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林翼的传奇人生

2018-03-04杨萌芽

书摘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太平军武昌咸丰

☉杨萌芽

引言

让曾国藩和毛泽东这两位伟大人物都折服的人,该是何方神圣?胡林翼去世的时候,曾国藩说:“润芝进徳之猛,吾不如也”,也就是说,胡林翼追求道徳的完善,连曾国藩都自愧不如。“润芝”是胡林翼的号,而毛泽东将自己的字也取为“润之”,就是为了表达对胡林翼的仰慕之意。能拥有这两位超级大粉丝的胡林翼有着如何传奇的人生呢?仕途的挫折,让他沉潜内敛;基层的历练,让他沉稳厚重,具备了驾驭复杂形势的能力;战火和硝烟又让他迅速成长,并最终登上了人生的巅峰,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并列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在经历了科举风波、丁忧在家、地方官任职时期政绩突出等一系列变化后,胡林翼已然在官场中如鱼得水。胡林翼还有一个绝活:能带兵打仗,而且总是能打胜仗。武昌战役、九江战役以及安庆战役,老胡靠着赫赫战功与卓识远见、运筹帷幄的魄力,在历史的画卷中狠狠地刷着存在感。

临危受命,忍辱负重

胡林翼带着600条好汉前往湖北前线,刚到离武昌城几十公里的地方,便听到了湖广总督吴文熔战败身亡的消息。不久之后,他的好友,湖北布政使唐树义也战死疆场,胡林翼陷入了进退失据的境地。

得知好友曾国藩在衡阳练兵,他便修书一封向曾国藩求救。曾国藩得信大喜。太平军即将挥师南下,湘军正值用人之际,胡林翼这样的人才岂可错失。于是,他一方面派人送去粮饷,一方面向朝廷举荐胡林翼,说胡林翼才华胜过我十倍,请朝廷重用。

咸丰四年(1854)四月,曾国藩遭遇出山后第一次军事上的惨败——靖港之战。失败后,他退守长沙。胡林翼也来协防,两个好朋友多年后再次聚首。

咸丰四年下半年,太平军在英王陈玉成的率领下杀入湖北。湖广总督杨霈一退再退,武昌大震。胡林翼这个时候已经担任湖北布政使,有守土之责,所以请求回援武昌。不久之后,武昌第三次被太平军攻克。

这次武昌城被攻克有点戏剧性。当时,湖北巡抚陶恩培率领一万多名清军守城,而太平军只有大约两千多名。按照这样的人员比例,本来他们应该是稳操胜券的。结果,太平军来势汹汹,杀向武昌城。守城的清军被他们的气势吓破了胆,纷纷从城上顺绳索而下,不战而逃。太平军就顺着这些绳子攀缘而上,占领了武昌,巡抚陶恩培自杀身亡。

武昌沦陷后,朝廷让胡林翼署理湖北巡抚。名为巡抚,实际上湖北连省会都沦陷了,他的号令“不出三十里”。此时,湖北境内还有两支清军主力,一支是湖广总督官文的部队,在长江以北;另一支是前湖广总督杨霈的部队。对太平军他们基本都是观望的态度,随时准备坐收渔翁之利。胡林翼打了胜仗,他们就马上过来接收,不敢和太平军正面作战。

运筹帷幄,登上巅峰

这次武昌失陷和前两次的情形大不相同。前两次太平军没有意识到武昌的重要性,没有久居之意,所以清军收复起来较为轻松。这次攻克是在湘军出现之后。湘军生猛异常,所向披靡。如果湘军收复武昌后顺江而下进入江西,猛攻九江,就会一鼓作气攻克南京,所以从战略上来讲武昌对太平军来说十分重要。与此同时,太平军已经占领的九江被湘军围住,要解九江之围,必须采用围魏救赵之计,猛攻武昌,攻陷后加固城防,派重兵死守。因此,清廷与太平天国、湘军与太平军的主战场便从江西九江转向了湖北武昌,湖北巡抚胡林翼成了全国瞩目的人物。

面对这种局面,湖北省代理省长胡林翼的心情一点也不轻松。不过,经过在贵州七年的打磨,胡林翼已经具备了驾驭复杂形势的能力。

胡林翼知道驻守湖北的清廷正规军已经被太平军吓破了胆,根本没有战斗力。要想收拾局面,必须得重新招募、组建新部队。于是,他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重用名将鲍超。胡林翼将他由副将提拔为主将,让他回湖南招募兵勇3000人。

第二,请来外援。他给在江西前线作战的老朋友曾国藩写信,恳请他派部队增援武昌。此时,虽然曾国藩在江西的仗打得也很吃力,但他知道如果武昌不收复,始终是个心腹之患。同时,得力干将罗泽南为了帮助他尽快打开局面,主动提出带兵回援武昌。曾国藩就同意了胡林翼和罗泽南的请求,派罗泽南率5000人增援武昌。这些部队进入湖北后,胡林翼将他们的建制打乱,分散编入湖北的清廷正规军中,用湘军的战术训练,使湖北正规军力量开始由弱变强。

第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方面,胡林翼借助湘军水师的力量封锁武昌城内的太平军。另一方面,他请求湖广总督官文和另一位清军悍将都兴阿加强长江北岸的防守,解除后顾之忧。

第四,开源节流,保证粮饷。胡林翼不但是个抓贼能手,还是一个理财高手。他通过开源节流,使湖北部队的粮饷基本得到保障。

经过这样一番苦心经营,湖北的形势开始转危为安。在此期间,石达开曾率大军来解武昌之围,均被湘军击退。咸丰六年(1856)十一月,经过一年半的激战,武昌终于第三次被收复。到年底的时候,湖北全境的太平军被肃清。

武昌收复以后,胡林翼巡抚头衔里的“署理”两个字被去掉了,他成了正式的湖北巡抚。同时,他还被授予头品顶戴,一下子登上了人生的巅峰,位极人臣。要知道,两年前,他率领600条好汉回湖北的时候,还仅仅是个刚被提拔为正四品的道员。两年后,他便官至从二品,成为封疆大吏。这是他浴血奋战的结果,也是他才华与能力的有力证明。

能力超群,战功赫赫

湘军和太平军最关键的战役有四次,分别是:武昌战役、九江战役、安庆战役、南京战役。在这四大战役中除南京战役胡林翼因英年早逝未能发挥作用外,其他三次他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前面讲到的武昌战役,完全是在胡林翼的指挥下进行的。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终于把武昌重新从太平军手中夺回。拿下武昌后,胡林翼就可以倾湖北之力,支援在江西作战的曾国藩。起初,曾国藩对武昌重要性的认识没有胡林翼和罗泽南强烈,所以,在江西打得很苦,后来撂挑子回家丁忧,都是因为战略上出了问题。曾国藩发现了这个战略失误以后,接受胡林翼的求援请求,派罗泽南带兵支援武昌,最终取得了武昌战役的胜利。武昌战役的胜利是湘军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胡林翼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九江战役,胡林翼派楚军出省作战。他此时的战略是“省外作战”,御敌于省外,这样他就可以全身心地发展湖北经济,保证前线的粮饷供应。因此,他将湖北省一半的兵力都派了出去。咸丰八年(1858)四月,李续宾用地雷炸开了九江的城墙,太平军占据的又一重镇丢失。咸丰七年、八年,曾国藩正在老家湘乡为父亲守孝,因此胡林翼是九江战役的实际指挥者。九江攻克后,朝廷加胡林翼为太子少保,世称“宫保”。

再来看安庆战役。当时,胡林翼已肃清湖北全境,又决定进兵安徽,但是湖北很多人都反对这样做。因为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以后,朝廷无力支援地方粮饷,各省军队基本上都是自筹,所以,各省都以本省利益为重,不愿管别省的事情。然而,胡林翼力排众议,坚持进兵安徽。他知道,安徽、湖南如果被太平军占领,那湖北也十分危险。胡林翼的高瞻远瞩与远见卓识在此处也得到明显体现。后来,他又提出“四路进兵”的主张,即:曾国藩为第一路;多隆阿和鲍超为第二路;胡林翼为第三路;李续宜为第四路。四路进兵,互相配合,最终攻克安庆。

胡林翼在湘军的四大战役中,是两次战役的总指挥,还是安庆战役的参谋长,军功显赫。

观古鉴今,治军招勇新谋略

贵州七年,胡林翼已初步显示了军事方面的才华。他招募来一些朴实的年轻山民,并借鉴明代名将戚继光的练兵方法对他们进行训练,用以剿匪、缉盗。

明代戚继光自创的“鸳鸯阵法”对胡林翼影响很深,很受他的推崇。曾国藩后来在湖南练兵时也用戚继光的方法,这可能就是受胡林翼的影响,因为曾国藩知道胡林翼是一个很有办法的人,所以他常常在举棋不定的时候写信给胡林翼商量求教。而在以后曾胡联手的漫长岁月中,曾国藩遇到难题也总是首先咨询胡林翼,胡林翼往往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年父亲的好友王植在安徽做巡抚,胡林翼就主动写信给王植谈如何治理地方,其中就谈到练兵,他建议可以借鉴并采用明代戚继光的办法。

胡林翼在汲取前人用兵方法的同时也在实践中摸索新的战法。咸丰五年(1855),胡林翼署理湖北巡抚,当时湖北大部分地区不是在太平军手里,就是处于拉锯战状态。所以他名义上虽是巡抚,然而“号令不出三十里”,而且是要钱没钱,要粮没粮,非常被动。

但是喜好瞎指挥的咸丰皇帝这时下了死命令:胡林翼必须攻打下武昌。处于劣势的胡林翼只好受命,结果损兵折将一脸灰。一代名将罗泽南就阵亡在武昌前线。血的教训让胡林翼意识到不能再这样猛打猛冲。

他采用“长围坐困”的战法,也就是深沟高垒,将武昌城围起来,不主动进攻,然后在水师的配合下切断城内的弹药、粮饷。还有就是“围点打援”,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

围点打援战法体现了胡林翼军事思想的精髓,“用兵之道,全军为上策,得土地次之;杀贼为上策,破援贼为大功,得城池次之”。也就是说,打仗先不要在乎一城一池之得失,首先是保存战斗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最重要,如果能用围点打援的办法消灭敌人的援兵,这将是走向胜利的一大步。

虽然咸丰听到后急得是暴跳如雷,连下旨意,但胡林翼不为所动,按照自己的计划和方法去作战,最终经过一年多时间顺利拿下武昌。武昌战役只是“长围坐困”战法的初次尝试,有了这次胜利的经验,后来他领导的九江战役就轻松多了。

熟谙兵机,胡氏兵法克难关

我们以咸丰九年(1859)十二月到咸丰十年(1860)正月的太湖潜山战役为例,来看下胡林翼是如何实现这种战略的。

太湖、潜山是湘军东征的重镇,也是太平军极力争夺的重镇。咸丰九年(1859)十一月,湘军围攻太湖。陈玉成率十余万太平军来救援,不仅想解太湖之围,而且想击溃清军,以解除安庆的威胁。

当时关于是否撤太湖之围,湘军内部产生了激烈争论。多数人认为不应该撤,因为这样一来城内城外太平军兵合一处,更加势不可挡。曾国藩也拿不定主意,他就一天一封信地和胡林翼商量怎么办。

胡林翼的战略思想是攻城掠寨为下策,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为上策。因此胡林翼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撤太湖之围,集中全力对付陈玉成的援军。他不顾曾国藩等人的反对,任命多隆阿为统帅,责令各部要精诚团结,并接受多隆阿的统一指挥,合力御敌。

十二月,陈玉成大军到达太湖,连营数百,多隆阿浴血奋战,湘军其他各部纷纷投向太湖战场,血战数十日,终于将陈玉成击溃。这一战导致了安徽境内太平军再无实力阻止湘军全面推进,湘军紧逼安庆。

这场大战打得惊心动魄,设想如果不是胡林翼力排众议,坚持“消灭对方有生力量”的主张,给陈玉成的主力以重大打击,清军和太平军在安徽的战斗还会旷日持久。

受胡林翼影响,曾国藩导演的安庆之战也是这种战术。绰号“曾铁桶”的曾国荃是胡林翼“长围坐困”战法的忠实执行者,他在安庆城外掘了三道长壕,一道用以拒城内太平军的出击,一道用以阻止外地太平军的援师,另在距清营较远的一道,则用以护卫围师各营,并在壕外驻垒用以环攻。太平军则每人带上一捆稻草来填平沟壑,而这时湘军集中所有的火力开向太平军,双方血拼数日,稻草和尸体一起填平了沟壑。太平军损失惨重,湘军顺利攻克安庆,这是太平天国除南京之外的最后重镇。

可见胡林翼的军事战略是合理的。因此安庆大捷之后,曾国藩上奏朝廷,说最初制定安庆之战方案的是胡林翼一人,推胡林翼首功,因此朝廷加封胡林翼太子太保衔。

虑无不周,吐故纳新多读书

胡林翼的军事思想中有许多辩证主义的成分。比如他说“兵事无万全,求万全者无一万全;处处谨慎,处处不能谨慎”。又说“不当怕而怕,必有当怕而不怕者”。这些说的都是作战中谨慎与冒险的辩证关系。

他非常会带兵。他和曾国藩一样,早就看到朝廷正规军八旗和绿营不堪一战,因此有意要练出强兵劲旅。他主张“练一日,得一日之力,练一人,得一人之力”,兵不在多而在精。他也非常注重在实践中锻炼部队,他说:“凡兵之气,不见仗则弱,常见仗则强。治军之道,必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为典法。”从战争中学战争,注重实战中提高部队的作战水平,是胡林翼军事思想中很重要的部分。

胡林翼闲章

湘军将领包括曾国藩、胡林翼原本都是书生,并没有实际的军事经验,从军之前也未读过多少兵书,胡林翼如何迅速成为杰出的军事家呢?

胡林翼认为应该多读古书,从古代战争中寻找经验和灵感来帮助自己建构军事谋略思想。他曾绘制《大清一统舆图》,在湖北巡抚任上曾专门组织人编选《读史兵略》46卷,作为麾下将领的军事教材。他在咸丰九年(1859)曾写信给左宗棠,感慨于天下绝少知兵略之人,发愤著书,取《左传》和《资治通鉴》中的和军事地理有关的内容,决心一定要编辑出此书。终于在咸丰十年(1860)十二月十二日完成,并于咸丰十一年(1861)在武昌官署刊行。

冠绝后世,毛泽东因他“易名”

毛泽东青年时代最崇拜曾国藩,然而曾国藩说“胡林翼才华十倍于我”,毛泽东同样崇拜胡林翼。胡林翼军事思想对毛泽东有很大的影响。

毛泽东熟读胡林翼文集,对胡林翼的军事才华十分欣赏。1943年左右,解放区曾经印过白话本的《曾胡治兵语录》,发给将士做参考,后来还出过增订本。可见毛泽东也借鉴了胡林翼的军事思想。

后来毛泽东的战略也是不以夺取城池为目的,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战争的关键。围点打援战法也成为解放军的重要战术,这多少都和胡林翼有关。

年轻时代的毛泽东曾经想把自己的字改为“学润”,后来听了杨昌济先生的话改为“润之”,“润芝”就是胡林翼的字。

结语

“倾听那个告诉你能怎么去做的声音,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定义你的角色了”,从纨绔子弟到一代名臣,胡林翼的人生角色可谓判若两人。军事家胡林翼让人刮目相看,在实践和理论上他都有卓越的建树。湘军几次著名战役如武昌战役、九江战役、安庆战役的胜利都与他有莫大关系。“长围坐困”“围点打援”这些湘军经典战法也是胡林翼发明创造的,对近代军事有极大影响。

猜你喜欢

太平军武昌咸丰
鄂州历史歌谣人文背景略析
咸丰帝:当庸人遇见大时代
鄂州古铜镜述略
夜登武昌封建亭(外二首)
咸·丰·二·则
昆山与太平军有关的建筑
武昌区公共文化品牌建设管窥
太平军童子营:杀人放火是本业
咸丰:不惜身体爱美女
咸丰妙解写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