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心理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04赵慧彪山西工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动作运动心理

□ 赵慧彪(山西工商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1、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对学生进行课程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络逐渐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网络为大众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少学生深受网络吸引,将全部的注意力投入到网络游戏中去,对于体育课程,他们并没有较深的了解兴趣,也不明白体育教学的目的以及内容。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运动心理学开展理论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体育教学的深层含义以及重要性,使得学生能够明确体育教学的目的,进而使其能够产生学习动机。

(2)利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是教师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学习兴趣将会对教师的教学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显示,当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学习兴趣时,那么其自身的血糖就会发生明显稳定上升,同时其能够带着最饱满的状态以及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但是倘若学生对学习无法产生兴趣,那么当其在开展体育运动时,就会发生血糖降低的状况,也会很容易出现疲劳心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注重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爱好,并根据其优化自身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短跑运动时,可以适当地在其中穿插一些小游戏,缓解教学的枯燥感。其次,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好胜心理,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诱导学生了解“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竞技精神。最后,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以此激发其学习动机。

1.2、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树立完成运动的自信心

(1)简化运动的复杂过程,降低学生的恐惧心理。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所以针对于同一项体育活动来说,不同的学生也会感受到不同的难度。因此,部分学生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尽量简化运动过程,以此降低学生的恐惧心理。比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纵箱运动时,由于该项活动具备一定的难度以及复杂程度,同时要求也比较严格,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对运动的步骤进行分解,并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开展教学,以此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2)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多数学生都会存在这样的错误思维:其认为,在进行某些难度较高的运动时,由于教师受过专业的训练,所以他们才能够将动作做到完美标准,进而对自身存在不相信的心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示范,然后要求其独自进行练习,并挑选出其中学习能力中上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进行示范纠正。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学生造成暗示:已经有学生能够完成这项运动,那么其他的学生一定也可以。

(3)充分发挥语言优势,增加学生自信心理。

高校学生虽然具备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但是其同时也具备较高的自尊心理,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尽量给予其一定的鼓励以及中肯的建议,使其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以及重视,进而使其能够产生学习的信心以及兴趣。

1.3、加强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1)教师讲课所使用的语言应该尽量精简、准确。

首先,所谓精简,指的就是教师应该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而所谓准确,指的就是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语言的合理性。比如,当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铅球教学时,其中有一个步骤为“最后用力将铅球投掷出去。”当教师在讲解这一步骤时,便可以将其转化为以下六个字“踏、扭、送、提、撑、推”。在实际的操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逐字进行示范,并要求学生按照其开展联系,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加深学生的记忆。

(2)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应该注重通俗易懂原则。

所谓通俗易懂,指的就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避免专业性较强的术语,应该将其转化为大众化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理解透彻。比如,在进行站姿教学时,针对于其中的“站如松”,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要这样做“双脚后跟并拢,脚尖分开四十五度,双手放于裤线”。这种教学语言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教学内容,同时也能使得学生明确学习中的注意事项。

(3)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应该具有教育意义。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言传身教是教师始终应该进行的教学内容之一。在正式的教学过程中,身教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其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学习,同时也能对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教育。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质量,明确其能够对学生造成积极印象,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运动心理学的注意事项

2.1、注重教师的言行以及学生的心理活动

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教学素质培养,并加强自身的到的修养。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与其接触最为频繁的人,其依据一定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

2.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一定会讲解到运动的理论知识。但是倘若教师过分注重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就会使得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学习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总体学习质量。

2.3、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发展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以及特点,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对其进行分层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能提升其自身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3.1、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怯懦和恐惧的心理

当学生看完教师教授的动作或练习时,因为自身缺乏的运动能力而产生害怕的心理;当学生认为自己的运动水平完成某个动作会发生意外,进而产生胆怯和恐惧的心理。一旦学生产生这些想法,在心理上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导致焦虑、记忆力减退、心跳加速等症状。这些心理上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活动,当怯懦和恐惧的心理一直存在,学生肯定是完成不好教师教给的具体技术动作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平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心理学对生进行指导,当动作具有一定难度的时候应该帮助学生加强保护的力度,给学生以鼓励,让他们集中精神完成动作。如果是其他的原因,那就要求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长久坚持下去的话,学生就会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简单的训练,最后使学生心理恢复到积极的正常状态。

3.2、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心理

注意力主要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照学生的兴趣来进行教学活动,但是在这过程汇总也许有一些学生因为没有将注意力集中进而使教师所教授的动作没有很好的完成与掌握。在这时,教师就应该通过学生的眼神等表现出来的心理折射去观察学生是否集中了注意力。教师应适时的通过一个眼神或者幽默风趣的话语将学生的注意力再重新的吸引过来,这样也不会打扰到其他同学的注意力,这样更利于教学过程的很好实现。当教学过程进行一段时间后,这师生之间就会有一种无形的默契存在,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善于用各种的方法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一堂体育课在轻松的氛围中度过。

3.3、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不感兴趣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参与到他们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中时,会很容易处于兴奋的状态,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能够很好很快的掌握动作要领,而且还能使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但是如果学生参与他们不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时,就会很难兴奋起来,动作也会显得迟缓和无力,不仅妨碍动作要领的掌握,还能容易伤到自己。所以,教师在体育活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长跑练习市,教师不能一再的重复这些单调的动作,应将加速跑与放松跑结合起来,同时变换练习活动的动作和内容,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要领和运用技术。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的身体机能已经发育完善,其心理素质也已经发育成熟,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运动心理学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的逻辑性以及计划性,一定要坚守自身的教学原则,顺应当前的教学标准,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注重“个性化”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其健康成长。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对于一堂生动而又充满乐趣的体育课会很亢奋,学生往往到下课时依然情绪比较高涨。这就要求教师应在下课之前让学生做一些调整性的训练,以达到放松的目的。体育教师要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充分掌握体育心理学的知识,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

猜你喜欢

动作运动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感受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不正经运动范
画动作
动作描写不可少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