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2018-03-04丽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24期
关键词:阳上亢关联性高血压病

丽娟

1. 云南省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广南县中医医院,云南 文山 663300;2.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3.云南中医学院云南省傣医药与彝医药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000;4.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近年来,多篇文献报道均显示[1-3],高血压患病率在不断提高,它不仅增加了心脑血管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如何优化高血压病诊疗方案,是当今医学同仁们需共同面对及解决的一大难题。众所周知,一方面,高血压病一旦确诊,就意味着需要长期规范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并需要根据监测血压所得到的血压变化,以及随着病情发展出现的并发症变化,不断调整降压方案;另一方面,长期内服降压药虽然在减少或延缓高血压并发症及风险事件的发生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阻止高血压并发症的最终发生上,其作用有所局限,可见,高血压病的治疗在临床上仍有许多需要进一步优化的领域,而采用中医药调理正是优化其治疗的良好途径之一。

中医治病用药,讲究辨证论治,对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变化规律的认识及判断在中医药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基于此,笔者对4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行初步总结及分析,以为进一步研究做铺垫,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4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中医证型,将痰湿中阻归为A组,共133例;其中男67例,女56例;年龄18~65岁,平均(54±1.25)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8.26±0.85)年。肝肾阴虚归为B组,共107例;其中男56例,女51例;年龄19~72岁,平均(65±3.34)岁;病程3~20年,平均病程(10.36±1.07)年。肝阳上亢归为C组,共73例;其中男38例,女35例;年龄39~75岁,平均(66±2.67)岁;病程4~22年,平均病程(11.91±1.42)年。肾阳虚衰归为D组,共54例;其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60~76岁,平均(67±1.84)岁;病程6~23年,平均病程(12.38±1.62)年。瘀血阻络归为E组,共33例;其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28~69岁,平均(62±2.07)岁;病程2~19年,平均病程(10.08±1.5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年龄15~80岁;②所有患者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4];③非高血压主诉患者,危重病患者,合并外伤、严重感染、失眠、精神障碍、舌部肿瘤及上肢伤残患者除外;④各患者对本调查研究均知情并签字同意。

1.3 研究方法 一般资料及中医证型收集 通过就诊记录搜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高血压类型、分级等信息。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类型、级别、年龄段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及高血压中医证型的24时辰分布情况。

1.5 分析方法 ①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考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材[5],根据望、闻、问、切所得临床资料对高血压中医证型做出诊断。②统计不同类型、级别、年龄段高血压患者以及高血压患者24时辰的中医证型例数并分析。③分析24时辰中医证型分布时,选择在寅、卯、辰时,巳、午、未时,申、酉、戌及亥、子、丑时4个时段分别监测患者血压值并依据其血压峰值所在的时段进行分组,其目的是观察一天中随着阴阳消长的变化而体现出的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涉及中医理论依据包括:①中医运气学说中有关一天中阴阳消长变化规律的的描述[6],即子时一阳生,午时一阴生,卯时及酉时阴阳各半等;②人体经络之气从肺经开始运行,而肺经开始运行时间在寅时[7-8],因而以肺经为起点,分4个时段对患者血压进行监测。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2007联合SPSS11.0软件处理并分析数据。

2 结果

4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4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246例;正常高值患者82例,Ⅰ级高血压患者99例,Ⅱ级高血压患者115例,Ⅲ级高血压患者66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38例;≤20岁6例,21~30岁29例,31~40岁58例,41~50岁88例,51~60岁91例,61~70岁80例,>70岁48例。中医证型由多到少依次为痰湿中阻133例,肝肾阴虚107例,肝阳上亢73例,肾阳虚衰54例,瘀血阻络33例,其各自分布规律见下文。

2.1 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主要以痰湿中阻为主,其占比达60%以上,继发性高血压证型分布相对平均,其较常见中医证型为肝肾阴虚型,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例(%)]

表2 不同分级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例(%)]

2.2 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正常高值者及Ⅰ、Ⅱ级高血压患者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最常见中医证型为痰湿中阻,Ⅲ级高血压患者最常见中医证型为肝阳上亢,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

2.3 不同年龄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各年龄段中,<40岁最常见中医证型为痰湿中阻,41~50岁最常见中医证型为肝肾阴虚,>50岁最常见中医证型为肝阳上亢,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例(%)]

2.4 不同时辰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寅、卯、辰时最常见中医证型为痰湿中阻;巳、午、未时最常见中医证型为肝肾阴虚;申、酉、戌时中医证型为痰湿中阻;亥、子、丑时最常见中医证型为肾阳虚衰,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不同时辰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例(%)]

3 讨论

高血压病早期可无症状,病情发作时主要以头晕、头痛为主要表现,相当于中医“眩晕”、“风眩”、“头痛”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久病过劳以及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有关,其常见中医证型主有痰湿中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肾阳虚衰及瘀血阻络[9]。笔者认为,由于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的发病影响因素不同,因而其高血压所表现的种类、级别、年龄段,以及分布时间段也不同,反之,根据不同种类、级别、年龄段及时间段的高血压表现特征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联性,即有利于快速准确的把握中医证型,也有利于进一步开展高血压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

虽然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但最终都表现为血管壁压力增大,而众所周知,中医判断气血阴阳变化的基础方法是通过摸寸口脉,即桡动脉搏动来实现的,因而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管壁压力变化可在寸口脉上有部分体现,而其所体现的人体气血阴阳消长变化所得到的中医证型与血压变化规律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性[10-11]。基于此,假如某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峰值出现在一天中阳气最弱的时间段,即亥、子、丑时,那么他属于肝阳上亢证型的可能性就小,属于肾阳亏虚型的可能性就大,此即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高血压值变化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性。同理,不同类型、分级及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由于具有不同特征的气血阴阳变化,即其血压变化与上述因素之间也存在一定关联性。

本研究通过实践证明(见表1~表4),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高血压类型、级别、年龄及时间变化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掌握其分布规律即有利于辅助高血压病诊治,也有利于对血压变化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阳上亢关联性高血压病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基于单元视角的关联性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ECG检查T波动态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F的关联性分析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外治方法探讨
某区献血者人群中HCV阳性与HLA的关联性研究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天麻钩藤饮加减合复方羊角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我国高血压病的空间分布研究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