学总体目标是淡化传统的体育竞技教学内容,突出体育终身健身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

3.在具体的实施策略上可以通过实现体育课堂和课外活动时间的统一管理;加快游泳课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式的调整;加快教学过程的改革等几个方面全面落实“课内课外一体化。

4.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游泳技评成绩和达标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的游泳课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中学游泳课教学效果。

5.经过20课时的教学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部分体质测试的成绩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实验组提高幅度更大,两组部分成绩之间出现了统计学差异。实验后实验组的肺活量、1000米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更能促进学生体质的改善和提高。

6.实验后在两组学生锻炼态度的调查上也出现了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学生态度得分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对象的锻炼态度,有利于实验对象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和形成。

建议:

1.随着人们对教学本质认识的深入和教学理论的完善,新的教学模式会取代原有的教学模式,因此“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出现符合教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2.“课内外一体化”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游泳课中全面实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它可以促使学生尽快掌握游泳这一终身受益的实用技能,真正实现一项能陪伴一生的运动技能。

3.“课内外一体化”并不是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对现在中学游泳课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完善,是对中学游泳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应结合具体教学实际创新更多的教学方法,丰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猜你喜欢

课内外一体化游泳教学效果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究
开展高职武术“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俱乐部式教学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影响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