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的内容需要开放性的课堂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之浅见

2018-03-04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凤州镇中心小学汤文刚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7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开放性品德

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凤州镇中心小学 汤文刚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课程,有着较强的综合性、思想性、开放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从其课程性质引伸出该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大基本特征。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课程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通过各种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升华品质,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品质回归到生活中去。

《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编写基于生活、基于案例、基于情境、基于问题,不仅限于教师的讲授,更适宜开展开放性教学活动进行学习。教学时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只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因此采用开放性教学,不仅能焕发课堂魅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素养。

一、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

在日常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借助教材中的插图,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让学生扮演文本中的角色,进行现场表演。如在教学《安全回家》时,如果只用讲授法让孩子了解交通规则、认识交通标示和交通手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不感兴趣,也记不住,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开展今天我是小交警的表演活动,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通过观察、体验、角色换位,进而明白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体会交警工作的辛苦,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表演的过程就是他们陶冶情操的过程,也是他们自我教育的过程,会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让学生在演讲中感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把课堂要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展演的舞台,他们每个人都会是小诗人、每个人都会是小小演说家,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珍爱生命》这一主题时,本主题共三个课题:《美丽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呵护我们的身体》。内容安排是从大自然的生灵万物到人类的生命,从珍爱自己的生命到为他人的生命献出自己的爱心,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在教学完这三个课题时,为了让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更深刻的感悟,我安排学生以珍爱生命为主题,在班级内开展一次演讲比赛活动,通过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演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正确对待生命才能体现出生命的可贵,才能使人们生活的祥和,家庭幸福,才能使社会发展更快,才能让世界更美好。

三、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理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一种道德、品行的塑造过程教学,学生应在品德课中得到明理的深化与情感的培养。品德课中要想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起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量引入“辩论”是一条很好的实现有效教学的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如在教学《学会拒绝》一课中“不和烟酒交朋友”时,我设计了“该不该种烟”的辩题,展开辩论,有的说:“吸烟有害健康,不种烟,就没有人烟抽,人的健康就不会受到威胁。”有的说:“种烟能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通过开展激烈的辩论,从而使学生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在辩论中,学生明白了未成年人吸烟对身体有害无益的道理。

四、走进困难家庭送温暖

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只享受爱不懂得付出爱心,只凭课堂的说教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就要真正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的功能,还要坚持课内外结合,要和家庭、社会教育互相结合。如教学《伸出爱的手》教育主题中的《走进残疾人》一课时,我会安排学生在双休日和父母一同去看望当地的残疾人,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不方便,以及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体会他们对待生活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萌生关爱残疾人,关爱有困难的人的想法,做一个有同情心和爱心的人。并要求学生帮他们做一次家务,给他们唱支歌,给他们做一顿可口的饭菜,陪他们一起聊聊天……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明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乐园。

五、走进社区学规则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法制观念,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如在教学《我生活的社区》一课时,我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走进社区,去超市购物、去图书馆借书、去电影院看电影……等一系列活动,亲身体验不同场所都有不同的规章制度,感受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只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社会才会和谐,社会才会文明、社会才会进步,生活才会更美好。借助社区这个大课堂,进行无声自我教育,树立学生守规意识,教育学生做个有社会公德的人。

总之,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中不仅要利用好学校课堂大舞台的教育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好社会这个大课堂的实践教育功能。在教学中我围绕“生活化的品德与社会课内容需要开放性的课堂”这一教学理念,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想方设法使课堂具有开放性。在开放的教学形式下我努力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想。在“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让开放性的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在开放性的课堂中学习知识、体验快乐、培养品质。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开放性品德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寻求开放性道路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