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女性休闲体育项目的功能及特点分析
2018-03-04王静娜冉令华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 王静娜 冉令华(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1、引言
俗话说:“开言不谈《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可见其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从古至今红学研究者数不胜数,而这些研究者、评论者更多的关注点在其思想性和文学性方面,甚至其中的饮食、服饰、园林设计等等也备受热议,可是体育活动却少有人关注。让我们从《红楼梦》这个社会的缩影中去探究清代女性体育活动的踪迹,以史为镜,能有所感悟,以期对促进我国妇女体育事业的发展有裨益。
2、《红楼梦》中的女性休闲体育项目及功能
2.1、放风筝
风筝是一种民间工艺品,历史悠久。相传春秋时鲁班削竹为“鸢”,砍木为“鹞”,始有风筝之雏型。清朝风筝的制作工艺,由简单到复杂,愈加精致。风筝成为那个时代最流行的一项传统娱乐体育活动。在民间放风筝还有祛病健体,散晦气的美好寄托,故时至今日人们仍在春季郊游踏青时,趁东风放纸鸢。
曹雪芹本人就是一位风筝高手,他曾撰有《南鹞北鸢考工志》,内有几十种风筝的制作方法。在七十回讲暮春之际,重建诗社,大家聚一起作桃花诗,填柳絮词,放风筝的休闲时光。对黛玉与众姐妹用风筝“放晦气”的情景有精彩描写,黛玉笑道:“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个美人风筝来。宝玉抱怨风筝被晴雯放走了,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所以又说放晦气一乐,你应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紫鹃铰断了风筝线,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都带了去了。”放风筝作为一种户外运动,是清代女性寄托的美好愿望的一种形式,认为放风筝就是“放晦气”、“放病根儿”,她们在放风筝的过程中,不断奔跑,也得到精神的愉悦,身体的锻炼。
南宋李石在《续博物志》中载:“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可见,放风筝是一种有益身体健康的活动。因制作风筝的材料易得,方法易掌握,放风筝成为较普遍的休闲娱乐方式。对于深居闺中,缺乏锻炼的女性来说,春日里放风筝,能够亲近自然,舒展筋骨,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清肝火,散内热,促进血液循环。不断地奔跑,追逐,大汗淋淋促进了新陈代谢,强身健体。同时,放风筝时,双眼极目远眺空中的风筝,能够调节视力,缓解视疲劳,改善视力状况。
2.2、荡秋千
关于秋千的起源,《古今艺术图》中记载:“其(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者,后中国女子学之。乃以踩绳悬木立架,士女炫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曰秋千。”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秋千由于简单易操作,更是得到的女子的青睐,很快在民间甚至皇宫内院流行开来。汉代以后,荡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娱乐活动并流传至今。
荡秋千是我国古代女子重要娱乐方式之一,如《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佩凤、偕鸳两个去打秋千顽耍,宝玉便说:“你两个上去,让我送。”慌的佩凤说:“罢了,别替我们闹乱子,倒是叫‘野驴子’来送送使得。”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从字里行间中可看出,荡秋千给园子里的女性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现代医学认为荡秋千时,人的骨骼肌会有节律地收缩与放松,有利于人的肌肉健康,对活络筋骨也大有益处,再者人的身体有规律的前后摆动,使腰部和腹部的肌肉有节律地收缩、放松,能增加了腰、腹的力量。清代的女性可能并不知道荡秋千有诸多益处,她们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排解内心孤独寂寞的方式,平日里她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而秋千荡起攀高的那一刻,闺中的女子获得了短暂思想和心理的解放。园中的女性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她们渴望与外界进行交流,秋千荡起越过高墙的那一瞬间满足了她们的好奇心。大起大落,忽上忽下的秋千使得少女们流露出本身天真活泼的一面,也许只有这一刻她们才真正解放了天性,做回了最真实的自己。
2.3、斗草
斗草又称斗百草,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民俗游戏。其最初的起源已无处可寻,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以后斗草愈渐成为妇女和孩童的游戏。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荆楚人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斗草分为“武斗”和“文斗”。“武斗”规则为:双方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交叉成“十”字后各自用力拉扯,不断者为胜。以人的拉力大小和草的承受力的强弱来决定输赢。所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孩子们采来花草,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花草名,谁采的花草种类多,对仗的水平高,能坚持到最后,谁便赢。斗草的“文斗”更多的考验参赛者的植物知识和文学修养。
《红楼梦》中第六十二回写到的就是斗草的“文斗”形式,宝玉生日那天,各屋的丫头也随主子同乐,香菱和芳官、蕊官等几个丫头各采了些花草,坐在花草堆中斗草取乐。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突然荳官说:“我有姐妹花。”这下把大家难住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穗。”好热闹的斗草比赛。斗草可谓是一举两得的休闲娱乐项目,采集花草的过程使身体得到锻炼,筋骨得到舒展,斗草的过程中又进行了脑力锻炼,还能学到了许多有关花草的知识。
2.4、游园散步
散步对于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清代女性是最重要的一种休闲,养生的方式。这与散步所具有的特点分不开,其随时随地,不择场地,不需器械。散步更成了园中养尊处优的的夫人、小姐们,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运动。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红楼梦》中的贾母在医疗条件落后的清代,80多岁的高龄身体康健,和她经常散步游园不无关系。贾母爱热闹,喜欢召集儿孙们在园子里聚会,饭后带众人散步消食。贾母在逛园子时,更多的时候是自己亲力亲为,而不是靠人用轿子抬着。如第三十八回中,史湘云请贾母等人赏桂花,贾母带了众人进园来,上了竹桥,凤姐忙上来搀着贾母,老祖宗只管大步走过“咯吱咯喳”的竹子桥。在第四十回,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这个乡野村妇的的出现,给这个保守封闭的大家庭带来了新鲜感和笑料。贾母心情大好,盛情款待刘姥姥后,兴致勃勃的领着刘姥姥和众女眷游园散步。
散步场地不受限制,更不需要借助器械,绝对是一项低投入,高回报,老少皆宜的休闲运动项目。散步作为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可将全身大部分肌肉骨骼调动起来,从而使人体代谢活动增强。饭后散步还能使胃肠蠕动增加,提高消化能力。
3、我国清代女性体育活动项目的特点
3.1、家庭组织性
清代家庭最基本的层次是农民家庭,多由一夫一妻及子女组成,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决定了女性的休闲活动方式。女性一年四季都忙于生计,很少有余力和闲暇时间,即便是有也只是在家里进行一些简单的休闲活动,如牌戏、放风筝、散步等。而贵族家庭的小姐夫人,作为“有钱有闲阶级”,是“富贵闲人”的典型代表,她们的闲暇时间充足,对休闲体育活动的需求更迫切,但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传统礼教,禁止她们走出大院、闺房与男性为伍参与体育活动,她们只能借助现有的条件如园中的花园、空地等,把休闲活动带进院子里,也使得 “随地休闲”成为可能性。“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具备进行家庭休闲体育的所有条件,既有合适的场地,又有充足的参与人员。园中的姑娘丫鬟们活泼好动,对于休闲体育活动的参与都热情高涨。可见,清代女性休闲体育活动更多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的小范围的锻炼身体,自娱自乐的放松活动。
3.2、节律时令性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中秋节、元宵节等节日就是按照时令和节气的变化而划分的,呈现出节律性的特点,从古代延续至今,内容和形式在不断发展变化。清朝有诸多的传统节日,一些节日活动的内容本身就是体育活动,如寒食节,清明节放风筝,荡秋千,上巳节(三月三)水滨游春,端午节赛龙舟、重阳节登山望远等等。节日里待字闺中的妙龄少女,深居简出的太太夫人,一刻不得闲的丫鬟女仆都“偷得浮生半日闲”,去看热闹,祈福,参加休闲活动。大观园中的女性更是不会错过逢年过节的日子,如清明节前后黛玉、探春等放风筝,佩凤偕鸳二妾荡秋千,正是春季通过踏青,放风筝、荡秋千,期望能祛病健体、驱除晦气等风俗的印证。到了中秋节和春节这种阖家团圆的日子,贾母吩咐大摆宴席,儿孙齐聚一堂,这时候也是荣国府最热闹的时候。宴席上击鼓传花,行酒令,宴罢后众姐妹下棋玩耍。从一定程度上,传统节日促进了清代女性体育的发展。
4、结语
清代女性深受封建纲常伦理的束缚和压迫,在夹缝中,通过参与多样的休闲娱乐活动寻找生活的乐趣,自我存在的价值,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清代休闲体育活动也因女性的推动,为自身赢得了宝贵的发展空间。《红楼梦》在当时一反常态,以女性为中心,肯定女性的地位,赞叹女性的才情。从这部巨作中,看到女性休闲体育很强的家庭性,节律时令性的特点。尽管曹雪芹在书中对女性体育活动的描写惜字如金,着墨不多,但其中有对封建礼教的挑战,引导女性不断解放思想,为清代女性休闲体育的发展助力。《红楼梦》也因此成为研究女性休闲体育发展的重要史实性资料,对传承和发展传统体育项目,促进现代女性体育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