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机制建构

2018-09-06易雨豪贾燕刘畅李秀艳泰山医学院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医学院信度主观

□易雨豪 贾燕 刘畅 李秀艳(泰山医学院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1、前言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是为将来步入社会打好基石的过度阶段,也是大学生生理心理建设的重要阶段,因此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此期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体育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保持人的生理健康,而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便是本次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在分析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上,引入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和主观锻炼体验等中介变量,构建并验证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机制模型,能为体育锻炼价值的挖掘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2、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山东省6所医学高校(泰山医学院、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青岛大学医学院、潍坊医学院、济宁医学院和滨州医学院)的1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漏答和有规律做答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96份,其中男生484人,女生512人。有效回收率为83%。

2.2、研究工具

(1)《SCL-90 症状自测量表》。

症状自评量表(The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Symptom checklist90,简称SCL90)有 90个评定项目,每个项目分五级评分,包含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及其他性等10个因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体育锻炼等级量表。

该量表由武汉体育学院梁德清等人修订,从身体锻炼的强度、一次锻炼的时间及频率三个方面来考察身体锻炼量,并以身体锻炼量来衡量身体锻炼参与水平。身体锻炼量的得分=强度×(时间-l)×频率。每个方面各分5个等级,记分从1-5分。身体锻炼量最高分为100分,最低为0分。身体锻炼量制定标准是:小锻炼量得分小于等于19分,中等锻炼量为20-42,大锻炼量得分大于等于43分。该量表重测信度为0.821。

(3)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由Schwarzer等人编制,中文版由王才康等人(2001)翻译修订,对其信效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GSES具有良好的信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A=0.87,重测信度 r=0.83(p<0.001),折半信度为 r=0.82(n=401,p<0.001)。GSES只有一个维度。

(4)主观锻炼体验量表。

该量表是由McAuley和Courneya编制,包括积极幸福感分量表、心理烦恼分量表和疲劳分量表,采用7级李科特积分法:从1非常不符合到7非常符合计分。每个分量表得分相加,得分越高,积极的幸福感体验越强,而烦恼程度和疲劳程度越严重。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布在0.850-0.975之间。

3、结果

3.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表1 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现状

通过表1可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平均得分为1.926分,在1.5-2.5之间,表明被试感觉有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而不同维度的得分不同,其中躯体化的得分为21.591,低于24分但高于12分,说明表明个体在身体上有较明显的不适感,并常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强迫症状得分为23.989,得分在20分以上,强迫症状较明显;人际关系敏感得分为17.793分,低于18分但高于9分,表明个体人际关系较为敏感,人际交往中自卑感较强,并伴有行为症状(如坐立不安、退缩等);抑郁得分为26.188分,表明个体的抑郁程度较强,生活缺乏足够的兴趣,缺乏运动活力,极端情况下,可能会有想死亡的思想和自杀的观念;焦虑得分为16.394分,低于20分高于10分,表明个体较易焦虑,易表现出烦躁、不安静和神经过敏,极端时可能导致惊恐发作;敌对得分为9.397分,低于12分高于9分,表明个体易表现出敌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恐怖得分为12.595分,低于14分高于7分,表明个体恐怖症状较为明显,常表现出社交、广场和人群恐惧;偏执得分为11.796分,低于12分高于6分,表明个体的偏执症状明显,较易猜疑和敌对;精神病性得分为20.590分,表明个体的精神病性症状较为明显。

3.2、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表2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尤其随着体育锻炼量的增加,大学生心理的健康程度增加。通过表2可知,在心理健康总分和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及其他10个维度上,体育锻炼的中锻炼量要比低锻炼量更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此结果首先表明体育锻炼是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同时表明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存在锻炼量的效应。

3.3、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机制模型

表3 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机制模型

采用Spss For Windows 16.0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身体锻炼、主观锻炼体验、一般自我效能、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755至-0.153之间;且身体锻炼、主观锻炼体验、一般自我效能、主观幸福感之间也存在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714-0.661之间。

4、结论

(1)本研究结果提示,我国的在校大学生均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症状常表现为以下几点:生理上常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强迫症状较为明显;人际关系较敏感;抑郁程度较强;社交恐惧症状较为明显;偏执症状较明显;精神病性症状较明显;

(2)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锻炼量的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增加。大学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将各种烦恼、焦虑发泄出去从而使心理得到疏导;

(3)本研究中引进的《SCL-90症状自测量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这几个工具经过试用,信度、效度较为满意,对于今后进一步探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

猜你喜欢

医学院信度主观
新乡医学院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平衡损失函数下具有时间效应和通胀因子的信度估计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耳鸣残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