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厨房,乐享生活
——对话“曼食慢语”Amanda
2018-03-04Jade摄影汤士玉编辑宗莲籽
文/Jade 摄影/汤士玉 编辑/宗莲籽
借助通信技术的普及,如今新媒体在各行业都已占据了重要地位。得益于网络的加持,这些新声音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在与民生相关的领域尤为如此。作为美食自媒体行业中的佼佼者,美食达人Amanda在全网已有超千万的活跃粉丝,同时,作为微博美食视频博主、头条文章作者、知乎优秀回答者,每周三Amanda也会在优酷、YouTube等各大视频平台更新原创美食节目《曼食慢语》,深受好评。
Q:从您的经历来看,很早您就开始做美食博客,发展至今已经拥有固定专栏、公司团队和众多粉丝,作为非专业出身的美食从业者,您是如何进入这个领域的呢?
A:其实我从小就对下厨很感兴趣,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做好整桌菜。在英国留学时,虽然英国饮食常被笑称为“黑暗料理”,可留学过程中接触到的各国饮食还是给自己带来很多感触,加上对中餐的热爱和一种交流的愿望,拥有独立厨房之后,就第一时间成为了美食博主。写文的初衷只是想分享一下自己解决厨房麻烦的经验,而这个过程中又会有更多的想法涌现,慢慢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Q:这个过程中您是否遇到过一些困难,又是什么促成了《曼食慢语》的诞生呢?
A:困难是有的,当时条件非常有限,诸如拍照等很多技能也需要从头学起。开始做视频主要是因为在写文的过程中发现,仅仅用图片文字并不能完整地去表达和分享,而当时用的相机刚好是第一代可以拍摄视频的数码相机,于是开始尝试拍摄美食视频,来更直观地展示一些细节和操作。最开始发布视频大概是在2003年,也没有计划性,后期随着人气的积累,在粉丝的鼓励下慢慢就开始固定了更新频率,并正式命名为《曼食慢语》。
Q:栏目内容定位于世界美食,而世界美食对于食材的独特性要求通常很高,但作为一名“厨娘”,您又需要更贴近生活,那在您的厨房中,如何应对各类食材上的差异?
A:不同食材对于一道菜肴口味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英国烹饪中用的韭葱,虽然看起来跟中国大葱很像,味道却不一样。平时我也会很用心地去挑选,遇到新奇食材时也会第一时间去尝试,养成这种习惯主要是因为在英国生活时,很多中餐食材无法在当地市场找到,因此研究美味的同时也会关注食材的差异和替换,经过积累便有了许多经验。
Q:既然作为更贴近百姓和生活的频道,那从网络大咖达人分享,升级为如今的公司化运作,这种模式上的转变带来了哪些变化和影响?
A:首先来说做内容的方式上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但进行公司和团队化运营后,我们的分工更细,后期支持力量更大,这样自己也会有更多精力去专注于节目本身的内容和质量提升。
同时因为团队很年轻,在每期的主题上我们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大家在某家餐厅吃到的特色美味希望可以在家庭厨房中实现;因为下厨中遇到的操作问题手足无措;因为工作忙碌希望学几道美味又简便易做的美食等想法,都会在团队中进行反馈,丰富栏目内容的同时又能继续保持这种很生活化的风格。
Q:书籍一经出版就广受欢迎,接下来您是否有更多出版计划,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您又打算如何面对,以使栏目始终保持新潮和受欢迎?
A:的确想编纂系列丛书来跟读者分享,但暂时还没有硬性的出版计划,因为不想重复之前的内容,而高质量的系列丛书也需要时间来打磨。
下一本书中希望能增加一些更专业性的烘焙主题,另外则是可能添加部分传统饮食文化的内容,诸如从食材上、烹饪方式上等开展一些饮食文化变迁的探究,通过古今对比,在烹制享用美味的同时,也能增添知识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