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运动技能主导类项目对提高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实验研究

2018-03-04陈瀚宇廖金星

运动 2018年18期
关键词:耐受力对抗性适应能力

赵 坤,彭 莹,曾 铮,陈瀚宇,廖 东,廖金星,陈 勇

(四川管理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2)

2006年,我国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水平,全面促进身心健康。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对其进行解读,并将社会适应能力定义为个体与他人和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的良好状况,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自身社会角色实现的能力。因此本文认为,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应注重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合作能力、挫折耐受力及环境适应能力5个方面。作为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既要确保学生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更要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培养高职学生职业匹配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绵薄之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不同运动技能主导类项目对提高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实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并收集与本研究有关的国内外研究资料,了解相关研究动态,并达到一定量的积累,为本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1.2.2 教学实验法以四川管理职业学院为个案,分别在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及乒乓球专选课程中抽取10个班518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并按运动项目划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其中,对照班按照该校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正常教学;实验班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主要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方案如下。(1)运动项目分类。根据田麦久教授项群理论,按照运动项目所需运动能力的主导因素,可将所有的运动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2大类,其中把体能主导类项目分为快速力量性、速度性及耐力性3个大类,技能主导类项目分为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同场对抗性、隔网对抗性及格斗对抗性5大类,结合四川管理职业学院开设体育专选课项目来看,该校主要以技能主导类项目为主,详见表1。(2)实验地点、时间、内容及目的。在四川管理职业学院田径运动场,进行1学期的教学实验,其表现难美性项群中健美操课程,学习大学生健身操《踩踩踩》和大众健美操三级规定动作;同场对抗性项群中篮球课程,学习单人5点投篮、2人全场传球上篮、全场比赛;足球课程学习头球定准、定点踢远及比赛;隔网对抗性项群中,乒乓球课程学习发球、左推右攻,并介绍搓球、旋转球;排球课程学习发球、移动垫球及比赛,所有专选项目的期末考试均由平时表现成绩、个人技能及小组团体成绩3部分组成。试图通过体育专选课干预措施,帮助高职学生巩固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懂得竞争与合作,同时提高应对挫折及适应不同角色的能力。(3)实验步骤。对照班级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正常教学,实验班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主要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进行教学,详见图1、图2。(4)变量控制。实验的变量控制是实验数据准确性的基本保障,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班和对照班全体学生的人数、学习场地、器材、授课时间及教师均要保持绝对一致,同时为了实验数据更加真实有效,本次实验中的所有学生均不知道实验的目的。

表1 四川管理职业学院2016级开设体育专选项目分类一览表

1.2.3 问卷调查法以四川管理职业学院为个案,以体育专选课为依托,采用刘翠编制的《青少年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益评定量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谢晓编制《合作能力量表》以及华东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主编《社会适应诊断量表》进行2次测试,探究不同运动技能主导类项目对该校高职学生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合作能力、挫折耐受力及环境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影响。教学实验前组织10个班级学生填写第1次问卷,共发放518份,回收511份,有效问卷501份;为期1学期教学实验后,再次发放相同的518份问卷调查,共回收516份,其中512份为有效问卷。

1.2.4 数理统计法以SPSS 18.0统计软件为依托,将实验班和对照班级所获取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统计,从而分析不同运动技能主导类项目对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

图1 传统体育教学

图2 合作学习模式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结果

2.1.1 参与表现难美性项群的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比较表现难美性项群对身体姿态控制的能力要求特别高,力量、柔韧、灵敏、动作速度和专项耐力是基础,并且具备团结协作、善于自我调节、果敢精神及富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在社会适应能力的5个维度中并无意义(P>0.05),这也保证了实验对象的一致性。通过一学期教学实验后各维度分别有所变化,其中合作能力维度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值小于0.001;在人际适应能力维度上存在较高差异性,P值为0.008;自我认知和环境适应能力也存在差异性,但是P值并不高,分别是0.034和0.042;而挫折耐受力有所提高,只是效果不明显,P值为0.102。这说明该校表现难美性项群的教学,对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中挫折耐受力无显著意义,但对团结意识有非常显著意义。

表2 表现难美性项群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一览表 n=105

2.1.2 参与同场对抗性项群的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同场对抗性项群是一项要求具备全面身体素质的一类项群之一,如力量、速度、灵敏与柔韧、一般耐力和速度耐力等,以满足快速、灵活、激烈对抗等比赛特点的需要。根据表3所示,该项群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没有差异(P>0.05)。实验后发现,同场对抗项群的学生在人际交往、团结能力和挫折耐受力3个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值都小于0.001;环境适应能力也发生了较高差异性,P值为0.007;自我认知能力没有太多提升,但也存在显著差异,P值为0.028。这说明该校同场对抗性项群的教学,对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一定提升,其中自我认知、合作能力和挫折耐受力有明显提高。

表3 同场对抗性项群的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一览表 n=207

2.1.3 参与隔网对抗性项群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隔网对抗性项群在技术、战术能力、体能特征、心理和智能特征等方面要求较高,尤其是移动速度、挥臂速度、灵活性、耐久力等重点素质上有严峻的考验。那么就要求在隔网对抗性项群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心肺功能,培养学生敢斗意识、抗压能力及现场应变能力。从表4可以看出,隔网对抗项群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没有差异(P>0.05)。通过实验后发现,隔网对抗项群的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2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27和0.048;在自我认知、挫折耐受力和环境适应能力3个维度上都存在较高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8、0.006和0.005。由此说明,该校隔网对抗性项群的教学对在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5个维度中均有显著提高。

表4 隔网对抗性项群的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一览表 n=206

2.1.4 参与技能主导类项目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从项群理论角度出发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设计,经过1学期教学实验后发现(表5),实验班学生比对照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得更为明显,尤其是实验班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2项维度P值都小于0.001;而挫折耐受力方面,实验班和对照班显性差异相同(P<0.01),但是在环境适应能力方面,实验班存显性差异(P<0.01)高于对照班显性差异(P<0.05);自我认知方面,实验班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班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体育运动对社会适应能力特殊的功能和作用,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体育教学理应从项群理论分类的特点,结合学生就业发展,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等方面应进行整体的把握,按专业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身体素质同时营造良好的运动健康环境,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表5 参与不同运动技能主导类项目的全体高职学生教学后社会适应能力各个维度方差分析

2.2 不同运动技能主导类项目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干预

体育运动项目中,每个运动项目都有相应的规则,无论参与哪个运动项目都要遵循该项目的规则,既要懂得竞争,又要与队友合作。体育运动不仅是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头脑智慧的较量,也是意志与毅力的磨砺,它充分体现了超越自我、战胜他人的一种大无畏精神,对人的自我认知能力、挫折耐受力、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干预。

2.2.1 表现难美性项群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干预表现难美性项群对身体姿态控制能力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掌握各种轻器械技能,还要与同伴密切协调配合。在教育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先规定5~7人

自由组合,教师再根据运动技能的强弱做出相应调整,让运动技能好的学生主动帮助运动技能差的学生,运动技能差的学生也会更加积极、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营造出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促使整个小组积极合作能力和合作品质,但由于大多学生基础薄弱及接触该项群项目时间不长等因素,导致对知识技能的全面性和挫折耐受力方面上仍存在不足。因此,在培养计划和实施教学中需紧绕时代背景不断完善,以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

2.2.2 同场对抗性项群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干预同场对抗性项群主要是大球类项目,具有显著的集体特点,需要在集体中相互交流、帮助、接纳。在快乐的时候一起分享,在困难的时候一起承担,为共同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这也是为提前适应集体生活,为将来社会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实验后发现,对高职学生的团结意识、人际交往和挫折耐受力,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在具体实施中教师根据项群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定期通过分组讨论、团体比赛、全班总结等形式加深对项目的理解,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不断地开阔高职学生的思维,有效地促进个性心理品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及挫折耐受力。

2.2.3 隔网对抗性项群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干预隔网对抗性项群具有技术全面、击球动作快、反应迅速、攻防转换快、随机应变、体能充沛、心理稳定是特点,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各个维度中均有显著提高,其主要原因与课堂上以赛促学的方式进行实战练习有很大关联,在赛场上每项技术都能得分(得权)或失分(失权),所以个人技术过硬是基础,基于好胜心理促使学生课余时间刻苦练习,经教师引导、反复实战总结,有助于掌握技能水平及提升挫折耐受力;此外,由于在赛前比赛时间无法精确,难免出现加时情况,所以需要较强的有氧耐力来保障,促使学生加强身体素质练习,提高身体素质才能在赛场上游刃有余;同时在单打或双打环节中,攻防转换的节奏快,角色随时在发生变化,要求学生角色适应能力强、判断迅速且准确,从而促进学生的抗压、应变及环境适应等方面能力。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参加不同运动技能主导类项目的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即表现难美性项群学生挫折耐受力无显著意义,但对团结能力有非常显著意义;隔网对抗性项群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均发生显著意义;同场对抗性项群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各个维度也均有提升,其中自我认知、合作能力和挫折耐受力存有非常显著意义,由此看来各个运动技能主导类项目中,同场对抗性项目对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较为全面和突出。

3.2 建 议

学校应增添表现准确性或格斗类项群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运动技能的条件,同时应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为实施体育教学活动提供充足保障。加强高校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培训、专业技能考核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打造更多优秀引路人。在教学中,教师从项群理论出发,重视合作机制的引入,依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才能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同时也实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确保学生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的目标。

猜你喜欢

耐受力对抗性适应能力
轻型合成营高原山地进攻作战环境适应能力评估
雷鸟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研究
左乙拉西坦口服对癫痫持续大发作患者的临床意义研究
心理干预对孕妇早孕反应的能力和耐受力影响分析
关于羽毛球教学中多球训练的探讨
体位护理对铸型肾结石经皮肾取石术患者手术耐受力的影响
沙漠里的精灵
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内容的“对抗性”解读的
你容易适应新环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