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8-03-04穆玉红连云港市东海县安峰初级中学江苏连云港222311
□ 穆玉红(连云港市东海县安峰初级中学 江苏 连云港 222311)
1、“互动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的课堂教学、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实质上是灌输式,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随着课改的要求,社会对人才需求,而“互动式”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强调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争做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从而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终极教育目标。
探究互动学习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调节学习和生活节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构成互动关系,不但可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全面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2.1、以学生的探索活动为主体
以学生的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为中心,以优化教学内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动脑为核心辐射到动口、动手、动笔等诸多因素,主张课堂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强调交流提问、变式探讨的教学环节,立足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教学过程。
2.2、以教师创设情境为前提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解决问题相连的情境,为产生问题做铺垫,为形成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作为突破口,打开本课教学的大门。创设情境是体育教师面临非常困难的技能,它需要从学生出发来了解基础,还要研究教学内容的教法,从而预设出学生体验生成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的衔接,这个衔接需要创设情境才能产生,因此在情境的创设上力求短平快。
2.3、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关键
学生经过体验尝试的过程中产生了问题,教师紧接着根据诸多问题来确定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本节课的教授内容或者说是本节课的重点,确定教学内容的过程是教师依据学生体验产生的问题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互动讨论确定。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其讨论与发现的方式与其他学科有个性化区别,力求简洁,留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实践体验。
2.4、以教师引导学生有序的体验为基础
教师依据产生的问题,结合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有序的体验,学生的体验是带着问题而进行,既有个体接受学习的模仿,也有小组合作、保护帮助的协作,教师根据体验的结果确定体验的进度,达到关注差异、全体提高的目标。其中里面既有个体的身体体验(运动技能学习),也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小组间的互动交流。
2.5、以适时评价为引领
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体验结果,对学生在体验中表现的努力、态度、技能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利用适当的机会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也可以组织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的平台,也可以利用小组进行互评等,可以在某一个体验阶段即将结束,也可以在整个体验即将结束的时候,还可以在学习的高潮或者关键所在时,目的是引领提升学生心理感悟能力与形成积极健康的体育价值取向。
3、“互动教学”模式的价值体现
3.1、以学生的练习体验为主
整个基本部分的体验约占32-34分钟,与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多创造学生动的机会,既能达到练习的机会、次数、时间的基本要求,也要达到体能锻炼的目标,因此,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身体练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
3.2、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
通过创设情境产生问题,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与动机,为学生进一步想学创造了条件,也为教师的教指明的方向,师生的目标更加明确,使学习活动更加贴近学生。
3.3、体验是以建构为主的过程
传统的体育学习是一种接受学习,在教师的示范讲解的基础上的模仿练习条件下完成,体验发现学习实在教师创设情境的过程产生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下,实施一定的学习策略、方法、手段,通过体验实践,将体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体育素养。
3.4、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提升
该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接受式教学,体验发现体育教学是从学生体验产生的问题出发的,时刻都不离开学生,教学问题的确定,策略的设计、评价反馈,都是从学生出发,在面对当下体育学习的复杂性与困难的境遇下,一味地去研究教材教法,而忽视学生的现有基础与学生学习体育的感受,我们的体育课是与学生的身体、运动技能及心理需要脱节的。农村、城市间,各水平段间、各区域间、各民族间都有自己的“情况”依据自己的情况,结合教材的规定性,才能形成有生长点的体育教学。经过实践体验发现教学,我们就会形成研究体育教学问题,时刻离不开学生的思维习惯,从而会对研究与实践起到帮助作用。
3.5、教学氛围更加和谐
体育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学习,是在依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利用一定的手段方法身心发展的过程,如果一堂课是在一位教师的统一要求下,紧紧地按照教师的预设一步一步演下去,学生就是教师手中的演员,学生被动式奴隶式的学习是抹杀体育精神的学习,彰显不出学生体育学习的个性化。遇到篮球、比赛的求知欲望,遇到挑战的表现欲望,学生的天性不能抹杀。体验学习的过程,是在产生的问题的基础上,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就是掌握好帮助的策略与度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有能力去体验,领悟、掌握甚至遇到问题直至逐步减少错误的过程,一定要构建这样的过程,遇到问题他会主动求教教师、同学、也可能寻求别人的帮助,在这样高密度的各层次的交流中,学生的社会性得到培养,同时有思考、有探究、有体验,这样丰富的学习过程才是一种体育实践学习。
4、“互动教学”模式有效实施步骤
有效互动教学模式实施步骤可具体分解为初步互动、中度互动、深度互动、延展互动。
4.1、初步互动
(1)教师引导是互动式教学法的前提。
在互动式教学法中,教师的引导是学生参与互动的基础。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的背景景知识,提出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更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其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授课之前给学生表演一个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套路,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自学是互动式教学法的基础。
在传授新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继而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日标,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之后,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具自已去练习、体验、尝试、发现问題、研究问题、查阅文献、获取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如在篮球运球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尝试体验手拍球的位置、触球手的部位。用手掌、手指、掌跟等触球的稳定性比较,让学生自己体验,从而总结出正确的触球部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2、中度互动
(1)小组讨论是互动式教学法的主题。
在学生自学、初步体验、感知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交流能解的问题时,教师不要轻易给出“标准签案”面是设法组织同组同学互相学习,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自学、互学的能力。此时可以选择生生沟通的多向型互动,这种互动形式与双向型互动不同的是,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它强调信息的多向传递反馈。在课堂上的常见形式是: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如在足球传接球教学中,原始发力点的部位,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身体部位的发力情况,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发力点到底在何部位。学生组内结伴体验练习,一人固定同伴的身体某一部位,让其发力,从而找到发力点在胯部。
(2)组际交流是互动式教学法的关键。
教师先让各组代表发,该组对本课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做补充;有不同意见组际之间进行论,再练习、体验,寻找答案,教师一样不轻易给出标准答案,尽量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可以采用师生对话的双向型互动,在这种互动方式中,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的师生对话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4.3、深度互动
(1)学生练习评定。
学生练习评定是评价互动式教学法教学效果的有效检测方法。在组织交流结束后,教师一定的评价标准准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从不不同側面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在自练的层面上互学、互练、互改,对于其中出现的典型性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让学生开口说话,大胆发表自己的观念、结论、想法、设想,采用全座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于段来解决。培养学生学习有总结,进行自评、互评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
(2)全员大型网状型互动。
全员大型的网状型互动,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和教师构成一张紧密联结的网,每位学生、老师都是这张网的一个结点。能够牵一点而动全网,互动的辐射范围非常广。这种互动强调师生平等参与学习活动,信息全面开放,教师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源。这种互动的载体往往是大型的数学游戏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网上互动活动。培养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网上互动的习惯。
4.4、互动延展
(1)教学内容的总结。
教学内容的总结是互动式教学法教学的扩展延伸。对课堂教学过程及时点评总结,尤其是对体验、练习,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纠正,以利教学效果改进和提高。有些问题可能有待下节课或以后的教学中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后继续练习、体验、讨论,寻找答案,把互动教学引导到课后,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2)互动的理想境界。
在实际教学中,各种互动往往交织在一起,缺一不可。就教学效果来说,在各种种互动形式中,双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差,多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好,但效果最好的是网状互动。“全员参与、平等信任、互尊互爱、自由沟通、情感相融、共同活动”也是我们新课程所要求的互动的理想境界。也最能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