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8-03-04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下罗小学欧阳雪梅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7期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品德影子

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下罗小学 欧阳雪梅

一、立足教材,落实课程理念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是教师组织活动的主要依据。由于该课程是一门开放的、强调学生个性、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因此,与典型学科课程的教科书明显不同的是教材为教师因地制宜地创造和开发富有特色的本地区、学校和班级的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在保证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可对教育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引导学生开展品德活动,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在活动中获得能力的发展。那就要在使用教材时,要立足教材,落实课程理念,一定要改变以往“教材为中心”的教材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计划,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搭建平台,将教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从而突出教材的生活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实际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设计成活动教学的内容,不是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或看图讲解,而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学习的模型,使学生在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教育活动中各个方面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源于现实生活,回归生活

在教学活动中,除了立足教材的同时,还要结合来源生活中的教材。因为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主要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所以,生活就是教材,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故此,品德与生活课,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教学时,我们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出发,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近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本着这样一个理念,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与教学,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束缚。

三、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探索实践

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和学习书本上的东西是不够的,教师还要进行教学活动的实践,在品生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去勇于探索实践,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才能培养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让他们在主体自身的活动中获得经验,通过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体验与反思,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构建优良的品德。正如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说:“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

在教学中,教师要放飞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实践,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夏燕霞老师教的《人人都应该懂得“道路语言”》这课,为了让学生了解交警叔叔指挥交通的辛苦,有意让学生学习交警叔叔指挥交通的动作,让他们去谈感受,引导学生懂得交警叔叔指挥交通的辛苦和“道路语言”的重要性。老师出示一些“道路语言”的标志,有那几种类型的标志?让学生说说这些标志有什么特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结合日常生活中你从哪里看到过这些标志?再让学生进行生活社会的实践:1.(分学具 我能行)小组长拿交通标志,组员讨论。贴在相应的标志类型上。2.(玩游戏)必答题、抢答题。说出它属于哪种标志?3.(画标志)让学生说出自己画的标志是哪种类型?提醒人们什么?然后贴在相应的标志类型上。4.(看故事)没有交通工具标志,悟空和八戒在道路上开车会怎么样?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5.(拓展)让学生认识外国的交通标志。这样的教学体现到教师既站在学生的视角和他们一起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去体验,又能使学生认识交通标志在社会中使用的必要性,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生活意识。

四、在活动娱乐中,获取知识

《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品德与生活课教学都非常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直接参与的感受体验活动、游戏娱乐活动、模拟操作活动、动手制作活动、表演欣赏活动、讨论交流活动、作品展示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做,玩中思,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冒出智慧的火花,在活动中创出新的情感。从中获取知识。因此,我抓住教材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外,还根据本课程的特征,让学生在课外活动娱乐中实践、学习。如我教《影子的探索》这一课时,组织学生分小组来到操场上玩。我也适时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启发学生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有位同学说,我发现了小华同学的影子跟着他转。我让同学停下来去感受、去观察,评价这位同学说得对不对。再让同学们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看看自己的影子怎么样?别人的影子又怎么样?抽学生说说。然后,互动拿粉笔画出你所说同学的影子,发现影子有什么特点?结果他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表扬了他们,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我抓住机遇让他们做游戏比赛,二人一小组,一人做动作,一人用粉笔画出他的影子,看谁组画得又快又对,给予奖励。我一边巡视一边与他们交流,很快有些小组完成了。等大家完成后,让他们互相评价,讲出好的地方以及不足的之处,这样加深了他们对影子的特点的理解。在这基础上,让学生拿出书本打开27页继续进行判断题抢答以及画影子图。通过将课堂知识融入到活动与实践中结合起来,不断反复实践,在娱乐活动中,获取了知识,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只有以儿童的生活背景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为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结合品德课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落实课程理念,才能真正实现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品德与生活品德影子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What a Nice Friend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和影子玩耍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不可思议的影子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