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价值观
2018-03-03徐海燕
徐海燕
生态价值观是指处理生态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价值观。初中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生态价值观培养的研究,深入落实培养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使学生关爱环境、亲近自然、感恩万物,逐步养成简朴节制、慈心于物、悦纳宽容的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开发课程资源,把握正确途径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的教学素材,其中有对自然景色之美的细腻描绘,有对生活某一个过程的生动叙述……只要我们仔细阅读,就可以透过文章表面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而这些内容都是开展生态教学的资源。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做有心人,能够对此进行充分的利用,加深学生对生态教学内容的体会,提升生态价值观的教学效果。
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是贴近生态环境的课文,七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多彩四季”中的《春》《三峡》《济南的冬天》《夏》四篇课文,都对自然环境进行了生动精彩的描述,字里行间传递着文章作者浓浓的生态情思。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知识,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将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到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去观察,去发现,去积累知识。
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观察春天的景色,加深对春天的体验,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的内容,而且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作者所描绘的春天,促进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形成。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丰富的生活,只有学生在生活经历中形成自己的感知,才会与课文所描述的生活产生强烈的共鸣。
比如,在学习沈从文的《端午日》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去回忆自己是怎么度过端午节的,端午节有哪些传说等,经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对端午节的感受加深,有效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对所教学的课文有所感知、体验、感悟,这是培养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正确途径,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到正确把握。
二、应用生活实例,加深情感体验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要面对各种不可预知的挑战。是否在困难和挫折中,扬起理想的风帆,劈波斩浪勇敢前进,取决于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一个人总是在经历苦难之后,才会更加珍惜幸福。生态价值观的培养要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别人的情感世界,体会生活的百般滋味,使学生在感知生活本质的同时,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散文占有一定比例,散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散文学习过程正是引导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生态价值观的过程。无论是《幼时记趣》中,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洁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还是《本命年的回想》中所描绘的浓郁乡土风味的民俗和美好生活,都能使学生获得情感体现,这些经典散文不仅彰显了散文的魅力,也使学生对生活产生更深刻的感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开展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比如,在教学《幼时记趣》一课时,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闲情趣事,将自己“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和同学分享。这些点滴的触动的积累,终将会使学生的生态价值观萌发并成长。
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一定要扎根于生活的土壤,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人文情怀。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生活,敬畏自然,悦纳他人,呵护生命,努力进取,拥抱幸福的人生。
三、创设培养环境,精心营造氛围
初中生生态价值观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环境与氛围在学生生态价值观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关注这一切入点。
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展现着人文生态的教室环境。比如,可以把教室的一面墙设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专栏,给学生介绍生态常识,如,“太阳与生命”、“生态平衡”等。张贴有关生态的名人名言,如,“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亚里士多德”等,这样的设计赋予了教室浓郁的生态文明气息,让学生耳濡目染中唤醒了对生命、对生态的关注。
其次,教师还要认识到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校园环境直接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校园的每一条道路、每一个景点,甚至一草一木都能成为学校独特的文化表达。融入生态文明元素的校园环境设计,也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会让学生受到生态文明的熏陶,促进生态价值观的形成。 比如,在校园中建设一个以生態文明为主题的花园,组织学生开展“我为校园创作生态文明标语”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促进生态价值观的形成。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初中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厚的生态教育资源,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及实际生活等设计培养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有效策略,增强学生敬畏生命、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215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