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摘荐书

2018-03-04

书摘 2018年10期
关键词:陀罗余华漫画

《抗战漫画精粹》(全三册)

《救亡漫画》《抗战漫画》是抗战时期的重要刊物,形成中国漫画运动的一个纪元。作者重新搜集、整理了这两本刊物以及其他报刊发表的为抗日救亡而创作的漫画和相关文字,全面展现当年抗战的形势和鼓舞民众争取抗战胜利的一系列历史情景,对于当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作者:沈建忠 编 出版: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4月

《谁偷走了美国梦:从中产到新穷人》

本书从二战后美国经济空前繁荣入手,详细地描述了从二战后至上世纪70年代是美国梦的形成和繁荣时期。自此以后,美国梦面临挑战,90年代开始解体,到2008年经济危机,彻底消亡。作者在书中细致入微透析的美国社会各种政治经济问题,特别是财富分化,也正是特朗普获胜的原因,更是美国政府当下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作者为普利策新闻奖得主。

作者:[美]赫德里克·史密斯 出版: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6月

《犍陀罗文明史》

犍陀罗是古典时代人类文明的熔炉,印度文明、伊朗文明、希腊文明以及草原文明在这里相遇、碰撞、融合,造就出独特的犍陀罗文明。犍陀罗佛教与东亚佛教也存在密切关系,汉传佛教的很多文化基因由犍陀罗佛教传入。要理解中国文明和艺术演进轨迹,不可把犍陀罗文化因素排除在外。本书正是一本关于犍陀罗佛教文明的通史。

作者:孙英刚 何平 出版: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8年4月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小说家余华的自选文集,非虚构写作,谈文学,谈现实,谈写作,谈作品,谈艺术,谈往事,当然谈往事最有意思,余华说:“文学包罗万象,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人。”人与往事,与小说中的角色难解难分。今年,涉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现场的书籍似乎到了集中出版的时期,叶兆言《无用的美好》、朱伟《重读八十年代》之后就是本书,它们一起给读者呈现了一个生动、令人回味的文坛。

作者:余华 出版: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7月

《不愧三餐》

本书文字是从作者近三四年发表的短文中选出101篇。作者书中言:“如果有一本文学史,完全是由八卦趣闻组成,应该是很有意思的吧。”而本书就是一部不一样的“文艺八卦史”和“艺坛秘闻手册”,名家掌故、史事钩沉、文学趣谈,内容扎实、考订严谨、有料有趣。书名取自陈老莲的诗句:“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

作者:陆灏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8年8月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这本自传,是介乎回忆录和长篇小说之间的写作。作者是英国当代知名作家,自小由笃信基督教的家庭收养,16岁离家出走,此后靠在殡仪馆、精神病院等地兼职完成了在牛津大学的学业。作者以小说般的笔法回顾了自己的身世、成长、求学、步入文学的历程,书中不同程度地涉及了亲情、隐秘情感以及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痛楚与压抑带给自己挥之不去的阴影,有自省,坦率又充满勇气。

作者:[英]珍妮特·温特森 出版: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8年5月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我们都努力创建一个还算好的家庭环境,但很少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家庭就是构建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根源,孩子像海绵吸水一样全盘接收来自父母的信息,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并下意识地运用在自己今后的人际交往、恋爱和婚姻中。你若不幸成长于一个“有毒的”家庭,该如何自处,重塑自我?本书旨在告诉你如何治愈父母给你的伤害,扭转不良的生活状态。

作者:[美]苏珊·福沃德 出版: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时间:2018年6月

《消失的动物:灭绝动物的最后影像》

想象一下,当你看到一张张活灵活现的动物生灵照片,却被告知,这是它们留在地球上的最后影像,会是怎样的触动!本书就汇集了这样一些特别的影像资料,涵盖了从1870年到2004年间拍摄的大量珍贵照片,这些照片的主角通常是动物园或生态园里某种动物最后仅存的个体。作者在展示这些珍贵照片的同时,还介绍了每种动物的习性及其生存环境,探究了它们消失的原因。

作者:[英]埃罗尔·富勒 出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7月

《听化石的故事》

这本书介绍了中国古动物馆的60件精品化石,其中很多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珍品,比如世界上的第一条鱼、世界最原始的龟、中国第一龙等。标本的高清大图、精美的史前生物复原图、专业的科学解读和系统介绍,生动复原了过去五亿多年来脊椎动物“从鱼到人”波澜壮阔的演化历程。

作者:王原 葛旭 邢路达 出版: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5月

《名画在左,科学在右》

本书围绕百余幅脍炙人口的世界名画,从科学视角进行解读。不仅对名画表达的内容、蕴含的思想进行了科学阐述和分析,还对画家创作时采用的技术和艺术手段进行如脑科学、神经科学、光学等方面的探讨,并对观者在赏画时视觉神经、大脑和心理变化进行了分析。这是一种新鲜探索,只是不知道艺术家们能否接受。

作者:林凤生 出版: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8月

猜你喜欢

陀罗余华漫画
散落世界各地的犍陀罗艺术
一颗假糖的温暖
美国的犍陀罗艺术研究
一颗假糖的温暖
文化杂糅视域下对犍陀罗艺术起源与发展的新思考
MINI漫画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活着,是生命的常态——读余华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