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基准,实现阅读实效
2018-03-03李秋菊
李秋菊
《语文课程标准》中谈到阅读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而学生则是这个互动交流的主体。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思维方式等有所不同,文本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设计初中阅读教学策略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差异性,调整基准,设计出既符合每一篇文本的阅读规律,又适应各个学生身心发展的阅读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紧扣中心,分析写作手法
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观点鲜明、语言充满个性的文章,教师要揣摩作者创作文本时的心理,设计出紧密围绕文章中心的问题。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品味文章的过程中,能逐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目的,这样便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和作者形成共鸣。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名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扣紧文章的中心设计问题,如可以让学生尝试说说作者笔下的小石潭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在描写小石潭的过程中展现了怎样的内心情感。这个问题不仅围绕文章的中心展开,而且还能让学生逐步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首先,学生发现这篇文章所描写的景物唯美,但是唯美中却透露出一种冷清和悲伤的感觉。其次,学生尝试联系作者的生活背景进行思考,发现作者当时处于被贬谪的状态,因此笔下的景物自然有着淡淡的哀伤之情。有学生提出,不少作者都和柳宗元一样,在面临人生困境时,所欣赏到的景物也具有悲凉的特点,写作时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还有学生提出,或许这也和作者的个人风格有关,如苏轼有着豁达乐观的态度,因此在写《记承天寺夜游》时虽然也有着壮志难酬的苦闷,但是笔下的作品却依然给人豁达感,体现了作者的自我排遣。
有些文本虽然主题相似,但是写作手法却有着天壤之别。在适当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这样能更好地了解不同文本的创作风格,对作者的写作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比较分析,感受语言特色
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文体特点、不同的作者个人语言风格等,这些都会影响文本的语言特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进行比较分析,探究文本独特的语言特点。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创作风格、理解文本内容都有一定的好处。
《春》《济南的冬天》都是描写四季景物的散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说说这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学生发现,这两篇文章虽然都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出一定的相似点,但还是能看得出有一定的不同之处。《济南的冬天》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济南的冬天和北平、伦敦、热带对比,说明济南的冬天有着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优点,因此更好地展现出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相比之下,《春》并没有使用这种方法,但是《春》却使用了诗化的语言,用侧面烘托的诗歌表现手法,体现了情景交融的诗化意境,这篇文章通篇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不仅将山、水、太阳、小草等比喻成人,而且还将春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这便是《春》的语言特点。学生在对比后发现,虽然两篇文章都是美文,但是由于作者的个人风格有所不同,所以文章展现出的状态也有所不同。
学者余绪富在研究初中语文阅读策略时提出,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首尾呼应。文章中的过渡性语句和段落也体现了作者的语言特点,因此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尝试找出这些过渡性段落并进行分析,這样能从整体上感受文本的语言特色。
三、联系生活,激活情感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根据上下文和实际生活了解文本中词句的意思,促使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体会文本中的情感,这样能更好地和作者进行情感共鸣,促使学生有更深入的体会。
学习《社戏》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这样能让其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让学生尝试回忆自己和小伙伴一起游戏玩耍的情景,回忆自己去他人家中做客时对方如何热情招待自己,想象如果自己离家多年,会如何想念自己的家乡。在联想生活后,再来阅读课文,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在作者的心中,家乡所看到的社戏是最精彩的,但是精彩的其实并不是戏本身,而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过程,如偷罗汉豆,这才是欢乐的场景。而且村人显示出了好客和热情,如六一公公得知孩子偷豆是为了招待客人便不生气了,还送了一些给“我”。由此学生能体会到,作者在文章中主要是为了展现村民淳朴的民风,为了表现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联系生活的过程中,学生和作者形成了情感共鸣,仿佛和作者一起参与到了观看社戏的过程中。
找到文章的中心、进行比较分析,这些方法有助于从文本中找到基准,让学生更好地分析文本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寻找情感共鸣点,这种方法有助于从学生这个学习主体身上找到基准,能令学生学得更有感悟。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找对基准,完善阅读。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江苏省海门市能仁中学(226100)endprint