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高学习效能

2018-03-04广东省蕉岭县广福中心小学黄新安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7期
关键词:电表读数凳子

广东省蕉岭县广福中心小学 黄新安

一、了解学生,定教法

对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理解程度,要作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他们打成一片,找她们谈心交流、做朋友,这样就能更好地了解他们。他对你的好感也就油然而生。你对学生的感召力也就与日俱增。

如在教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下课了”这节课。它的重难点是怎样比,虽然教材里也出现了几种直观的不同比的图画,如果照本宣科地传授,学生可能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我在教学中找出两个身高不一的学生,高个子小明、矮个子小李来到讲台前,让全班同学观察,再让他们指出谁高、谁矮?他们很快就能说出小明高、小李矮。

这时我就引导他们在比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小罗举手站起来说:“身子要站直”。小张则说,“要站在同一个地方,不然没法比?”

当引导学生说的时候,往往他们的说就点破了本课的重难点,我叫小张上来演示一遍,他搬来一张学生凳,让个子矮的站在凳子上与高个子比。这时会发现高个子反而矮了的情况,我把这个问题抛出,这是为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小李高,是因为站在凳子上”。

我为了检验学得效果,我叫成绩中下的学生王某让他判断,你认为谁高呢?他出乎我的意料说:“小李高,小明矮”。

我让小张说服他。小张会意地点头,叫站在凳子上的同学下来再站在一块比。小张说:“小王,你看谁高?”小王这才明白谁高谁矮的道理。

但为什么会出现此误区呢?班上跟小王想法一样的恐怕不止一个。于是,我引导学生在比的时候,要在同一个位置比,否则任何一方借助其它东西来比都是错误的。刚才这两个学生一个站在凳子上与没站在凳子上的比就是其中之例,所以这样的比是不正确的。

二、培养思维,促提高

平时我会给学生出些脑子急转弯的题目,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如谁能用白粉笔写出“红”字。全班学生都说:“不能”。我不急于说出答案,让他们再思考。

这时有学生就改口说:“能”。我笑着问他:“你是怎样想的?”他却说不出道道来,一看就是蒙的。我示意他坐下并鼓励他以后回答问题要思考好才作答,这样人家才信服。

此时,我故意卖个关子,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答案?他们都异口同声说:“想”。我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大大的一个“红”字。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知道此“红”不与那“红色的红”,原来答案如此简单。从这一现象可见学生的思维不活跃。

作为一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这样的学习才有效果。

再如在一个长方形中截去一个角,问这个图形还有几个角?这个问题一出,班上议论纷纷,只听到有学生说:“老师出如此简单的连学前班的学生都能答出来题目,不是还有三个角吗?”

我说:“谁能站起来讲理”。话刚落平时成绩较好的小丽同学站了起来。她说:“长方形有四个角,把它截去一个角,不就剩下三个角了吗”?

此时,我启发学生你们动手做一做或画一画,看看结果究竟如何?其他学生看到这么简单的题目,连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回答,老师都不满意。他们就动手检验,我则在班上巡视一遍。看到有的在纸上画;有的把长方形的纸撕去一角,在数数有几个角?这时,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说:“有五个角”。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事实胜于雄辩。我告诫学生对待任何事物不能简单的做出结论,而要先动脑思考。通过这件事学生也逐步学会思考了。

一次,我出这样的题目考考学生:“一个猎人手握猎枪,看到一棵大树上落了六只鸟,他对着大树放了一枪。请问猎人此时打下几只鸟?”此问题一出,学生的思绪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班上顿时热闹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彼此讨论开来。有的说:“没有打到,因为子弹被树叶树枝挡住了。小鸟受到惊吓飞走了”;有的说:“可能只打到一只,这只落在距离猎人不远处,所以打下来了”;有的说:“这些飞来的鸟一般都会落在树冠顶上,鸟从高处俯瞰,猎人的一举一动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要是猎人走近放枪,它们早就飞走了。要是树底下向上开枪,子弹可能被枝叶挡住了,能打中的可能是很少的”……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有道理。

从此,学生的思维比此前活跃多了,不会仅限于得出一个答案而满足,会主动探究思考不同的答案。这样既可培养他们学会说,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从横向到纵向的发展。

三、锻炼思维,促发展

我们通常说,数学使人精明。在教学中要把这个道理告诉学生,在学习中要力求计算速度的快捷、答案的准确。我平时就要培养学生养成检查反思的习惯。如156×89=?有的会用“调换乘数的位置来来检验”,也有的会用“积除以一个乘数结果等于另一个乘数来检验”。不管用哪一种方法其作用是一样的。

一次,小明的父亲告诉我一件事,他有意考一考已就读三年级的儿子会不会算。他说:“家里每月的电费大约在70到80元之间。发现这个月底的电表度数是2589度,上月底电表读数是2489度,每度电费是0.6元。你算算这个月要多少钱?

转眼的功夫小明就把这个月的电费算出来了。我问他是怎样算的,他说的头头是道:把这个月底的电表读数减去上月的电表读数,得出的结果就是这个月的实际用电量,然后再乘以每度电的费用就得出这个月的电费。

我反问,为什么不能用这个月底的用电数乘以每度电的费用呢?他是这样说的,如果这样计算就要一千多元,这对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用电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我家每月的用电在70到80元之间,所以我这结果是对的;还有这个月的电表读数它包含了以前用电数,所以不能这样计算”。

小明的父亲感到自豪,连声说孩子上了学了就是不一样。脑子灵活,也能讲出道理来。我把此示例告诉同学们,读好书不但能解决问题,而且能带来快乐。

我在班上树立这样的学习典型。让其它同学学有目标、追有动力。在教学中做到抓纲扣本,不断挖掘学生身边生活中的熟悉的事物,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因此,他们学数学的兴趣就会更浓、思维就更活跃。

猜你喜欢

电表读数凳子
巧判电表测量对象
电表“对”与“错”归类巧掌握
抢凳子
Cartoons
寻找凳子腿
会走的“石凳子”
读数
读数
读数
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